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品牌是在我爸手里,还是在我手里,还是在某个职业经理人手里,
我都希望这个品牌更加国际化、多元化,而且进一步体现专业化,围绕主业向上下游生长。这是我想要做的。”
宗馥莉1996年读完初中,只身前往美国读书。4年后,进入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商务。
后来毕业回国,宗馥莉进入娃哈哈集团,并没有依靠父亲这层关系直接上位高层,而是用5年时间,一步步从基层干起。
在海外生活多年,宗馥莉接触最多的是外国的管理模式,这也让她具备了更好的国际视野。
她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娃哈哈“走出去”战略上面临的一些困境:
对国际市场的前瞻、敏锐度不够,对国际 品质标准、市场法规不熟悉,还有文化的冲突、国际化人才配备不足。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宗馥莉早早就开始打造一支进出口业务的精英团队。
为了尽快熟悉国外市场的运作模式和规则,她更是放下身价,主动去接触一些国际饮料厂牌的OEM订单,
以便从中掌握欠缺的技能,为日后娃哈哈进军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宗馥莉一直都很关 注海外市场,会针对性地参加大大小小的国际展会。
而在内部的运作监管上,宗馥莉也在不断推进成熟的制度化管理。
因为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差异,宗馥莉与父亲宗庆后也时常存在分歧。
比如在用人上,宗庆后倾向于“以人定岗位”, 宗馥莉则坚持“以岗位定人”。
他们之间蕞大的分歧就在于在外地驻守了多年的老将,年迈后回归总部,女儿坚持让他们领取厚薪退休,
父亲则坚持为他们增设顾问的职务,留在公司继续办公。
虽然宗馥莉十分崇尚西方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市场秩序,但对于娃哈哈已经形成的“家文化”却也相当认同。
在改革娃哈哈的过程中,宗馥莉始终理解和支持这一点,
“这个家不是家族的家,而是大家的家”。
也正是基于这份理解,对于是否外聘高层管理者,宗馥莉很赞同父亲的想法:
“因为娃哈哈有很重的‘家文化’,外来人员不可能适应。如果我从外面请一个外援,他主张的东西员工不认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慢慢改变我们的员工。对我们来讲,只可能是从内部人员调整,从老板想法入手,慢慢调整员工的想法。”
至于外界一直热议的娃哈哈是否上市的问题,宗馥莉表示会遵循父亲的道路:
娃哈哈不会考虑上市,现在没有想法,未来也不会有,安分守己打造实业,才是娃哈哈的原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相信娃哈哈在宗馥莉的带领下,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真正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作为一个被国民高度认可的民族品牌,也希望娃哈哈能一如既往保持它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毕竟,这样的娃哈哈,才是我们尊重和喜爱的。
参考资料:《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吴玲著
一个伟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