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希望有文治之功加之程朱理学的影响故派人编纂《康熙字典》

史海撷英 2024-05-10 09:32:4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不可否认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底蕴。中国之所以能够拥有文化自信,与过去经历的历史密不可分。而那些曾让中华民族骄傲的中国文化,也随着时代发展进行改革变迁,成为一种贯穿中华人民骨血的文化情怀。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出过无数位名人,无论是唐诗宋词的出现,还是那些出色诗人的优秀作品,都值得令人尊敬和拜读。当然,所有的文化皆万变不离其宗,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最为重要的。字典的编制,也使得人们可以系统地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国汉字,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说到字典,相信大家都会首先想起《新华字典》。这本字典仿佛已经成为学习汉字入门级的一本字典,那古代人用字典吗?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就有字典、词典的出现,古人也依照现在一般,通过字典词典查询一些需要知道的知识。今天要提到的这本字典,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史上第一部以皇帝命名的字典,也就是清朝时期出现的《康熙字典》,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怀疑,清圣祖为什么要下令编排字典呢?清圣祖修字典是心血来潮吗?

耗时6年,动员28位编撰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字典》终于编撰成功。这本字典的编撰成果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而言,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意义。因为《康熙字典》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以字典命名的字书。光是这点历史意义,就足以让人们敬畏其存在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从此,凡是这种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个字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就都被称作“字典”了。

《康熙字典》最终得以编成,清圣祖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这本字典第一次被提出是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也就是字典编成的6年前。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向大学士陈廷敬提出了编修字书的设想,他认为明代编撰的《字汇》和《正字通》二书尚有不足,应当有一部能够博采众家之所长,更加全面、准确,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特点的新字书。由此可见,这本《康熙字典》耗费时长很久,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才彻底编撰成功。不仅如此,这本字典并不是由一个人编撰的,而是由清圣祖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文化底蕴的28位编撰官,共同撰写字典,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清圣祖对这本字典的重视程度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编纂《康熙字典》是一项十分艰巨而辛苦的任务,主编人员人选至关重要。在人才济济的康熙朝,皇帝首先想到了两个人,一位是68岁的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另一位是72岁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知识渊博,德高望重,深得清圣祖的信任,被任命为《康熙字典》的负责人,组织30余位著名的学者,以《字汇》《正字通》为基础,共同担负起字典的编纂工作。在刚刚开始编篡的第一年,张玉书不幸去世。陈廷敬则老骥伏枥,在康熙皇帝的期望下,不顾年事已高,独自担当起主编的重任。

陈敬

据史料记载,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道无所不通。他的诗清雅醇厚,豁达洒脱。他原名陈敬,13岁时与父亲一起赶考,以童子第一入州学。20岁时考取进士功名,与同名进士同殿觐见,因更有才学,深得顺治皇帝赏识,赐名陈廷敬。康熙皇帝更是器重他,早年任命他为日讲起居注官,经常向他请教学问,交流思想,在他古稀之年打算告老还乡之际,还未以休书重任。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陈壮履也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编纂队伍,父子二人共同修书,成为文坛佳话。

《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这次修书,经常到书局巡视。康熙五十年(1711年),当他看到白发苍苍、年迈体弱的陈廷敬废寝忘食地伏案疾书、亲自查阅典籍、校对文稿时,不禁为之感动,挥毫泼墨为其题写“五亭山村”的匾额,并题写“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书香”的楹联。仅一年后,陈廷敬鞠躬尽瘁,死于任上,没能看到《康熙字典》的问世。

《康熙字典》

费时6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刻工精致、用墨上乘、装帧讲究的《康熙字典》正式出版了。这就是非常珍贵的武英殿版内府刻本,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御用开化纸和太史连纸,有皇家印书局雕版印刷,初印的一部分精品主要颁赐给王公大臣。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顺序排列,并以韵母、声调和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全书以十二地支标识,从子集到亥集,共分为12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3卷,总共排列214个部首,收集了47035个汉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收入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部首检字可记歌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

清圣祖渴望的文治之功

那么清圣祖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多精力去制作一本字典呢?把它制作出来,对清朝的发展又有什么用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本字典不仅可以推动清朝的文化发展,更能稳固清朝的发展。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康熙时期清朝已经入关很长时间,与汉人之间的关系也不需要用高压的方法来治理。不仅如此,朝廷近年来的发展也使得国库充裕,能够使清圣祖放心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成绩。众所周知,女真族是生于马背上的民族,个个骁勇善战,这是武治。可清圣祖心中清楚,仅靠武治是无法管理好一个国家的,当年陆贾就和刘邦有过这方面的争论:“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

爱新觉罗・玄烨

所以除了武治以外,清圣祖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文治,渴望为清朝立下文治之功,而《康熙字典》的建成,自然对当时的国家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

南北差异过大,需要中和微调

当然,清圣祖命令修字典,还有一关键原因,就是想要统一文字。在当时那个时代,尽管大家都生活在清朝,是地地道道的清朝人,可由于南北差异过大,各地的方言层出不穷,南方人与北方人见面,甚至连沟通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长此以往,难免会让清朝内部出现沟通困难的现象。而清圣祖下令编撰这一部字典,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它可以从中规定每一个字的读音写法,更可以让南北差异进行中和,在微调之下,真正做到解决南北差异过大的问题。

程朱理学思想深入人心

在康熙时期,程朱理学思想一直深受追捧。清圣祖本人对程朱理学也是颇有研究,在他的世界观中,认为朝廷必须以德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人心,将满汉两民族统一在一起。所以,清圣祖在编纂字典时,不仅依照清朝的读法,更留意了许多汉人的经典作品,综合到一起进行编撰,由此可见,《康熙字典》的顺利问世,也是清圣祖尊重程朱理学思想的反映。

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字典非它莫属

《康熙字典》最终能够得以问世,清圣祖本人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然而事实证明,清圣祖当年选择编纂字典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康熙字典》完全可以成为清朝时期最有名气的字典,而这一切,归功于清圣祖当年的坚持,最终成就了《康熙字典》的今天。

《康熙字典》

那么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字典为什么非它莫属呢?主要有几下几点因素,首先,《康熙字典》收入的字幕属于历代中最多的,不仅如此,它的参考数目也非常之多,内容极其严谨,堪称历代字书之最。种种完善的系统化操作,使得这本字典成为后世的参考模板。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 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

到了现代社会,《康熙字典》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但是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汉语字典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仍然为人们所推崇和珍视。它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深入理解汉字文字生命力和探究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康熙字典》的问世,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核心血,更值得后世之人拜读!

0 阅读:1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