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满天繁星,夜凉如水。
夜空下,一个女子独立中宵,霜重衾寒,孤独难眠,她思念那远宦的游子。
如果,他是天上迢迢的牵牛星,那么,自己便是那痴痴等待的织女星,一条银河无情地横亘,两个有情人各自一方。
人世间,有多少无奈的离别,思念的心,是满地的黄花堆砌,憔悴难言,独自在夜色里,对着牵牛、织女二星,恍若自己便是煎熬中的织女。
夜星灿灿,银河宛然,天上一条无情的藩篱,人世间又何尝不是呢?
人在思念中、孤独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星也不再是星,那是自己寂寞哀伤的心在思念中百转千回后和牵牛星织女星默默的相惜。此刻,星也有情,隔着夜空对视,彼此看进心的深处。
于是,眼前似乎幻化出天上的织女,她盈白纤细的玉指,本该是轻快地飞舞,上下地忙碌,响起欢快而匀称的机杼声,可是,她却在无力地抚弄着机杼,眼泪零落如雨。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诗的开端,当然脱不了《诗经》的影子,这里一个“弄”字,就是语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斯干》是祝贺周王室落成的诗,说周王会子孙繁衍,世代兴旺,若生了女孩,就给她铺床睡地板上,用小包被包着她,给她纺线和纺锤玩。因为女孩子长大了,是要学会纺织的,这样才会贤淑知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也是化用了《诗经·小雅·大东》的语意:“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说天上的织女,终日在织布机上忙碌,却织不成美丽的布匹,徒具虚名。那是讽刺周王室对东方之国的盘剥,周道如砥,许多财物顺着这条大道被“敛”走,包括对东方之国的“敛织”,所以,即使如天上的织女般忙碌,也是徒劳的。
当然,《古诗十九首》只不过是化用了语意,并没有《诗经》里的祝贺或是怨恨的意思,千丈的戾气也化为绕指柔,多情的织女是因为思念着彼岸的牛郎,怨恨着银河的相隔,才会无心女织,只是一遍遍抚弄着机杼,思念着心上人。
《古诗十九首》里,这么自然而然地提到牵牛星和织女星,说织女不思女织,却在思念着牛郎,至少说明,在东汉末年,牛郎织女的故事已成雏形了。
这个浪漫而凄楚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它的衍演吧。
牵牛、织女二词最早见之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那个时候,牵牛星和织女星还是毫不相干的两颗星,分别在天河的两边。
《古诗十九首》里的此首,也只是相互倾慕的一对恋人,织女对天河那边的牵牛苦苦思慕,其实,这个时候,他们还不是夫妻,或者说没有明确说他们是夫妻。
到了南北朝时,梁代的肖统编纂的《文选·洛神赋》中,有注引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此时,他们已经是夫妻,并且“牛郎织女”和“七夕相会”的故事也已经成型了。
当然,这个故事演变成我们现在的《牛郎织女》,还少不了其他文献的记载。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有一则《毛衣女》的故事,是说:“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这个故事和后来的牛郎在嫂嫂的示意下,独留下了织女的彩衣,致使织女无法返回天庭,才与牛郎结为夫妇,非常相似。而且,最为可贵的,古人的想象很奇特,在人间与天上往返,总是需要有工具的,这里不是祥云,也不是西方的扫帚,而是毛衣,鸟毛织就的羽衣。
南北朝时期任昉的《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紝。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这些记载,稍加融合,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了,可见这个浪漫美丽的传说,使得天上原本平凡的两颗星,从此注入了人类丰美的情愫。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结尾,伤心欲绝的牛郎挑着一双儿女,直追织女而去,一直追到天上,王母摘下头上的玉簪往他们中间一画,他们之间便出现了一道银河,每年的七月初七,便有喜鹊来搭桥,助他们相会。
人世间多少不能朝朝暮暮的相守,多少无法到达的阻隔,又有着多少千年等一回的相聚?多少不能圆满的爱情与人生,似乎,都可以在这个故事里找到共鸣。
读一个故事,也是对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阅读,悲欢离合,人世间的各种滋味都是珍贵的。我喜欢这故事里,埋藏着眼泪和欢悦的曲曲折折。
虽然,在这首诗里,牛郎织女还不一定是夫妻,他们的故事还没有后来那么曲折和完整,但仅仅是天河两边,有一对相思的人儿,隔着天河,只能每年七夕一会,就已经很是美丽和怅惘了。
后面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天河既清也浅,牵牛和织女相隔也不是很远。恐怕这句也是一种暗示:这恐怕不是客观的距离,只是主观上的距离罢了。
东汉末年,是文人漂泊无依、最仓皇无助的时候。他们的世界,早已经被苍茫的世事和未知的命运填满,哪里还会心心念念想着那一份俗世的爱情?爱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也不过是奢侈的装饰品罢了。
一个女子,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遥看着牵牛星和织女星,想念着远宦的他,其实,这思念是可以到达和企及的,既然文人的才华不能售予帝王家,那就回来吧,哪怕男耕女织,也一样是平静美满的生活啊,可是,文人骨子里有文人的清高,文人是断不肯拿满腹诗文去面朝黄土的。
可惜,偏又是生不逢时,那么,也只能是一年一年地等待,一年一年地蹉跎,蹉跎的不只是时光,还有这被乱世烟云湮灭的爱情。如果,这些便是阻隔这个夜空下等待的女子的天河,那么,就不仅“清且浅”也是“相去复几许”的。
爱情,在世事面前,有多少无奈的距离?
《诗经》里有一首美丽的诗叫《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写一个粗粗拉拉的樵夫,爱上了汉水之畔的一个游女。他觉得,他跟她之间隔着宽广的汉水,无法横渡,内心忧伤。其实,汉水再宽,一叶小舟,足可渡过去,《诗经·卫风·河广》里面就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樵夫觉得汉水太宽,不过是觉得他和这个游女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俗世间种种的距离,一个樵夫要拿什么去爱一个美丽的游女呢?
同样是汉代,盛世的西汉和末世的东汉,也有着很大不同。盛世里,落魄的司马相如遇到了家财万贯却又新寡的卓文君,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卓文君便不管不顾地跟司马相如私奔了。
从临鸿到成都的大道上,马蹄扬起的飞尘里,是一对倾心相偎的璧人,他们抛下了世俗种种羁绊,暮色晨光,林花春红,从此是一对神仙眷侣。虽然,后来卓文君还是过不了家徒四壁的苦日子,和司马相如一起回到临鸿,卓文君自己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做伙计,也不过是逼着卓文君的父亲拿钱罢了,最终还是逼得老父出血,给了他们丰厚的家资,他们回到成都,逍遥富足。
这也就是盛世,且是才子佳人,似乎什么都可以被原谅,甚至成为传世的美谈,若逢乱世,怕即使卓文君想要私奔,司马相如也没有心思想着风花雪月的相爱相守。
更何况,在乱世里,世事到最后,总有太多的蹉跎。
有人说,“盈盈”是“满”的意思,是因为河汉太宽,水太丰盛,才无法传递脉脉情意,但前面已经说过是“清且浅”,这里又何至于自相矛盾呢?《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汉乐府《陌上桑》也有“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这些都是形容女子仪容之美的。所以,“盈盈”于“一水间”的是织女,她和牛郎隔河相视,却不能说话。
之所以,最后是这样一幅画面,美丽的织女望着河那边的牛郎,心里有千言万语,却不能说。
我想,是因为末世里,有多少爱情是能够说出来的呢?有多少爱情是可以平淡地相守呢?爱情,本来就是千疮百孔的,末世,更是“风一更,雪一更”了,风雪载途罢了。
我们不知道,阻隔在这首诗里的女子和游宦的丈夫之间的“河汉”是什么,要让她仰望星空,和织女惺惺相惜。末世里,太多的无可把握,太多的错失和蹉跎,一个渴望着爱情的少妇和一个迷茫彷徨的士子,注定是不能朝朝暮暮的。
我们且祝愿他们两情久长吧。
尽管,即便是久长,也是寂寞多过于欢悦,但末世里的心,哪能没有这一点温暖呢?
你将思念托付丝丝缕缕的绮缎,千里万里,你的心在丝里;我将牵挂裁成合欢被,万里千里,我的情在被里。今生,还是不要这样丝丝缕缕地牵念吧,让我们如胶似漆,黏在一起,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