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画图奇绝处依山日日看千回--------分享吴毅佳作

灵宝文化2020 2021-08-03 17:34:26

▲《刘海粟为吴毅题词》 1985年

画弟子吴毅画笔浑涵汪茫与古为新,为中国画坛崛起之高峰。——刘海粟

周和生老师是资深媒体人,也是收藏家。金陵美术馆的重要展览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偶尔交流几句,他总是淡淡地笑,淡淡地说。着装举止活像一个日本或韩国老头儿,温文尔雅。后来我们有一次长谈,听他说与林散之、刘海粟、陈大羽、亚明等前辈艺术家的交往,像放一部纪录片,轶事历历在目,生动可感。他仍然风轻云淡,像在叙述别人的经历一样。之后,也就是2019年12月11日上午,周老师发给我一篇他写吴毅老师的文章。而我,竟然匆匆一看,然后忘记了这文与事儿,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点点记忆的痕迹不曾留下。

周老师退休多年,仍在《南京政协》月刊做“艺术欣赏”栏目主编,经常发表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的画家作品。昨天,他又做了一期我们的专题发我。拜读时,一下看到周老师几年前发我的写吴毅老师的文章。当时没照镜子,但我的脸是滚烫的。无比惭愧,像少年儿时犯了错误一般。我回微信给周老师:“真的对不起!”

吴毅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的杰出画家,是南京书画院继林散之、陈大羽先生之后又一代表画家,他的理论与实践并重,为40余岁的南京书画院树立了学术标杆。他坚定文化自信,一生探索中国画艺术,取得了非凡成就。吴毅作品辽阔、深远、大气磅礴,有宇宙洪荒之气、正大气象、崇高精神、中国气派。周和生老师在四十多年前就认可吴毅艺术,收藏研究,还为此拜访刘海粟先生。这篇文章刻上了时代的年轮,拷贝了历史的镜头。之后的几十年,他与吴毅老师生活中也并未有什么交流交织,这正是君子之交吧?是的,他们都轻声慢语、皆彬彬有礼,都是谦谦君子。见贤思齐,我们偶尔与前辈交流、往来,一如走进高山,天高云淡,云蒸霞蔚,草木葱葱,心旷神怡之时,有如脱胎换骨,仿佛得到了升华。实乃幸运。

春杰

2021年7月1日于荣幸斋

▲作品局部

安得画图奇绝处 依山日日看千回

--------倾情分享吴毅佳作黄岳二幅

周和生

大师走来

正当美术界感觉大师缺乏之际,一位国画大师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自大洋彼岸向我们走来。他叫吴毅,出生于华侨世家,祖籍广东珠海,1934年生于日本横滨,幼时随父母迁居澳门,少时移居上海。新中国成立之年,他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后以现役军人海军少尉身份,于195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曾在金陵生活二十余载,年届半百之际,携同夫人沈蓉儿,远赴美国纽约旅居至今。南京的金陵美术馆,以前倾的姿态,敏锐的嗅觉,发现身在海外的吴毅先生,几十年异域生活中,从未放弃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于是2018、2019年分别举办“低调的奢华-吴毅山水画展”“低调的奢华-吴毅花鸟画展”和“吴毅速写艺术展”之后,又于2020年开放了吴毅艺术馆,使金陵美术馆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出观者如云、流连忘返的盛况。

笔者曾多次前往该馆观赏吴毅先生老辣新奇、功深力满的展品,每当离开热闹的展厅,回到宁静的陋室,观展时所获得的艺术享受,依然使澎湃的心潮难以平复。作为一个资深的美术爱好者,唯一的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在自己的家中,趁兴取出一两幅珍藏三四十年之久的吴毅山水佳作,张挂悬壁,继续细赏。如品佳茗,如饮美酒,艺术感染与历史漫忆,便不断交织于奔腾的脑海之中。

历史漫忆

大师绝非横空出世,大师的称谓亦非空穴来风。早在四十馀年前,吴毅就是一位影响广泛的山水画家,作品曾参加过“江苏书画名家香港联展”。1979年,南京书画院甫一成立,他便成为该院画家。同年应文化部之邀,与亚明、宋文治先生,作为江苏省仅有的三位代表,联袂赴京,参加在颐和园藻鉴堂举办的“全国老中青三代画家艺文萃活动”。也就是在这次活动中,他创作的山水作品,得到李可染先生“用墨很好”的称赞,刘海粟先生更是力邀他一起去黄山写生。

笔者所珍藏的这两幅山水佳构,均为吴毅先生黄山写生的硕果。更为巧合的是,笔者与吴毅先生初识,也是在这仙境般的黄岳景区之内。那是1980年春夏之交,南京市政协邀请南京书画院书画家们赴黄山写生,吴毅夫妇亦应邀前往。抵达汤口之后,登顶黄岳途中,作为市政协参加此次写生活动的唯一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笔者觉得应紧随杨建侯、赵良翰、张正吟三老,照顾生活起居,遵从出行意愿,陪同策杖拾级,取道坡度比较平缓的后山,平安到达北海高峰。

虽然笔者未能跟随吴毅自前山攀登而上,一路对景写生,但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相逢情谊,其后吴毅赠与笔者的山水小品《夏山图》,既是交往的佐证,更是友情的结晶,同时也是画家本人对传统、造化与心源结合的范例。

桃花峰下

▲吴毅《夏山图》1980年作 33.7cm×45cm

此作款识:“夏山图。庚申秋吴毅写黄山桃花峰小景。”桃花峰,位于黄山南端,西连云门峰,与紫石峰隔汤泉溪相望,为黄岳三十六大峰之一,海拔1460米。此峰土质肥沃,草木繁盛。峰上多桃树,人称“十里桃花峰”,至今仍盛开不衰。

虽为册页小品、雨中小景,但画面呈现出画家心同物契、神与天游的大气象。雨湿峰黛涧声响,云浓天低乾坤动。山巅的线条,艰涩中透出痛快;汤泉溪内的墨点,跳动下显示畅活。画家笔触信马由缰,似乎毫不经意,但有了诗境与原创力,怎么点染都是美的再现。画面上那几位撑伞前行的人物,是冒雨登山观景的游客?抑或赶往山村学堂的读书郎?至今仍给笔者留下不解的思索与无尽的遐想。画作款下钤朱文条型“吴毅”名章一方,款右补题“和生同志存念”上款。

人字飞瀑

▲吴毅《黄山人字瀑》 1983年作 97cm×68cm

1988年初,笔者应邀前往香港、新加坡访问讲学,首次出境当晚,便到新华社香港分社驻地香港御花园,拜访吴毅的老师刘海粟先生。其后以“御花园夜访刘海老”为题,撰文刊发于香港《收藏天地》杂志。数日后在新加坡一家画廊,意外发现吴毅出国前所作的一件山水。价格尚能接受,便出资购下,为丰富我的藏品,无意间做了一件海外书画倒流工作。这是一幅三尺整纸中堂,作品题识:“云龙雾重千岩雨,瀑急湍喧万壑雷。安得画图奇绝处,依山日日看千回。癸亥岁首,吴毅写并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则强调创作与写生的重要关系。款中虽未标注图名,但一望便知为黄山名胜人字瀑。此瀑位于黄山前山温泉景区,正是上次笔者因陪伴三老而未能途径之地,吴毅画作完美的弥补了过往缺憾。

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吴毅丹青笔下的黄山瀑布,完全融入了石涛精神:但见瀑水喷涌,一源二流,斜飞而下,恰似王羲之《行穰帖》中刚劲有力的“人”字,宛若两条白龙飞流直下,形象的诠释了此瀑“双龙飞瀑”之别称。色块挤压与墨线勾勒出的瀑布,似以万钧之力,轰然而附落,撞击着瀑槽中嶙峋不平的岩石,又被乱石弹起,喷射高空,散成无数道水帘,纷纷扬扬,四处飘洒,搅得满山飞雨,一片烟云。按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吴毅此幅构图,取法应为“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法。但他创作时则灵活应用谢赫绘画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将人字瀑下国民党张治中将军的听涛居别墅,以及瀑布西侧的慈光阁,通通揽括于画幅之中,不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于同一画面之上,增添作品看点,而且通过建筑衬托出,人字瀑更加高大伟岸。再者,因人字瀑背后就是摩天接日的天都峰,瀑布之水则又来自于天都峰,画面虽然没有表现天都峰,但是已以飞瀑丰盈的形象,揭示出人字瀑为“天都瀑布”的本质。

画坛高峰

四十余年前南京有几位志同道合的画人,联手举办过一次颇有影响的“未名画展”(未名,即“未曾命名”之意)。如今,当年办展的五位中国画家,目前健在的只有吴毅与萧平二位先生。萧为吴的《夏山图》题书诗塘曰:“淋漓夏山湿。吴毅兄作画,擅使重墨,墨重而能活,是其特色。”《人字瀑》虽然目前还没有请人题书诗塘,但是内容早以想好,这就是刘海粟先生当年为吴毅作品的题词佳句:“画弟子吴毅,画笔浑涵汪茫,与古为新,为中国画坛崛起之高峰。”

吴毅先生从不轻易售画,除了中国美术馆、纽约州立大学博物馆、名古屋艺术博物馆、金陵美术馆等,有少量公共收藏以外,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他的作品。2019年6月3日,香港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中国书画部总监江炳强先生,顾问陈定中先生,专程来宁观看吴毅画展,这或许是吴老作品即将接受市场检验的信号。佳士得绝非工薪族逞强的场所,普通藏家想要获得有特色的书画藏品,必须向金陵美术馆学习,以前倾的姿态,敏锐的嗅觉,去发掘、发现有大师潜质的画家,以早期收藏他们的作品。独到的眼力,收藏的耐力,不仅可以弥补不足的财力,更为欣慰的是,能有艺术精品陪伴人生,不啻于将自然搬进了书斋,从而轻松且简便的领略到吴毅先生题画诗中的境界:

“安得画图奇绝处,依山日日看千回。”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收藏爱好者,《南京政协》月刊编委、“艺术欣赏”栏目主编。)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