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4名悍将为何与粟裕有冲突?谭震林批粟裕“粗枝大叶缺远见”

追梦的年 2023-12-19 21:09:45

在华野(三野)系统中,粟裕是极其耀眼的那一个,他是部队的实际指挥者,打出许多“神仙仗”,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一众中央领导都对其赞赏有加。

不过,粟裕当年在部队中却没有建立起绝对的权威,有四名高级干部都曾抵触或质疑粟裕的指挥。这个其实也好理解,因为粟裕在资历方面相对来说,是有所欠缺。

他在红军时期最高只担任过偏师军团的参谋长,抗战时期倒是担任过新四军第一师师长,但新四军的师长跟八路军的主力旅长级别相差无几。

光看前面这些履历,与他相近的人也不少。因此,他就缺乏了另外几大野战军指挥者那种威望。那么,当初分别是哪几位与他有过冲突,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一、越级上报的陈士榘

陈士榘虽然比粟裕还小两岁,但他在资历方面却非常惊人,也特别得毛主席信任。

他参加过秋收起义、红军时担任过红30军代军长;抗战时期担任过343旅参谋长、115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

日寇投降后,罗荣桓率部奔赴东北,陈士榘则继续留在山东,担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山东与华中合并后,他又担任过华野参谋长。

从这些职务上来看,陈士榘长期在中央主力中,难免会有些心高气傲。

1946年底,宿北战役取得胜利后,中央给刚刚汇合不久的山东、华中两部下达指示:

应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庄)、峄(县)、台(儿庄),尔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

毛主席提出一个大方向,不过也给了很大的自主权,该打鲁南哪一支敌军,就要看华东自己商量。

召开会议时,粟裕首先提出要打苏北的整编74师,因为不久前华中野战军才在涟水吃了整74师的亏,他认为目前有山东力量的加入,可以一举雪耻,再伺机收复淮阴。

但陈士榘却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整74师实力很强,附近还有其他国军,如果不能及时把对方消灭,很可能陷入困境,所以应先打整26师。

双方争论很久都没有个结果,陈老总一时也没拿定主意,他内心其实更认可陈士榘,但两部刚刚合并,华中野战军一致要求打整74师,他也不好否定求战的热情。

本来陈老总想慢慢给双方做工作,没想到陈士榘拉着政治部主任唐亮一起越级致电中央,陈说两个方案的利害。

这种事情其实是有违纪律的,陈老总得知后大怒,一通电话打到陈士榘处吼道:你们有电台,你们可以发报,你们要告我的状!

三天后,中央回电指示,应先歼灭鲁南整26师,找机会再打苏北整74师。

这封电报让粟裕有些失落,不过随后还是很配合地指挥作战,鲁南战役顺利歼灭国军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

当然,陈士榘并非针对谁,只是方式没处理好,后来他同样敢跟刘伯承“傲”着。

淮海战役中野打黄维兵团非常吃力,粟裕就调了三个纵队和炮兵过去支援,这些援兵交由陈士榘指挥。

陈士榘到了以后也不立马做出动作,坚持要中野腾出一个主攻方向给自己,刘帅只好让中野6纵归陈士榘指挥,才平息纷争。

刘帅倒也没放在心上,建国初期,还点名要陈士榘去南京军事学院任职。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年大家的争论,都是出自公心。

二、摔了电话的许世友

许世友早期资历跟粟裕比也没差多少,曾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红四军军长、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而两人的性格又正好相反,粟裕谋而后动、心思缜密,许世友性烈如火、冲动敢打,相处起来经常会有冲突。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前,粟裕先给许世友7纵下达命令,让他们从坦埠出发,东去沂水西南会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聚歼桂军。

但走出几十里后,华野司令部再次打电话来让他们返回原地,占据坦埠东南制高点。

许世友生气地在电话里说:你们就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都是两条腿。说完摔了电话。

而当时另一头正好是粟裕,据在场人事后会议,粟裕气得满面通红,半晌没有说话。

1948年的济南战役,粟裕想的是以济南为吸引点,伺机歼灭国民党援军,但前线指挥员许世友直接下令猛攻,迅速攻破济南。

结果是好的,只是对粟裕来说,多多少少有点遗憾。

当然,建国后两人的感情还不错,粟裕在上海养病期间,众人一同去打猎,许世友也称呼粟裕为“老首长”。

三、拍桌顶撞的宋时轮

宋时轮担任过红30军军长、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4纵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华野成立后改任10纵司令员。

1947年8月为配合刘邓挺进大别山,10纵在梁山打阻击,结果遭遇国军精锐第五军突袭,为避免腹背受敌,宋时轮在请示过参谋长陈士榘后,率部北渡黄河。

虽然保留了军队的主力,但4000多支前百姓和1500多指战员都没能过河,10纵遭遇巨大损失。毛主席闻讯后致电批评宋时轮:私自北渡,致受损失,是一次极大错误。

这句责语让宋时轮有点懵,因为他当初是听到陈士榘口头同意后才渡河的,怎么成私自了?

奈何事情紧急,宋时轮当时没有等到书面凭证,所以能洗刷自己“罪名”的,就只有陈士榘了。

宋时轮希望陈士榘能帮自己作证,但陈士榘自己都受了批评,就没出面说话,惹得宋时轮心里非常不快。这种情绪,在济南战役前爆发了。

当时粟裕将10纵部署为阻击部队,宋时轮不愿意,说目前10纵伤亡太大,无法完成任务。公开会议上如此顶撞,粟裕也很不高兴,就批评了两句。

结果宋时轮脾气更大,拍着桌子说自己不干了,要去东北休息。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马要将宋时轮撤职,也是粟裕好脾气,还将宋时轮保了下来。

攻济结束后,宋时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了深刻的检讨。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宋时轮又发挥自己善守这一特点,打了关键的徐东阻击战。

建国后,宋时轮与粟裕还有些小别扭,比如他们都在解放军军事学院任职时,粟裕刚把妻子楚青安排到身边当秘书,宋时轮就立马下令不允许院内人员调自己亲属到军事学院。

不过,粟裕还是大度,后来宋时轮、钟期光等人受冲击时,粟裕打电话给周总理,将几人给保了下来。

所以最后宋时轮也改变心态,晚年一直努力帮助粟裕平反,1989年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里就有这样一句:粟裕将军曾受到长期不公正对待。

四、脾气火爆的谭震林

前面几位1955年都是上将,谭震林虽然没有军衔,但他地位却是最高的,一度还高过了粟裕。

谭震林曾任红12军政委、闽西南军委副主席、新四军第2师政委,解放战争初期与粟裕一同指挥华中野战军。

这时谭震林是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委,而粟裕是华中分局常委、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党指挥枪,谭震林在三个单位中都略高于粟裕。

本来两人关系还不错,但是1947年华野7月分兵后,部队接连吃了几个败仗,尤其是南麻、临朐战役让华野遭遇重大损失。

谭震林随即写信给陈老总并转交给粟裕,里面称赞了粟裕有军事才能,但后文也批评“常常粗枝大叶,战略缺少远见”。

对于这些,粟裕虚心接受,不过也委婉表示有些事情具体还是谭震林负责的。

淮海战役时,粟裕、谭震林共同成为了淮海总前委成员,后来两人来往也比较多。据谭震林的外孙王石达后来回忆:

外公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在政治上最敬佩毛主席,在军事上最佩服粟裕,外公晚年常在我面前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总的来说,粟裕并不是能力上让人不服,只是当时的情况复杂。

山东野战军是八路军为主体,华中野战军则是新四军为主体。论基础实力山东要强一点,但缺乏一个有才能的指挥,论作战水平华中要强一点,但指挥者缺乏让人敬畏的威望。

唯有中和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战斗力,只是在中和的过程里,摩擦在所难免。

相比较起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些摩擦也微不足道了。

40 阅读: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