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同学被同学怒怼,因说话总会带个语气词,外省人要注意

垂耳兔 2022-05-28 23:49:01

导语:说起口音,我国国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它特有的方言,而在我们国家最明显的就是东北、广西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了吧,毕竟“你瞅啥!”“瞅你咋地!”这些话地域特点满分!还有一些地区喜欢在说话时带一些语气词也很有趣。比如四川喜欢在一句话结尾说一个“哈”等等。

比如江苏说话都是软软糯糯的,听起来会很温柔,就像上海人说话话喜欢在结尾说上一句“呀”“喽”,比如“我知道了喽”“可以的呀”等等,这些语气词也并不是故意卖萌什么的,只是他们当地方言的一种应用罢了。

而东北的话就比较有意思,什么“那家伙杠杠滴”“咋地啦”“没嘎哈啊”,让人一听就知道你是东北来的,别的不说,东北话的传染性绝对是杠杠的!一个宿舍有一个东北人存在,在一个学期后就会变成一个宿舍的东北人了。

四川人的话在日常交谈中喜欢在说话结尾加一个“哈”,比如“我去吃饭了哈”这种,会让感到特别可爱,还有“麻烦处理一下这个哈”,比起“麻烦处理一下这个”会让你觉得口吻更加随和、亲切。

如果非要说它的好处呢,那就是人们可以用这个“哈”来消除人与人交流之间的严肃感。比如网上还有人喜欢用“嘤嘤嘤”“呜呜呜”等这些词语来表现我们的情感的丰富性

但是另外一些人却会比较方案这个词,很多人觉得加个“哈”会有些阴阳怪气的感觉,或者是感觉说话态度吊儿郎当,不靠谱的样子。

我们在生活中除了面对面的交谈,更多的已经变成了文字交流,而很多人为了让枯燥的文字沟通变得更加有趣,就喜欢在日常交流中加一些语气词,来显得委婉亲切一点,或者就是他们的习惯而已。

在学校与别人的交谈中,频繁的用“哈”会让有些人觉得你不够得体,甚至觉得你在嘲讽,不舒服等。我们也要在生活中注意到这点,公共交谈中还是要尽可能的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不要过分注重自我。当然,在私人交流中你还是可以用“哈”来展示自己亲切的一面。

在一所大学中,就有一位来自四川的同学因为平时的习惯喜欢说话都带个“哈”,结果导致另一位同学看到后可能以为带些嘲讽的意思什么的,两人就因此而吵起来。

但内位来自四川的同学也仅仅是个人习惯罢了,在他的眼里,带个“哈”都是温柔的意思,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小事就争吵。事后另一位同学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给这位同学道歉。

面对“哈”这种语气词的应用,人们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这样很是阴阳怪气,另一派却觉得使用“哈”这样的语气词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亲切。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只要一个结果,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事实上,在面对同学、朋友以及一些亲近的人的时候,用一些“哈”这样的语气词可以让你变得亲切又可爱,堪称生活润滑剂。而在面对领导、老板或者上级的时候还是要尽量严肃、成熟一些,毕竟平辈相交和领导还是不一样的。

就像微笑表情包,我们的父母或者更多的一群人就会觉得这不就是微笑嘛,表示自己心情好的意思啊,然而在另一些年轻人看来,微笑表情包就是满满的嘲讽的意思。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没必要也让别人一同不喜欢,同理,我们也不能否定那些他们的喜欢。

如果你来到川渝地区就会发现,这里简直“哈”“嘛”成灾,各种“我去吃饭了哈”“好不好嘛”等等让你大开眼界,更不要提还有许多“来吃个串串”这种叠词的存在,会更让你感到川渝人民的亲切有趣。

所以说,我们没必要去否定我们不喜欢的东西,那些地域而形成的说话习惯是最不容易改变的,也是不用被改变的东西,它们的出现自然有它们的道理。

最后,想给大家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最复杂的,但也不要因为别人而委屈自己,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温暖他人,偶尔“哈”一下也是可以的!

0 阅读:61

垂耳兔

简介:分享各种各样的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