打碎12万瓷瓶免赔,矛盾处理还得以责为本
堂吉伟德
5月2日,山东淄博,国艺馆文化艺术馆内,一小孩打碎了一个标价116000元的华光陶瓷花瓶,面对一地碎片,一家人不知所措。负责人表示:瓶子碎了确实可惜,但孩子确实不是故意的,没碰着孩子就是万幸了,全额免赔!艺术馆回应称,尽管我们起初表示会按照正常的赔偿规定处理此事,但我们也意识到自身管理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最终决定免除赔偿责任。(5月5日《光明网》)
这起打碎高价瓷瓶的问题处置过程中,山东淄博国艺馆文化艺术馆决定“免赔”的做法,固然引起了不少网友“应当吸取教训”的质疑,不过绝大多数人依然对此给予了称赞,认为主办方通情达理,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孩子为此担惊受怕,如此大度之举也为其引来了积极评价,足以获得道德层面的正面加分。某种意义讲,透过此事也能塑造更好的公共形象,由此提升对外的知名度。
一起“熊孩子”意外打碎艺术品的纠纷,引发了各方的不同意见,店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说“算了”,家长在惊吓之余说“感谢”,不过网友却并不完全支持,不少人认为应当给熊孩子一点教训,否则不利于其成长。不过,如果抛开责任为基础来谈论赔偿,作为解决矛盾的主要依据,在立场上就可能发生偏差,甚至用道德标准去替代责权利的法律关系。打碎12万瓷瓶免赔,矛盾处理还得以责为本,这既是对事实本身的尊重,也是作为立场的前提条件。
那么,“熊孩子”无意打碎高价艺术瓷瓶之后,是否应当赔偿,赔偿的标准是多少,这需要明确的责任划分才能确定。对此必须厘情的几个事实是,一是该展出的瓷瓶并非文物,而是现代制作的工艺品,不具备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二是其价格并没有明确的依据,只是展出方自己标出的价格,其价值的真实性需要专业鉴定后才能作出。三是展出方自身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在其间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比例,主次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等。
除此之外,包括人流量增加下的不可抗逆因素等,都会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同时在进入艺术馆参观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就艺术品的安全性如何确定的合约关系,都为最终的责任界定和赔偿带来了难度。如果彼此之间无法就相关争议达成一致,也就无法精准的界定和划分责任比例,赔偿诉求就会变成无休止的争议,成为一场耗时费力的拉锯战。在此情况下,主办方不仅无法获得道德上的认同,在法律上也很难获得更为有利的支持。
不可否认,小孩子打碎艺术类瓷瓶,其监护人都应当承担相当的责任,按照“损害赔偿”的原则进行赔偿。不过,该艺术品的真正价格是多少,展出方没有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如设置保护罩,或者设立警戒线等,没有履行基本的保护责任,是否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事实上,正如不少网友所说,如果因为展出方没能履行防护责任,而把小孩子割伤反倒应当赔偿。
之前就出现了类似的案例,2022年1月25日,武汉一网友爆料称自己孩子在参加校外培训冬令营活动时,不慎打碎130万元文物,此前博物馆、家长和冬令营培训机构三方调解的初步结果是,培训机构方应承担60%责任,家长承担40%责任,但双方都认为自己承担的比例过高。透过此不难看出,对于赔偿的认定终归还得以责任为底,若没有双方认可的责任划分,赔偿就会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事。在此情况下,道德绑架与法律说教已属“事后之补”,如何防止打碎事故的发生,才是由此带来的难得启示。
这需要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让文明浏览成为一种习惯,更需要相关主办方加强安全防护,采取更严密的措施消除风险,双管齐下才能形成双向奔赴,用责任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