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与李奇微晚年在回忆录里的中国,恐惧

历史有小狼 2024-10-21 18:03:05

朝鲜战争爆发后,局势急转直下。

李奇微被紧急调任朝鲜战场,却被眼前的情景震得呆若木鸡。

他看到的是美军士兵形同丧家之犬,耷拉着脑袋,失魂落魄,全无当年的锐气。

至于那些高层将领,更是一个个神情灰败,恨不得立刻撤军回国。

甚至,连一向目中无人的麦克阿瑟,此时也像是被打掉了牙的猛兽,再没有昔日的狂妄之气。

麦克阿瑟与李奇微晚年在回忆录里的中国,恐惧

麦克阿瑟的挫败

麦克阿瑟这人,错误可谓层出不穷,狂妄自大,虚荣心强。

若说他最大的罪过,倒不在这些人性弱点上,而是他对对手的彻底轻视与低估,这几乎是他一生军事生涯的致命伤。

朝鲜战争初始,麦克阿瑟心中的中国,还是那个大革命之前的旧模样。

他完全无视毛主席是如何从风雨飘摇中解放整个中国的。

至于革命滚滚洪流中淬炼出的人民解放军,他更是连眼角都不曾扫过一丝。

他对中国军队的胜利缘由毫无探究,心中更无半点疑惑。

即便他早在中国发起进攻之前就已经握有大量的情报,囚虏之口也早已吐露不少内情。

但情报部门的预警在他眼中,似乎全然无关紧要。

麦克阿瑟宁愿相信,中国在内战中不过是捡了个便宜,得了几分侥幸而已。

他曾一口笃定地对国会议员说道:“中国军队,被大大地高估了。”

他曾在太平洋战争中倚仗空中力量击溃了日军,心中自然生出自负。

他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会如同日本人一般,在大白天大摇大摆地列队前来,静待美国的空中力量将他们一举消灭。

而接下来事实的铁拳将无情地击碎他的幻想,证明他对空中力量的过分依赖,正是他军事判断的最大谬误。

麦克阿瑟自诩精通“东方哲学”,却终究是一场空。

麦克阿瑟或许已经熟稔马尼拉那些整日周旋于宴会间的富商,对蒋介石手下那些如鼠辈般胆怯的腐败军官也了如指掌,甚至连东京街头那群卑躬屈膝、奴颜婢膝的日本人,他都能一眼看穿。

但他对那片饱经战火、浴血而重生的中国,乃至那支从硝烟里爬出、刀枪不入的志愿军,却是一无所知,连皮毛都未曾触及。

麦克阿瑟显然未曾料到,这支他眼中毫不足道的军队,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送给他一场彻底的溃败。

中国人来了,快跑!

朝鲜战争爆发后,局势急转直下。

因麦克阿瑟的连连失策,曾不可一世的美军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屡次击溃,前线如同溃堤一般,一片狼藉。

就在此时,李奇微被紧急调任朝鲜战场。

初到朝鲜,他那双老谋深算的眼睛,却被眼前的情景震得呆若木鸡。

他曾想象中的美军士兵,个个理应是桀骜不驯、骄横无比的,毕竟这些人在西欧战场上呼风唤雨.

但如今,这些兵卒却形同丧家之犬,耷拉着脑袋,失魂落魄,全无当年的锐气。

至于那些高层将领,更是一个个神情灰败,已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恨不得立刻撤军回国。

甚至,连一向目中无人的麦克阿瑟,此时也像是被打掉了牙的猛兽,再没有昔日的狂妄之气。

这便是李奇微在朝鲜战场见到的景象,满目疮痍,士气低落,一切尽显败相。

1950年12月,李奇微接任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之职,还顺带捡了个“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的头衔。

这场交接,恰逢美军那支自诩“不可战胜”的队伍,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几乎溃不成军。

彼时,麦克阿瑟早已灰心丧气,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预言”——若不祭出原子弹这等杀手锏,恐怕只能彻底放弃朝鲜半岛。

李奇微后的回忆录中,描摹了当时部队的狼狈景象。

他站在一辆老旧的吉普车上,手持自动步枪,朝天胡乱开火,试图用这稀疏的枪声唤回四散奔逃的韩军。

眼看着韩国士兵如洪水决堤般崩溃,他无奈地咬紧牙关,挡下了一位满脸惊恐的韩军指挥官,厉声喝令:“立即阻止退兵!”

然而那指挥官满头大汗,喘息不定,竟仓皇喊道:“中国人来了!跑吧,命要紧!”

李奇微眼见这局势,亦是无计可施。

他只能望着那汹涌退却的韩军,无能为力。

后来,在回忆录的字里行间,他无不感慨道:这些韩国士兵,这些韩国军人把中国人看成天兵天将,吓破了胆。

1950年12月31日,黄昏时分,天色渐渐阴沉。

中朝联军沿着三八线,东西海岸间,四百余里的战线上拉开了总攻的序幕。

此役,是志愿军入朝后的初次大规模进攻,也是他们与朝鲜人民军的首次协同作战。

成千上万的炮弹精准地落在敌军阵地上。

随着那一声声撼动天地的冲锋号响起,志愿军士兵如同脱缰的猛虎,从四面八方狂奔而出。

枪声如暴雨般泼洒,一时间,前线仿佛变成了除夕之夜的鞭炮齐鸣,不同的是,那枪声中,伴随着成百上千敌军的倒地。

联军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在志愿军的汹涌攻势面前节节败退。

而志愿军在雷区尚未完全扫清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

我方虽阵亡无数,却无一人后退半步。

这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最后一天,这一战役,俨然成了那个时代的终结之声。

人们仿佛可以嗅到末世的气息,伴随着那铿锵的铜号声,这声音穿透空气,刺入敌军的心脏,令他们闻声丧胆。

李奇微在《朝鲜战争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争上,只要它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正是这场“世末之战”,让李奇微见识到了志愿军那无法撼动的铁血意志。

“最凶残也最文明的部队”

李奇微在他的《朝鲜战争》一书中,直言不讳地承认了中国志愿军的勇猛。

这支他眼中原本“不足为惧”的军队,在云山一役中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让他不得不正视这支“令人心惊胆寒”的敌人。

1950年10月29日,美第七师在元山以北约240公里处的利原登岸,开始了他们对鸭绿江的推进。

南朝鲜第一军计划沿着海岸公路一路北上,意图直接向苏联边境逼近。

海军陆战队则盘算着要通过一条仅有的狭窄山道,穿越中部高原,直抵江界,再向鸭绿江边的满浦推进。

而美军第三师则被派驻后方,守卫元山、兴南以及咸兴一带,算是为前线部队掩护后路。

就在行动尚未完全展开之时,南朝鲜第六师的第七团,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遭遇了志愿军一支占据绝对优势的部队的猛烈打击。

那场战斗,几乎把这支先头部队彻底消灭得干干净净。

当时的美国军队,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都对志愿军的实力心存轻视。

1950年10月底,驻扎在云山及其周边的部队反应之迟钝,成了轻敌的经典例证。

云山距鸭绿江约一百公里,是美军设防的关键地带。

尽管从各个情报渠道传来了关于中国军队大规模集结的消息,美军上下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11月1日下午,一架美国L-5型侦察机上的观察员在云山附近执行任务时,突然发现了志愿军的动向。

可志愿军的攻势如同猛虎出山,让美军甚至还未弄清局势,就已被彻底击溃。

志愿军首先将目标锁定在南朝鲜第六步兵师。

该师驻守在云山以东约25到50公里的温井至熙川一线,在志愿军突然而猛烈的打击下,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到11月1日下午,南朝鲜第六步兵师已然不复存在,美军的右翼阵地因此完全暴露。

美军将领沃克不得不紧急通知第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伯思:“南朝鲜第二军已不再是一支有组织的战斗力量。”

当日下午五时许,志愿军在迫击炮和苏制“喀秋莎”火箭炮的掩护下,开始试探性进攻云山北部的美军第八骑兵团。

随后的几个小时里,志愿军力量逐步集结,从东向西全线发起攻击。

黄昏的战火点燃了这片山川,而战斗的烈度更是超出了美军此前经历的任何战役。

枪声密集,炮火震天,阵地上常常陷入白刃战的混乱。

午夜尚未降临,许多美军部队便已发现,弹药几乎耗尽。

晚间十点,美军第1军自釜山环形防御圈脱离后,首次被迫转入防御状态。志愿军如潮水般围攻云山,三面夹击,第八骑兵团被困于险境。

东面,南朝鲜第十五步兵团还在苦苦坚守,但其他三个方向,美军面对的皆是志愿军的严密封锁。

撤退命令下达后,美军却悲哀地发现,所有退路都已被切断。

此时,志愿军严密控制了阵地,使得美军第5骑兵团几次试图突围增援云山的第八骑兵团,皆告失败。

11月2日凌晨,撤退中的美军在狭窄的道路上遭遇伏击。

志愿军对云山西面的第8骑兵团第3营发起的攻势,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晴天霹雳”般的突然袭击。

此时的美军第3营,从未想过志愿军能出现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西面。

11月1日下午,美军侦察机在南方的主要补给线上发现了志愿军的阵地,并对其进行扫射,但指挥官们却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撤退的命令到来时,美军先行撤出了火炮,紧接着命令第3营殿后,负责掩护骑兵团撤退。

这支部队驻扎在南永河上一座桥的北端,只安排了两个班的兵力来守卫。

凌晨三点左右,一支不明身份的小队从南方接近桥梁,守桥部队虽看见了,但没怎么在意,稀里糊涂地放行了他们。

那支陌生的小队来到美军指挥所对面停下,其中一位干部猛地吹响了一声军号。

霎时间,志愿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出,轻武器、手榴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直扑美军指挥所。

许多美军士兵都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军号声、以及几乎贴耳而过的枪声惊醒的,慌乱中,他们从散兵坑里爬出,便卷入了激烈的肉搏战。

随着迫击炮的炮弹在他们中间炸裂,美军意识到局势已不可控。

于是,剩下的兵力开始夺路而逃,穿过南永河,向黑暗的山地寻求生路。

夜色愈发深沉,四散失踪的士兵愈聚愈多。

在那一夜的战斗中,被困于指挥所内的20名美军士兵,有15人被志愿军的手榴弹直接炸死,天亮时,尚能战斗的美军只剩下66名军官和200名士兵。

志愿军在这黑夜里,不断用迫击炮和步兵发起如潮的冲锋,几乎不给被围困的美军一丝喘息的机会。

为了照亮战场,美军甚至点燃了周围的废弃车辆,但这些火光,反倒为志愿军的进攻提供了清晰的目标。

400多名志愿军士兵发起了6次冲锋。

天亮之后,空中的支援依旧没有到来,弹药告罄,能吃的口粮也被全部留给了伤员。

此时,伤员人数已多达250人,而还能拿枪作战的士兵,仅剩下200人。

11月4日凌晨,幸存者们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些尚能走动的士兵必须突围,而伤员则只能留在原地,向志愿军投降。

于是,侦察小组发现了一条通往东面的生路。这条小道沿着路边的壕沟蜿蜒前行,穿过北面的一个村庄,再通向一个渡口。

活下来的士兵,三五成群,怀揣着最后的希望,踉跄着向东方而去。

然而,这些士兵还未踏上美军的防线,就已被志愿军四面包围。

11月22日,志愿军释放了27名战俘,其中大多数是在云山一带被俘的。

志愿军将几名重伤员用担架轻轻地放置在公路上,然后悄然撤离。

当美军的医护人员乘卡车前去接运这些伤员时,志愿军没有开火。

李奇微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不禁发出感叹:“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的斗士,是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我们在夺回汉城时发觉,中国人并未恣意毁坏我们运到汉城准备用以修复这座遭到轰炸的城市的建筑材料。”

李奇微显然未曾料到,这支令他头疼的敌军,不仅能在战场上以铁血的姿态出现,还能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一种他所未曾理解的克制与宽容。

于是,志愿军成了他口中,“最凶残也最文明的部队”。

参考资料:

李奇微回忆志愿军入朝第一战李奇微为什么是中国 青少版》金一南著武景生作. 精神的力量系列丛书 奋斗的力量[M]. 2021

31 阅读:11065
评论列表
  • 2024-10-22 07:09

    向先辈们致敬!

  • 2024-10-22 10:23

    真为我英勇志愿军自豪,更让我心痛落泪

  • 2024-10-22 13:55

    致敬最可爱的人!

  • 2024-10-22 13:49

    用错词了,不是凶残而是勇猛!勇猛之师文明之师!

  • 2024-10-23 10:13

    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松骨峰,长津湖,汉江防御战等大大小小战役,都是让人热血沸腾,毛主席和彭总神一般的指挥还有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换来了今天盛世。

  • 2024-10-23 23:25

    麦克阿瑟麦跑跑逃兵当团长的战略水平;冈村宁次、李奇微是一等一的劲敌!!

  • 2024-10-22 16:17

    不少地方不符合史实

    qianqiu 回复:
  • 2024-10-23 14:57

    致敬最可爱的人

  • 2024-10-24 12:29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总是热泪盈眶。向我们无畏的先烈们致敬!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

  • 2024-10-25 21:54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地球最勇猛最会打仗的军队。

  • 2024-10-23 12:13

    云山之战是中美军队在战场上的第一次交锋!美军仓皇逃窜差点被围歼。

  • 2024-10-27 09:27

    美军只对志愿军投降,对朝方则是死战到底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