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原文忧虑
文/车延高
别墅,三层高
五百多平方米
就住着两个老人,一个保姆
不知是儿女孝顺给他们买的房
还是替儿女看守
我不担心他们不适应
到了这个年龄,什么都已经历
我忧虑的是
几辈子在这里耕种的人
如果正在给一座城市打工
正挤在被迫流行的胶囊房里
有一天回来
看见被征用的土地长出一种奢侈
他们会不会后悔
会不会感觉,根不在时
一滴泪落下都没有立锥之地
赏析今天分享的是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车延高的诗《忧虑》,这是一首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读起来让人颇多感慨。读完诗,想了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现如今,新的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摆在首位的或许是房子,它成了几乎绝大多数人的负担。而现在,恐怕是有房的地方才是故乡,真正的故乡人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诗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个许多人都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土地被征用,也许在不远不近的将来。诗人的眼光是看得很远的,仿佛成了吹哨人,让我想到范仲淹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本不该诗人操心的事,他却操起心来,也许只有纯粹的诗人才会这么做吧。下面通过分析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忧虑》的。
这首小诗分为四节,每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先来看第一节。从房子说起,500多平米的别墅,却只住了三个人,而且是两个老人,一个保姆。这是不太寻常的情况,没有儿女的陪伴,又能称之为多大的孝顺呢?诗人以空旷的房子为背景,展开了联想,也为全诗定下基调。
第二节,诗人写得颇有建设性,看问题看得深远。其实,不管是儿女孝顺父母买的房还是怎样,住在那里,铁定成了看守房屋的人,儿女或许只是逢年过节回来居住。当然,也不只诗人所想的情形,也许,是老人自己的房,做那么多房间,等着儿女孙子回来住,即使是这样,父母不在了,房子也会被继承。所以,无论如何,老人还是看守者。其实,对于老人来说,最大的爱,就是陪伴,却偏偏最难得。
再看第三节,诗歌真正的忧虑的点放在了第三节,诗人的构想是多角度的。首先“几辈子在这里耕种的人”,他们或许是不断离开的,随着生活的改变,他们也许不再耕种,他们有新的追求,有追求,就得离开耕种之地,这是必然要发生的。接着“如果正在给一座城市打工”,诗人的假设再正常不过,在哪里打工都是打工,然而,一个人来到某地,或许这里有梦想的东西存在。一个人追逐梦想,就必定有所舍弃,要知道,被装满的人,哪里还有梦想的余地呢?给一座城市打工,也许就是在为梦想打工,谁年轻的时候不想拼一把?再就是“正挤在被迫流行的胶囊房里”,生活总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诗人的说法或许显得些许悲观。不同的追求,就有不同的生活相适配,所以,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充满了矛盾,无论解决与否,生活依然要继续下去。
最后,最值得体味的部分就是诗歌结尾了,把上一节最后两行和末节连起来看。诗人说“土地被征用长出一种奢侈”,或许指的是高楼大厦,也有可能是其它新兴设备,无论是什么,诗人发问了,他们会后悔吗?我的想法是,他们很可能不会,他们的根已经扎在了别处,故乡的根,从他们离去的那刻就被拔起。至于诗人所说的泪没有立锥之地,也很可能是自我的主观臆想。从文字艺术的角度看,这滴泪写得是比较出彩的,具有可意会性的。
整首诗看下来,诗人可能在阐述一种浓浓的乡土情节,老一辈诗人,对这方面感受或许更深厚些,诗人的忧虑和悲观正体现了这一点,反过来,也体现了诗人温情的一面,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或许这与诗人的职业和研究的方向有关。诗人由一栋楼和三个人展开了如此多的细节,和对未知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务实的精神,这是值得学习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无韵不成诗,可怜人不知。君观当代奖,荒谬更加时。。。五绝《看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