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芾,字叔章,今河北永年人,南宋末期著名的抗元将领。
李芾的高祖李升高中进士,为官有廉名。靖康年间,金人攻进北宋都城开封,李升的父亲遭金兵虐待,李升及其长子奋勇上前去保护,结果父子孙三人均被金人所杀。李芾的曾祖李椿当时年纪尚幼,其承担起全部的家庭责任,侍奉着继母一路向南逃难,最后在衡州落户,性命无忧了,但是日子过得艰苦备尝。后来,李椿“以父泽补迪功郎”,历官至宁国军节度推官,其“治豪民伪券,还陈氏田,吏才精强,人称颂之”。
李芾出生衡州,从小聪颖机警,并有报国大志,其为书斋取名“无暴弃”。李芾初任南安司户,后任祁阳尉,再任知县,期间,率百姓开辟荒田,赈济贫民,使祁阳旧貌换新颜。
不久,李芾被提拔为湖南安抚司。李芾为人刚直不阿,处事精明机敏,还精力过人,常常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又起来处理公务,毫无疲倦之色。当时湖南各县盗贼成群,李芾组织民兵昼夜巡逻,盗贼遂不敢作乱。
李氏一门都是忠烈之人啊!
话说公元1234年,蒙古统治者灭金国之后南下,剑锋直指南宋。从此,宋朝和蒙古统治者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公元1258年,忽必烈率军进攻鄂州,南宋朝廷以割长江以北之地并纳贡为条件换取了蒙军撤军。
公元1275年,当湖北许多郡县都已归附元朝时,李芾出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其豪言: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同年底,元朝数万大军围攻长沙,李芾在几位将军牺牲的情况下,其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亲自登城抗敌。李芾亲率全城军民死守三个月,直到矢尽粮绝。城破时,李芾全家十九口从容自尽,“芾亦引颈受刃”。
据《宋史-忠义传》记载,长沙百姓誓死不为元军俘虏,“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更为悲壮的是,岳麓书院的数百学子也与元兵展开了搏杀,大部分学子献出了生命。其表现的正是“湖湘文化”的悲壮气质啊!
明朝为了纪念李芾,修建了李忠节公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此作记称颂其气节: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洲。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