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州圩街,被世人遗忘的一座古县城

巧云聊旅游 2024-07-28 20:28:37

马山县永州镇的州圩街,曾经是马山县的州圩乡,撤乡并镇后跟永固乡合并,两乡各取头个字连起来设永州镇。其实州圩乡在那马县时期就一直存在,州圩乡撤销后现在仍旧保留赶集,只不过赶集没有之前的热闹。州圩街随着时光的流逝,或许未来的某些时段州圩就是一个地名,没有赶集会降为村,即便州圩街降为为村,但不可否认州圩街清代之前曾经是县级单位的所在地。

州圩街,原名郎头城,明朝时期属思恩州定罗堡,堡在明朝时期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级单位,城则相当于现在的村级单位。明朝末期由于地方土目苏卢、王受造反,时任两广总兵的王守仁奉命前来围剿乱军,乱军消灭后为维稳将原思恩州的13个堡设巡检司。定罗是原思恩州的13个堡之一亦升格为巡检司,也就是定罗巡检司。定罗巡检司的首任长官是人思恩府千户徐五,当时实行的仍旧是土人治土人政策,徐五亦被称为徐氏土司。

郎头城之所以变成州圩,那还得感谢永固圩和定罗圩。定罗土司城原本设在定罗圩,定罗没成圩之前是一片荒山。定罗司城建好后大门前的荒山则成为外来户的落脚地,外来户毕竟是江湖人士,吃苦耐劳而且善于经商,两代人后变成当地有名的富商。土著经常造反而战乱不断,因此生存环境相对比较差,不过土著毕竟是土著,原住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土著身份就是最大的优势。

定罗圩因外来户的增加而转变成方圆十里内最大的集贸市场,地方土著不服而在定罗司城以北不足一公里的地方设圩,没表示跟定罗圩对抗到底的决心,亦将赶集的地方永远的固定在这里,因此土著建的圩则叫永固圩。定罗圩大多数都是外来户,而且善于经商,来定罗圩赶集的人比较多,对此土著还到各个路口拦截到定罗赶集的村民。

定罗圩和永固圩亦因此而争乱多年,尽管最后的定论是两圩共存,隔开不重日赶集,但民间争斗一直持续。定罗巡检司,徐氏土司尽管拥有高度自治权,但手中兵力有限,不足以武力解决定罗圩和永固圩之间的矛盾,因此将司城搬迁至郎头城。司城搬迁后并没能缓解两圩的矛盾,一直到全国解放,两圩出于新国策民族大团结的号召下才算缓和下来。定罗街圩往永固圩方向走500米左右还能看到定罗古城遗址,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前去参观一下。

定罗司城变迁到郎头城后郎头城亦从一个小村发展成为街圩,定罗巡检司,全名为定罗土州巡检司,简称为定罗州,司城亦称之为州府。定罗州管辖的地域非常的小,也仅有目前永州镇,包括大化县的共和乡,但出于土人治土人政策的需要,定罗州确定为县级单位。定罗州府所在地形成圩,因此称之为州圩。有了州圩这个名分,郎头城就此消失了,直到目前郎头城的具体位置在哪都不清楚,有知情的网友请告知,谢谢。

民国元年,国民政府将全国实行省县乡行政三级管理制,国内的州、府、厅等一律改为县。定罗州则改为定罗县,隔壁的那马巡检司因清朝同治年间被废改成那马厅,因此那马厅也改为乡。定罗县在民国时期第一次统计人口和经济基础时连三等乙级县的标准都达不到,最后定罗县被撤销并入那马县。定罗县要是人口与经济总量跟那马县旗鼓相当,两县合并应该起名那定县或者马罗县,可惜弱小的定罗县直接被那马县吞并,现在定罗县为后人留下的只有定罗街和定罗土城了。

如果定罗县不被撤销,州圩街应该是定罗县的县城,定罗县撤销后州圩则变成那马县的州圩乡。民国初期的那马县总共有贡川、什陇、永固、州圩、杨圩、庙圩(妙圩)、勾圩(高圩)、联圩、周鹿、石塘等圩。民国27年(1933)州圩和永固两个乡合并设永州乡,乡公所位于永固圩。州圩街从定罗州府存在至民国27年,州圩成为县城得有上百年的历史,州圩乡被撤销变成普通街圩,想来州圩乡的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服但又无可奈何。

1950年的那马县有周鹿、贡川、永州三个区,永州乡则是区公所所在地,那马县跟隆山县合并后则成为马山县的永州区。1958年永州乡改为永州公社,1969年永州公社析出州圩公社,1984年州圩公社改为乡,2005年州圩乡并入永州镇。州圩乡撤销时地域面积为1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2.13万余人。来州圩街当天是永州镇赶集天,不知州圩赶集跟永州相隔几天,知情的朋友敬请告知谢谢。

来到州圩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去看石刻遗址,这处石刻就在州圩街烈士塔的旁边,到州圩街后已经是下午的19点钟,石刻没能去成,希望往后有时间再去参观雕刻。可笑的是一位烈士碑就是烈士塔,在烈士碑转了很久才知道错,真感觉自己有点傻到头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83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