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炮——苏系D-44反坦克炮

阿隆过去 2024-02-25 07:26:37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9.07.011

D-44算得上是“一代名炮”吗?

这里所说的“一代名炮”,是单就坦克炮/反坦克炮而言的。那么,在坦克炮/反坦克炮的百年历史中,算得上“一代名炮”的,到底有哪些呢?粗略算起来,够得上一代著名的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大致有:二战期间英国的17磅火炮(口径为76.2毫米)、德国的88毫米高炮;二战后英国的L7型105毫米坦克炮、德国的Rh120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苏联的D-81型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等少数几种。这里所介绍的D-44反坦克炮也基本够格。

英国的17磅火炮在二战后期可以击穿包括“虎王”重型坦克在内的所有德军坦克的主装甲。英国甚至将美国援助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上的75毫米坦克炮换装为17磅炮,变成“萤火虫”坦克,威力大增。德国的88毫米高炮发射穿甲弹时就变成了反坦克炮,隆美尔麾下的德意兵团在北非战役中,用88毫米高炮攻击英军的坦克,获得极大的成功。至于二战后至今的几十年里,L7型105炮和Rh120型120炮,则几乎成了北约国家的二代主战坦克和三代主战坦克的“标配坦克炮”。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和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用的都是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

想当初,日本人在研制三代主战坦克时,出于民族自尊心,规定要研制国产的120毫米滑膛炮,由著名的日本制钢所研制,费了好几年的功夫,样炮是造出来了,但性能指标总是上不去,不得已,只好回过头来引进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原来预计的88式主战坦克也变成了90式主战坦克。老美的M1主战坦克的情况也差不多。而苏联的D-81型125毫米坦克炮及其改进型,则成为T-72/T-80/T-90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长盛不衰。可见,能造出“一代名炮”,尤其是“现代的长身管、高膛压、大威力的坦克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本文所介绍的D-44反坦克炮,在名气上不如上面提到的几种坦克炮/反坦克炮。但是,俄罗斯的军事媒体对这款火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开创了苏联炮兵的黄金时代”。让我们对这款著名的反坦克炮一探究竟吧!

发展过程

D-44反坦克炮是1944年开始研制的,因此得名。二战后期,苏联军方认为:在对付德军坦克的越来越厚的主装甲方面,76毫米火炮的威力已显不足,于是,决定研制8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反坦克炮。这就是D-44反坦克炮的由来。

在苏联时期,反坦克炮/坦克炮一般用“Д+年份”来命名。Д是“Дивизионнаяпушка”的缩写,意思是“师属加农炮”,44即为1944年研制的。用英文来拼写,即为D-44反坦克炮。承担研制任务的是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第9兵工厂。样炮制成后,于1945年5月8日送到高拉卡瓦斯基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这时候,苏联红军已经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所以,D-44火炮并未在二战的战场上使用过。二战过后,苏联军方继续对这种火炮进行测试,最终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定型,但仍然命名为“D-44型85毫米加农炮”。

性能特点

D-44反坦克炮是一种长身管的加农炮。火炮全重为1725千克,口径为85毫米,身管长为4145毫米,身管的长径比达到48.76倍口径,行军状态的火炮全长为8450毫米,可以用卡车、装甲车牵引行驶或多匹马牵引行驶。炮班为6人:炮班长、操炮手、瞄准手、多名装填手等。马匹牵引时,一般要用多匹马牵引,这样,炮班的几位“弟兄”便可以骑马和火炮一同前行。火炮的高低射界为-7~+35度,方向射界为54度,后座距离为580~660毫米(因弹种而异)。因为是地面火炮,后坐距离可以稍长些,如果作为坦克炮装到炮塔里,就要采用更强力的驻退机和复进机,以减少后坐距离。

所用的弹种有:破甲弹、碎甲弹、高速穿甲弹和榴弹。破甲弹的全重为12.61千克,发射破甲弹时,对付60度倾角的装甲,可穿深1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发射高速穿甲弹时,在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垂直穿透11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垂直穿透1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样的穿(破)甲水平,对付二战后第一代的中型坦克,威力还是足够的。榴弹的全重为16.15千克,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可达15650米。

D44反坦克炮采用半自动立式炮闩,双气室大侧孔炮口制退器,机械击发装置,液压式驻退机和液压-气压式复进机。高低机为齿弧式,方向机为螺杆式,均在火炮的左侧。射击时,要将炮尾的驻锄放下,以增加射击时的稳定性和减少后坐距离。火炮的瞄准系统包括:S-71-1型全景瞄准镜、光学式测距仪、红外夜视仪等,可以夜间射击。炮架包含有简易扭杆装置。

D-44反坦克炮的威力较大,直射距离火线高度低,外形紧凑,隐蔽性好,适于对坦克作战。此外,D-44反坦克炮还能用图-2运输机空运,因而,它在苏军的空降部队服役相当长的时间。

D-44反坦克炮缺点是射击时的炮口压力波较高,声音较大,对炮手有伤害作用。此外,炮身和炮闩的防尘效果较差,影响炮身复进和开关炮闩的动作。

尽管D-44反坦克炮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它和苏联二战前期的76毫米反坦克炮一道,开创了苏俄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的先河。其后的100毫米反坦克炮和125毫米反坦克炮,都可以看作是D-44反坦克炮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俄罗斯军事媒体才称D-44反坦克炮“开创了苏联炮兵的黄金时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能自行的SD-44反坦克炮

其实,在D-44系列反坦克炮中,比较有名的是带有辅助动力装置的SD-44型反坦克炮。这种火炮的弹道特性和穿甲威力和D-44反坦克炮相同,由于加上了辅助动力装置,可以自行,因而机动性大大提高。D-44型的前面加上“S”(俄文为“С”),是“自行机动”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小型汽油机(就是我们俗称的“蹦蹦”),加上一对车轮,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但很管用。行军时,炮班的“6兄弟”要见缝插针自找“座位”,甚至要骑到炮管上,也是一道“风景线”!好在行驶的速度不快,不然非摔下来不可。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一般情况下,炮班人员要乘车、骑马或步行跟进。骑到炮管上,实在是太危险。

SD-44型反坦克炮于1948年底开始研制,1954年11月定型,共生产了697门。除了装备苏联红军外,还装备华约国家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共20多个国家,影响很大。

它的动力装置为14马力的双缸汽油机,有6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通过一根很长的驱动轴和差速器带动炮车上的两个车轮前进。越野行驶时,最大速度可达25千米/小时。发动机布置在左侧炮架上,燃油箱布置在空心大梁内,既紧凑,安全性又好。这种SD-44反坦克炮,就像一辆三轮摩托车,结构很简单,但很实用。SD-44型反坦克炮的弹药基数为140发。

生生不息

如果说SD-44型反坦克炮是D-44型反坦克炮直接派生的火炮,那么,下面介绍的几种重要的反坦克炮,便是D-44型反坦克炮的继承和发展了。M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两大阵营严重对立,冷战形成,也是二战后坦克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各军事大国研制的主战坦克型号多,装备部队的坦克数量巨大。随着坦克装甲的厚度增加,质量改善,原有的像D-44反坦克炮一类85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已不足以击穿美国M60主战坦克的主装甲,甚至苏军原有的SU-100式100毫米反坦克炮也显得威力不足。在这种背景下,苏联军方研制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苏联军方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新型的大口径反坦克炮,60年代初期定型,定名为M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也称为T-12式100毫米反坦克炮。

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在二战末期已经有了SU-100式100毫米反坦克炮,为什么还要研制新的100毫米反坦克炮呢?原来,这种新的100毫米反坦克炮继承的是D-44反坦克炮的技术,而不是SU-100反坦克炮的技术;更重要的是MT-12火炮是100毫米滑膛炮,而不是100毫米线膛炮,身管更长,威力成倍增加,这才使它成为一种新的反坦克炮。

MT-12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3000千克,差不多是D-44火炮的两倍。炮班人数仍为6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单筒、长身管的滑膛炮,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滑膛反坦克炮。它的身管长度为6200毫米,身管长径比达到了惊人的62倍,加上药室增大,这才使得它的膛压和炮弹的弹丸初速成倍增加。MT-12式反坦克炮的高低射界为-6~+30度,方向射界为54度,和D-44火炮差不多。采用的半自动立式炮闩和D-44火炮的炮闩差不多。炮口顶部的双气室大侧孔炮口制退器也和D-44火炮的差不多,后来生产的改为双气室胡椒瓶式炮口制退器。所用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穿甲弹、尾翼稳定榴弹。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反坦克技术的一大进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炮口初速达到了1500米/秒,比D-44火炮的炮口初速提高了50%以上;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穿透3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比起D-44火炮提高了两倍多!在5002A65型“姆斯塔”B152毫米榴弹炮米的射击距离上,穿深甚至达到了406毫米。发射穿甲弹时的有效射程为1500米,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15000米。榴弹的弹丸重达29千克。这样的穿甲威力,对付M60一类主战坦克是绰绰有余的。

MT-12式反坦克炮可以用MT-LB履带式牵引车或“吉尔”131、“乌拉尔”375等轮式中重型卡车来牵引,而不再用马匹来牵引。卡车牵引时的公路最大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MT-12式100毫米反坦克炮曾在苏军和华约国家的军队中广泛使用,现已退出现役。

D-20型152毫米加榴炮

俄罗斯军事媒体认为,一些152毫米的加榴炮也是D—44反坦克炮的继承和发展,采用了D-44反坦克炮设计上的一些技术。至于究竟采用了哪些技术,这里就不细探讨了。

D-20型152毫米加榴炮也是研制D-44反坦克炮的第9兵工厂设计的,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半自动立式炮闩、双气室式大侧孔炮口制退器、箱式开脚式驻锄,都和D-44反坦克炮大同小异。不过,由于火炮口径和身管长度的变化,D-20火炮已经算作是加农榴弹炮了。

D-20型152毫米加榴炮是一种牵引式榴弹炮,全重为5650千克,炮班人数为9人。身管的长径比为28,这也是称它为加榴炮的道理。作战对象也由反坦克为主变为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压制敌方炮兵阵地、攻击远距离目标为主,兼有反坦克和装甲车辆的作战任务。D-20型152毫米加榴炮可以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榴弹的弹丸重达43.56千克,最大射程可达17.4千米,用AT-P式履带式牵引车来牵引,公路行驶时的最大速度可达60千米/小时,越野行驶时的最大速度为15千米/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到了20世纪后期,苏联/俄罗斯军方仍然在研制并生产牵引式的重型加榴炮。1986年,在D-20型152毫米加榴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2A65型“姆斯塔”(Msta)-B152毫米加榴炮。这说明即使是重型火炮,牵引式的依然有它一席之地。

2A65型152毫米加榴炮在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0千米,是一种大威力的远程攻击武器。2A65型的进一步改进型便是装到2S19自行榴弹炮上的“姆斯塔”S型152毫米榴弹炮。

D-44火炮与中国炮兵

D-44反坦克炮和中国人民军队的炮兵武器,有着不解的渊源。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使用的火炮,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真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建国之初,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进口了大量的苏联武器,D-44反坦克炮便是炮兵武器中的重要一种。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利用刚购进的D-44反坦克炮,采用设伏射击、跟进射击等手段,狠狠地打击了美军坦克部队的嚣张气焰。志愿军炮兵部队的D-44反坦克炮和志愿军坦克部队的T-34-85坦克一道,成为打击美军坦克的两种利器。

朝鲜战争之后,中国的兵工企业以D-44反坦克炮为原型,仿制并加以改进,研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反坦克炮——1956年式加榴炮,简称56式加榴炮或56式反坦克炮,开创了我国独立制造反坦克炮的先河。之后,又研制成功85毫米破甲弹,并大量制造。

56式反坦克炮的首次使用,是在炮击金门的作战中。而后,在珍宝岛战斗中,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56式反坦克炮大量使用,对战斗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本文的最后,还要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T-34-85中型坦克上的85毫米坦克炮和D-44反坦克炮的关系。虽然二者都是85毫米的长身管加农炮,但是,T-34-85中型坦克上的D-5T型85毫米坦克炮问世在前,1943年底T-34-85坦克便已经装备苏联红军;而D-44反坦克炮是1945年5月才制成样炮,二战后才正式定型。二者没有因果关系。不过,反坦克炮和坦克炮,在技术上是相通的。在D-44反坦克炮的研制过程中,借鉴了D-5T坦克炮的某些技术成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 阅读:1361
评论列表
  • 2024-02-25 12:48

    要注意中国的56式85加农炮有老款和新款之分。本人服役时连队就装备有6门新款85加和1门老款85加(没展开使用过)

    天山雪 回复:
    没苏制原装货耐用,炮膛线没苏货耐磨

阿隆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