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孩子的如厕难题:家长如何帮助儿童独立上厕所?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3-03 04:58:59

独立如厕是儿童的最基本的一项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今后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家长需要着重注意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

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基于这种情况,以下内容将会为帮助家长顺利开展如厕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家庭训练日记:

晨晨是一名3岁的孤独症男孩,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平时在家里都是爷爷在带。今天早上,爷爷带晨晨到楼下吃早点,晨晨好像心不在焉的,爷爷看见晨晨一直在扯自己的裤子,就问晨晨是不是想上厕所?

晨晨也没有反应,最后爷爷还是带爷爷去了厕所。爷爷让晨晨蹲下拉尿尿,晨晨也不蹲,爷爷就把晨晨的手架着,辅助晨晨蹲下去,结果晨晨完全就依倒爷爷身上,双腿也不使劲儿。

后来晨晨也没有拉

出来,然后爷爷就带着晨晨出去玩了,在外面晨晨自己把裤子扒下来拉粑粑,爷爷看见了连忙制止,就拉着晨晨跑到了厕所,晨晨到了厕所,也不拉粑粑,也不蹲下,就在厕所按马桶冲水。

爷爷见晨晨没有上厕所的行为就又把晨晨裤子重新穿好,结果,爷爷一个没注意,晨晨就直接拉裤子里了。

大赛爸爸说:

晨晨实际上是具备独立上厕所的能力,晨晨能够自己蹲下,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不用去辅助孩子,可以在旁边进行演示或者是明确清晰的语言提示。

同时,家长还需要减少肢体的辅助接触,减少孩子对他人的依赖,促进孩子自主独立上厕所能力的形成。许多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蹲不稳或是站不稳的情况,家长可以轻轻拉住孩子的衣领,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家长还需要明确孩子的能力目标,是独立上厕所还是在家长的辅助下上厕所,从而来考虑采取怎样的辅助措施。另外,家里的厕所环境的布置方面也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复杂的环境刺激,避免儿童如厕时分心。

我们的建议:

1. 明确儿童如厕问题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时,需要思考孩子到底是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出现问题,自己在对孩子进行引导的时候,孩子的表现是否有改善的现象,思考自己采用的引导方法是否有效。

家长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就能很清晰地知道孩子如厕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帮助家长去改善自身的干预方法,促进孩子如厕能力的提高。

2. 采取多样的干预方法

家长在对孤独症孩子进行如厕训练时,可以通过游戏、绘本、卡片、视频等方式让孩子理解上厕所的大致步骤,增进儿童对如厕方法的感知和理解。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在厕所张贴如厕步骤图来引导孩子正确如厕。对于腿部力量还不够,不会蹲便的孩子,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腿部力量,带着孩子练习跑跳等游戏活动。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如厕引导时,需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则在旁通过语言、拟声、动作等方式来引导即可。

3. 合理布置如厕环境

许多孤独症孩子由于感知觉异常等原因,可能会对厕所中的一些事物、声音、气味、光线等感到异常的敏感,从而使他们抗拒,或是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

例如,材料中的晨晨就对厕所的抽水按钮十分感兴趣,一进到厕所就奔着抽水按钮开始按,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提前把这个按钮盖住,同时告诉孩子要上厕所了,上完厕所才能按。

0 阅读:0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