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安之战没打好,当毛主席看到指挥员是谁后,无奈亲自操刀指挥

历史在现 2024-10-24 11:54:18

"谁下令攻击密云的?若让傅作义的35军逃脱,我将铭记此败,全军上下,永志不忘!"

"岂有此理,此等战局竟被糟蹋至此!速取地图来,此役我必亲临督战,不容有失!"毛主席怒不可遏地连声吩咐道。

究竟当时发生了何种情况,竟导致主席如此震怒?

平津战役之际,我军在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下,局势颇为有利。北平城内的傅作义内心挣扎,面临抉择,迷茫不已。

面临抉择,他既可决一死战,亦能归顺我军,甚至依附美国势力。于是,他双管齐下,既与美国、蒋介石密谋,又遣使与我党接洽,同时不忘加固防线,以备不时之需。    

显然,傅作义无意归顺,我党遂决定助其解脱困境,因选择之难,非战不可,又需避免北平战火。此时,毛主席展现非凡智慧,巧妙应对。

"务必歼灭傅作义的35军,不容有失!"

这句话的主席意图何在?其深意何在,让人不禁揣测。    

傅作义麾下曾拥精锐之师,即主席赞誉之35军,不仅武装精良,尽是老美尖端器械,更兼数百卡车之助力,其支援迅捷,机动性超群,实乃劲敌。

   

主席妙计,先围傅之35军,诱其援兵。我军则伏击援军,随后吞并35军,使傅作义无谈判余地,唯有投降一途。

如何诱使隐蔽的35军现身?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北平向西,沿平张铁路抵张家口,再续西行则至绥远,昔日傅作义重地。主席精心策划,一套卓越战略跃然纸上,尽显伟人风采。

杨成武麾下的华3兵团迅速部署,对张家口及其东侧宣化形成合围之势,此举犹如利剑斩断傅作义西逃之路,将其退路牢牢封死。    

傅作义面临困境,唯有派遣精锐35军方可解围。他深知普通兵力难以奏效,故精心布局,待35军抵达后,巧施妙计,意图吸引其全部注意。

杨得志麾下的华2兵团,与华3兵团同步启程,直指宣化之东的新保安要地,该城扼守平张铁路咽喉,一旦攻克,即锁死35军归途,战略意义重大。    

傅作义必遣援35军,主席令程子华率东北野战军,潜伏新保安至北平间,待敌援至,即行阻击,逐一瓦解之。

歼灭敌援军大半后,一举吞并陷于两军之间的35军,此策精妙绝伦,堪称我华夏历史罕见之智将杰作。    

毛主席战略部署后,三将领严格遵循,然杨成武率先应变。鉴于35军将至,虑及东线围困过严恐引西线敌援,杨将军遂妙计放行,诱敌深入张家口。

踏入后,意图显然,旨在围困35军于内,静待杨得志攻克新保安,两军夹击,将敌歼灭。于是,杨成武再次果断决策,制定新战略。    

敌人逃窜之际,西向绥远或东奔北平皆有可能,然虑及东侧杨得志之威,杨成武智布防线,主力西扼张家口,仅遣轻兵驻守东侧。

原拟杨得志已赴新保安作战,实则因重重险阻,距离尚远,尚未抵达。    

重新审视,杨成武的举措本无大碍,而程子华的一时之念,却意外地将杨的两个即兴决策烙印为“失误”。然而,此中亦蕴含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

程子华部威名远扬,其领军亦骁勇异常。行至密云城下,见敌势单力薄,他当机立断,率军突袭,此役虽险,却意外为35军逃脱赢得转机。    

密云城陷,程子华之师威震四方,傅作义惊觉其锋芒直指北平,急令35军军长郭景云:“云儿速归,北平危急,援我!”

云子接电后急乘卡车离张家口,因我军东线薄弱,郭景云部迅速突围,主席精妙布局意外受挫。    

主席怒斥之景源于指挥体系之散,非三位司令之过。各自为战,无统一领袖,主席仅授战略即赴他战。信其将才,然战局多变,难以预料。    

主席迅速行动,果断策划新的战役蓝图,并毅然决定亲自挂帅,引领全军。

主席急电杨得志,务必不惜一切阻止35军东突新保安,以免程子华部遭敌援与35军双面夹击,确保歼灭35军无遗。    

杨得志接令后,未及架桥,即涉水夜行,并急令先锋部队加速前进,力求将敌阻于新保安之外。

前锋奋力迎敌,终遇35军,虽未阻其步伐,却令其在强攻之下止步新保安,未敢东进。

   

杨得志大军疾驰而至,趁敌喘息之际,新保安城陷重围。若35军自宣化疾驰,或已越新保安,然杨成武妙计,诱其入张家口,此即前文所述之关键。

杨得志困新保安,毛主席急电杨成武:“35军遁去无碍,唯张家口残敌须严加监控,一兵漏网,唯尔是问!”

目睹此景,杨成武心中一惊,不暇思索,即刻调兵遣将,周密布防,确保万无一失。

   

杨得志合围35军,主席密令暂缓攻击,预料傅作义必遣援兵。程子华英勇阻击,敌援望尘莫及,终难突破防线。

傅作义不舍底牌,毅然派遣飞机空投粮弹至新保安城,意图援助守军。岂料,此举却意外上演了一出荒诞喜剧。

飞行员恐低飞遭我军炮击,遂于射程外空投物资,不料多数落入新保安城外,被杨得志部所获,敌人此举堪称“慷慨解囊”,城内国军恐已瞠目结舌。    

时机成熟,主席令下,激战半日,军长郭景云自戕,敌军溃散,或死或降,大批军资落入我手,数百卡车无损,仅二十三辆略损。    

毛泽东在指挥新保安战役的同时,还驾驭着数场战役,他在各大战场间游刃有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真乃军事奇才,展现了用兵如神的非凡才能。

0 阅读:105

历史在现

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有拥有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