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干预,家长首先要知道这4点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3-05 03:19:10

近年来,孤独症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的报告显示,孤独症全球平均患病率为0.62%,相当于每160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儿童患有孤独症。

在我国,已有调查数据显示,孤独症发生率为1%,也就是说,在我国也有超过1000万的孤独症人群,200多万的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每时每刻都在悄悄网住一个个儿童,给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一击。

每天,大赛爸爸训练营也会接到新手家长的咨询,他们向我们咨询“孩子确诊是孤独症,我们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将我那孤独症孩子治好?”“孩子有谱系障碍倾向,日常该如何引导”......

从他们的咨询中,我们从心底能深深感受到他们想要把孩子从“孤独的世界”拉回正常世界的迫切和焦虑。我们能体谅家长们的艰辛和不易,但是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知道:陪孩子干预,你的心态非常重要。

一、做好干预,首先家长要有平和的心态

陪孩子干预,是一场既耗费钱财又耗费精力的长途跋涉。

为了让孩子回归正常,很多父母抛家舍业到全国各地给孩子寻医问药,找寻最好的医生,找寻最好的机构,期盼能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可是现实又常常不让人得偿所愿,拼命挣扎努力过,可有些孩子的训练结果并不是如意。

很多家长都经历了失望、痛苦、绝望、最后坦然接受的历程,这一点,新手家长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正视现实,积极干预,才是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

二、正确认识孤独症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宣传和科普,人们对孤独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大家对“孤独症”“自闭症”这些字眼也不再陌生,但是人们对孤独症这种疾病本身并不清楚,对其存在着很多误解。

某人性格孤僻,那他就是孤独症,孩子不会说话,他就是孤独症,还有什么孤独症就是智力不行,孤独症就是语言发育障碍,孤独症就是精神病,等等。

这些都是对孤独症的错误认知,孤独症,不一定性格孤僻,有些阿斯伯格型患者就是社牛。孤独症主要由大脑异常或遗传所致,不同于精神疾病.......

因为缺乏了解,所以当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是孤独症,自闭症时,家长们难免会感觉天旋地转。但是陪孩子干预,家长要学习有关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知识,认清症状表征,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孩子做干预。

三、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水平,关注孩子的兴趣

很多孤独症孩子没有语言,或者沟通困难,很多家长因为对孩子能力缺乏认识,他们就认为孩子也没有理解能力,这很容易导致干预目标设置过高,活动任务太难,打消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影响干预效果。

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在孩子进行最喜欢的活动时尽可能多地教孩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引导孩子,适时强化孩子的适当行为,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让孩子在适当的学习时间、适当的活动以及适当的场所学到更多技能。

四、要尊重引导,不要强制改造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日常陪伴者,更是家庭干预的引导者,家长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孩子,给足孩子信任和耐心,包容和理解,让家庭干预的主角——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自发地让家长进入。

这样的家庭氛围才是最和谐的,孩子也才乐于参与,因为整个过程中,家长没有强制胁迫他们做他们不情愿的事情,他们放松,拥有控制感和安全感,他们乐意接受家长的引导。

这样的干预过程,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孩子乐意学,家长的引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可以把孩子的问题行为引到正确的途径中,而并非去改造他们!

0 阅读:0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