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批给你一挺机关枪!”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这危难关头,时任六纵政委的杜义德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回老家“为父报仇”的请求。
出人意料的是,邓小平同志听闻他的请求后,不仅没有阻拦,还批给了杜义德一挺机关枪。
邓小平
当天夜里,杜义德身着轻衣便装,一路急行军,悄悄地摸到了敌人身后,趁着他们防守松懈之时,杜义德果断拿出机关枪对准敌人疯狂扫射。
片刻后,这支百余人的乌合之众就被消灭殆尽了。
这个百余人的小队究竟是什么来路?邓小平同志为什么会批准杜义德的请求?
一腔热血刘伯承元帅曾这么赞誉过杜义德将军:“杜义德是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才兼文武。”
杜义德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杜义德将军可谓是个特殊的存在,他既能组织军队作战,又能拿起笔杆子做政治工作,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全能型将领之一。
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曾这么介绍杜义德:“杜义德将军,高大魁伟,挺拔如松,眉短而稀,发短而硬。八十高龄,仍银丝如针,呈怒发冲冠状。”
他的作战风格以快、狠、准著称,每次收到中共中央发出的指令都是以“坚决”两字来答复,“坚决完成任务”“坚决执行命令”,所以时人送他“坚决将军”的绰号。
杜义德和夫人
1912年,杜义德生于湖北黄陂区,他家世代都是贫农,为了维持生计,只读过8个月私塾的杜义德不得不离开故乡,四处奔波做工来补贴家用。
他十四岁时到武汉跟师傅学过木工,师傅姓胡,十分刻薄,对杜义德动辄就是打骂,有一次杜义德不小心锯歪了木板,师傅大怒,举起拳头狠狠地砸向了他。
再也忍受不了的杜义德趁着师傅不慎,偷偷溜回了老家。
这一次之后,年幼的杜义德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让全中国的贫苦农民都能翻身做主人。
1927年春天,北伐军起义,心怀一腔热血的杜义德参加了农民赤卫队,这一年他才十五岁,用稚嫩的臂膀扛起了武器,为保卫家乡贫农而战。
1929年春季,杜义德将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共产主义,这让饱受地主阶级荼毒的杜义德找到了方向。
十七岁的杜义德带领着家乡的100多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杜义德在其中担任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四大队的宣传队长。
为了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白天杜义德带领战士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夜晚杜义德就摸着树皮钻进深山,教训来清剿红军的国民党士兵。
战士们称他为“夜老虎“,敌人们称他为“尖黄陂”,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后,杜义德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1931年,红四方面军驻扎在湖北黄安的倒水河畔,此时的杜义德已经成长为三十团三营的营长了,徐向前是他的上级。
徐向前是个非常擅长带兵的领导,他表示:练兵无非五点,一胆量二技术三战术四行军五作风,五点兼备,即可为军。
在他的领导下,杜义德也慢慢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他常常指着自己鼻子上的伤口跟部下讲:“这就叫你死我活,你不率先捅死敌人,敌人就率先捅死你!”
关于这个伤口,还有一段来历。
杜义德还是一名战士的时候,红军的物资装备十分匮乏,在战场上,手榴弹扔完了就用枪打,子弹打完了就拿上大刀跟敌人肉搏。
冲锋号响起的一瞬间,杜义德率先冲了出去,一刀解决了一名敌人,这时突然从身后出现了一把刺刀,杜义德急忙回头,用刺刀刺穿了敌人的胸膛,而他的鼻子上也留下了一块伤疤。
无独有偶,1936年,又是一个春天,部队要攻占某军驻地,可敌人的炮火实在是太猛烈了,过了很长时间也迟迟没有进展。
刚24岁血气方刚的杜义德等不及了,背上大刀拎起步枪就往上冲。
不料,迎面的一颗子弹直接把他打进了医院。
正是凭借着敢打敢拼的作风,杜义德很快就升任为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委。
做政治工作的时候,杜义德经常重复毛主席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在什么地方,永远是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关于这个“枪杆子”,杜义德还差点跟军长余天云闹出矛盾,当时杜义德马上要调到三十一军任政委了,军长余天云看上了他那支20响快慢机驳壳枪,以调任为由头让他把驳壳枪留下。
杜义德也是个火爆脾气,当即表示决不留枪,没想到余天云竟强迫道:“这是三十军的枪,你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杜义德闻言大怒,当即拍着这个桌子表示:“老子就是不当这个政委,也坚决不交枪!”
杜义德
由此可见杜义德的脾气之爆,因此在后来遇见杀父仇人时,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报仇!
杀父之仇土改运动展开后,没粮少衣的贫民们,将汉奸地主五花大绑后交给了共产党,夺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些地主失去土地之后流窜到了国民党的驻地,在国民党军官的指使下,这些恶霸地主组成了“还乡团”,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对红军充满了怨气,所以一遇见红军家属就会疯狂报复,杜义德的父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害的。
还乡团成员将杜义德的父亲绑在了树上,逼问他杜义德的下落。
杜父咬紧牙关,拒不开口。恶霸地主们见状,拿出鞭子狠狠地抽了上去,可杜父直到死也不愿说出儿子的下落。
正在外打仗的杜义德听说后,怒发冲冠,恨不得马上赶回家杀了这帮恶霸地主们,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了,知道不能意气用事,便暂时搁置了复仇计划。
直到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杜义德知道,报仇的时机来了。
当天晚上杜义德就叩响了邓小平的房门。
待杜义德说清楚缘由之后,邓小平同志同意了他的请求,还特批给杜义德一挺满弹的机枪。
原因无他,地主还乡团成员都是一群罪无可恕的恶霸,欺压百姓,迫害共产主义战士,理应受到惩罚。
当天夜里,杜义德带着十几个士兵就赶到了家乡。
一看见这些肥头大耳的地主们在老百姓的家里作威作福,杜义德就来气,他一声令下,共产主义战士们随之叩响了扳机,这些罪恶的地主阶级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倒在了土地之上。
心仇得报,杜义德迈着轻松的步伐又投身到了革命之中。
1942年4月29日凌晨一点,我方情报人员发现日伪军异常集结,且有序地向着我军分区机关前进,敌人来势汹汹,我军只能抓紧时间撤退。
可日本追击太紧,直到上午十点,我军已经被包围到了十二里庄一带,岌岌可危。
这就是日军蓄谋已久的四二九铁壁大包围,为了实现这个诡计,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战斗,他调集了一万余名日军士兵及数量众多的伪军,要将我军置于死地。
就在这关键时刻,杜义德身先士卒,拍马上阵,对日伪军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怎料这时,一颗炮弹朝着杜义德飞来,杜义德见状,赶忙弃马躲避,可还是有一块弹片弹进了他的左腿里。
眼见日军越来越近,杜义德忍着巨痛徒手将弹片拔了出来。
而后拿起刺刀,大吼一声站了起来,将刺刀送进了鬼子的胸膛,但是形势严峻,根本来不及处理伤口,杜义德便从尸体身上撕下一块布,匆匆包裹了伤口后,就又投入了战斗中。
正是凭借着这种毅力,杜义德带领着部队给军分区机关和党委争取到了转移机会。
有数据统计,1942年包括第二分区在内的冀南部队一共进行了2500余次战斗,平均每天七次,十分残酷,可杜义德偏偏就喜欢冲在前线,也因此受了不少伤。
后来杜义德在回忆时说:“那个时候,只要能生存下来就是一种胜利。”
但即便伤痕累累,每次一有战斗,杜义德还是会冲在最前面。
戎马一生1947年4月,六纵围攻汤阴,汤阴是豫北重镇,守备森严,部队整整打了一个月才将汤阴打出来个缺口。
守备士兵慌忙逃窜,时任旅长的尤太忠立马招呼部队进城。
刚好碰见了参谋徐克达,徐克达表示杜义德杜政委带着部队冲在最前面,尤太忠不相信,城刚破他就率军冲进来了,杜义德怎么可能比他还要快。
于是便带领部队快马加鞭往前赶,到达城中心的时候,果然见杜义德将军手持步枪冲在最前面,尤太忠不得不感慨杜义德将军的勇猛。
无独有偶,在大别山一战时,刘邓首长跟随杜义德所属的六纵转移。
8月23日,敌军出动了十几个师企图包围我军,参谋长李达表示:“敌军距我军只有25公里了!”
形势十分严峻,杜义德收到命令后,于24日凌晨2点命令部队突围。
他让16、17、18旅兵分三路,18旅旅长萧永银先带领部队渡河;16旅旅长尤太忠断后;17旅旅长李德生率部掩护。
兵分三路后,18旅士兵手榴弹揭盖、端着刺刀前进,打完一个村庄后,立马扑向下一个村庄,给总部杀出了一条血路。
16旅官兵血战雷岗,几次冲上战地,为总部争取过桥时间,整个旅伤亡2000多人,损伤惨重。
杜义德更是一马当先,带领着部队杀入了战场,正是这种勇猛无畏的精神,把敌人的包围圈撕出了一个大口子,为总部首长转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中共中央评价杜义德是员猛将,他带领的六纵善打硬仗恶战,形势越不利,六纵越顽强,对此邓小平同志评价道:“六纵就是能打!”
据说当时还截获了一份国民党的秘密电报,上面写着:“要找刘邓,就找六纵。”足以见得六纵的勇猛程度。
但是六纵的勇猛离不开杜义德的用兵。
1946年,刚组建不到一年的六纵在杜义德的指挥下,打了一场大胜仗,毛主席在短短的10天之内,就发出了三封电报,以示对六纵的嘉奖。
毛主席表示:“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
邓小平同志对杜义德这员猛将十分关注,一有空就找他谈话,邓小平同志表示:“你打仗确实很勇敢,但打仗光勇敢不行,还要讲究战术。”
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杜义德记了一辈子,他坚持着“终身学习”的劲头,硬是从一个只上过八个月私塾的白丁成长为军政全优的优秀政委。
早在1937年的时候,杜义德勤奋学习的劲头就感染到了毛主席,他特批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到抗大去学习,在抗大的日子里,杜义德的文化程度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不久后就被派遣到129师担任随营学校的副营长,虽然杜义德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办学校的事宜,但他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还是摸索出了办法。
他先摸清了随营学校学生的文化程度,发现文盲和半文盲居多,于是便派遣专业人员教他们学习日常用字和基本算术,如果表现好的,就可以到他那里领取香皂等礼品。
而后等士兵们的素养提高之后,就由他负责给战士们讲共产主义,讲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提高战士们的思想觉悟。
值得一提的是,129师的随营学校在后来也为我军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为我军的革命工作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杜义德将军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努力了一辈子。
1980年,68岁的杜义德已经是一员老将了,但是收到邓小平同志派遣他去兰州军区,出任司令员的命令之后。
刚做过胆囊切除术的杜义德立马表示:“请党放心,我坚决执行命令!”
杜义德
1981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来到兰州军区视察,看到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部队时,邓小平同志满意地表示:“有杜义德在西北,我就放心了。”
2009年9月5日,杜义德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他为党、为人民奉献了一辈子,向杜义德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