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译英汉翻译中的习语?难点与技巧揭秘!

雅言翻译 2024-01-02 17:01:27

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沿袭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定型词组,包括成语、俗语、熟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习语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由于其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很多习语的含义通常不能直接从字面意思翻译,而是要在深入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准确传达,以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理解习语的含义。

习语翻译中的常见阻碍

1.词义不符

词义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个词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蕴含意义有一点不同或完全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用“狗”形容于人的词语都包含贬义,比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大部分的英语习语中“狗”都含有褒义例如: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领导人)、a big dog(大人物)。

2.语义空缺

语义空缺的主要表现为语义辐射的不重合性。一个常用的词可以向不同领域辐射其词义,形成一个语义辐射范围即一词多义。然而英汉两种语言词汇对应词之间的辐射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重合。

以英语中“flower”和汉语中“花”为例,其基本语义相同,但实际语义交际中差异却很大。英语中“flower”作动词可表示“开花”“发育”“成熟”“繁荣”,汉语中则无。但“花”作动词时如“花费”所获语义对于“flower”也是空白。

在翻译英语中的习语时,我们最常使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等,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三种方法。

1.直译法

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即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体现在译文中,给阅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感觉。

例如:

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有半块面包总比没有好。)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爱叫的狗不咬人。)

A wise fox will never rob his neighbour's hen roost.(聪明的狐狸,不偷邻里。)

如鱼得水(feel just like fish in water.)

猫哭老鼠(The cat weeps over the mouse.)

2.意译法

由于英汉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一部分习语无法进行直译,这时一般采用意译法。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式,而是追求“达意”,翻译时应根据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寻找对应的习语或其他语言表达形式。

例如:

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手忙脚乱(in a frantic rush.)

立竿见影(get instant results.)

3.套译法

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少非常相似或相近的习语。对这些对等或基本对等的词语,我们可采用套译的方法,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让人理解。

例如: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

He robs Peter to pay Paul.(拆东墙补西墙。)

天涯何处无芳草。(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

一箭双雕(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习语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中需要关注的一大难点。习语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以及灵活的运用与转换能力。为此,译者应当不断积累和练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恰当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努力地译出忠实通顺、优雅的译文。

素材来源|(文中图片与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7

雅言翻译

简介:遍布全球的母语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