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后战局大体平稳
▲朝鲜战场停战谈判现场
1951年7月10日上午,中、朝和美国方面就在朝鲜半岛的停战问题开始第一次会议。这是美军在尚未完全取胜情况下首次举行停战谈判,因此举国上下都感觉很窝火。7月13日,美国国内的《新闻与世界报道》还公然调侃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最高指挥官李奇微,称:“一个美国司令官,在美国政府命令下,打起白旗,前去和敌人举行谈判,在美国立国175年的历史中,还是第一次。”▲朝鲜战场上的美海军航空兵
▲朝鲜战场上的美国空军
谈判期间,美军不甘心失败,再度发动攻势
正是这种病态的心理,也为了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美方代表在谈判桌上频频挑衅,不断提出中、朝方面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希望以此树立自己一方是胜利者的形象。到了7月下旬,眼看北朝鲜境内突然爆发洪水,铁路公路大量被毁,身处前线的志愿军从弹药到粮食都补给困难,美国人更是大受鼓舞,竟公然要求志愿军从现有阵地后撤后退上百里,让出12000平方公里土地,补偿其在海空军方面的优势,否则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
8月18日,在李奇微的亲自指挥下,美军带着一众小弟真的开始大打出手,准备靠武力夺取这12000平方公里土地。第一轮攻势,李奇微就集中了7个精锐师的兵力,还集中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配合作战。为了避开志愿军的锋芒,李奇微将目标首先选定了北朝鲜人民军防守的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阵地。因为此前人民军曾遭到美军和南朝鲜军的打击,损失惨重,仅剩10万人,刚刚整补完毕。
▲美军仁川登陆从后方重创人民军主力
▲重建后的朝鲜人民军
第一轮攻势打北朝鲜军,损兵78000余人
但李奇微没有想到,在中国帮助下重建的北朝鲜人民军防守十分顽强,而且寸土必争,仅在大愚山以西的一座孤立小山上,双方就反复争夺了17天,最后付出了3000人伤亡才最终拿下。以至于随军的美国记者将这座小山称呼为“blood ridge”,即“血岭”;还有一位观战的日本人后来描述“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夺取一个不过像个瘤子似的四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要近3个星期的时间,近3000人的损失和36万发炮弹”。
在美军与朝鲜人民军血战的同时,志愿军自然也不能闲着,所属第26军、第42军、第47军和第64军等部纷纷向当面之敌发起反击,配合友军作战。最终这一轮攻势让美军及其盟友付出了78000余人的代价。不甘心失败的李奇微随后在9月份又发动了规模更大的所谓“秋季攻势”,并直接把炮口对准了力量和意志力更强的志愿军部队,其结果可想而知。
▲志愿军出击
▲志愿军英勇阻击
第二轮攻势对阵志愿军,损兵79000余人
战至10月18日,李奇微手中的伤亡名单上又增加了79000余人,其中包括美军头号“王牌”——骑兵第1师的3000人。此时,美军虽然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十余里,但他不得不紧急叫停,因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每占领1平方公里土地,就必须付出170余人的伤亡。真要按照原定目标占领那12000平方公里土地,恐怕就需要伤亡200万人,这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断然是无法承受的。
无奈之下,美国人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1951年10月25日,中断66天的停战谈判再次宣告复会。
▲朝鲜停战协定最终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