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码风波”中的东阿阿胶被市场质疑销售数据的真实性。
文/每日财报 南黎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使用问题的核查公告》,此公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复方阿胶浆的生产企业——东阿阿胶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对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开展核查的公告。公告显示,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在售卖医保报销的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阿胶浆时,存在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且均发生医保基金结算,重复情况大于等于3次的共涉及11个省份的46家医药机构。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风暴,东阿阿胶(000423.SZ)迅速回应称,公司生产的复方阿胶浆产品严格执行“一药一码”,追溯码重复现象与公司无关,并积极配合国家医保局开展核查工作。东阿阿胶指出,公司对于此类追溯异常情况高度重视,正全力配合有关部门核查原因,同时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线索。
部分投资者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东阿阿胶在追溯码重复问题上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然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表达了不同的担忧:倘若东阿阿胶存在销售费用累积的现象,这不仅可能间接揭示其真实销售数据,还可能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
或受上述消息影响,11月4日开盘后,东阿阿胶股价一度跌逾7%,之后迅速出现反弹,截至6日收盘报57.4元/股,跌2.86%,总市值369.6亿元。
“走马灯”般的董事长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数天前,东阿阿胶发布多份公告,公司董事长、董事白晓松,董事邓蓉,监事会主席、监事陶然,监事唐娜、商恩志,总裁程杰,副总裁任辉、王延涛均因工作变动原因辞职。“80后”孙金妮出任公司总裁,职务为东阿阿胶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东阿阿胶第一次人事变动。事实上,2019年至今,东阿阿胶“一把手”频繁轮换,先后经历了王春城、韩跃伟、高登峰、白晓松、程杰五任董事长。
在2006到2020年这一期间,“老东阿派”秦玉峰作为公司总裁却一直是东阿阿胶的管理中心。2015年1月6日,“华润系”的王春城开始担任东阿阿胶董事长,逐渐开启了两位主要高管由”华润系“和”东阿系“组成的模式。
2019年11月,王春城辞去东阿阿胶董事长一职,当时业内普遍猜测或与公司业绩不佳有关;王春城之后,华润系人士韩跃伟被选为董事长,至2022年1月辞任。
韩跃伟之后,东阿阿胶的权杖重回东阿系老人高登锋手中。不过,时隔仅一年,2023年2月20日,为公司扭亏立下汗马功劳的”东阿系“高管高登锋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
自2023年2月原董事长高登锋辞职后,公司原副总裁张名君,原副总裁、原财务总监邓蓉,原监事丁红岩,原董事翁菁雯均先后辞任。
2023年3月,时任华润医药首席执行官白晓松接棒新一任董事长,但在东阿阿胶的时间并不长久。今年8月29日,白晓松由华润医药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升任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此次辞任东阿阿胶董事长后,白晓松回归控股股东华润医药。
最近几年东阿阿胶人事变动频繁,而“华润系”的声音越来越大。在今年7月23日,东阿阿胶宣布将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计划提名白晓松、邓蓉、孙金妮、徐培清、程杰、丁红岩为第十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其中,白晓松、邓蓉、孙金妮、程杰和丁红岩均为华润系背景,而徐培清为聊城国资背景。至此,东阿阿胶董事会中仅剩一位聊城国资委出身的董事为非华润出身。
能否重回巅峰
东阿阿胶前身为山东东阿阿胶厂,1993年由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制企业,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5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至今,阿胶系列产品是其王牌产品。
从东阿阿胶历任管理层的更替,不难看出公司的业绩积重已久。
过去,秦玉峰执掌的东阿阿胶奉行“涨价策略”。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8年间,东阿阿胶出厂价从每公斤196元涨到3858元,累计提价17次、涨幅接近20倍。期间,公司股价整整翻了十倍。
在秦玉峰掌权期间,东阿阿胶业绩一路上涨。2006年-2018年,东阿阿胶营收由11亿元增至73亿元;净利润由1.5亿元增至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5%。
然而在疯狂涨价之下,东阿阿胶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经营问题,主业阿胶的原料供应不足、价格虚高。2019年,昔日“药中茅台”跌落神坛——渠道库存积压、下游回款减少,导致营收下滑近六成,净亏损4.44亿。
是在这一时间点上,公司的高管开始了频繁变动。也是从19年开始,东阿阿胶迎来了漫长的调整期。
一方面,清库存是东阿阿胶的首要任务,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末,公司的存货金额分别为16.46亿元、12.39亿元、10.12亿元,持续下滑。
另一方面,东阿阿胶开始从主推健康消费品向“药品+健康消费品”转型。在传统阿胶主业之外,在滋补赛道上培育新品种,比如阿胶糕、阿胶粉、燕窝等产品。
为了推出新的单品,这些年东阿阿胶进行了大量的销售投入。财务数据显示,公司销售费用率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24.58%增至2023年的31.52%,2024年上半年达到36.39%。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16.35亿元,销售费用率为37.78%。
竞争加剧难“躺平”
经过几年时间的“刮骨疗伤”,东阿阿胶逐渐走出“阴霾”。
10月30日晚,东阿阿胶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约43.29亿元,同比增加26.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52亿元,同比增加47%。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阿阿胶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诚然,阿胶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拥有一定的品牌保护屏障。但与那些拥有“国家保密配方”的产品,如片仔癀和云南白药相比,阿胶作为一种单方药品,其核心优势在于驴皮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技术壁垒,因此存在着较强的可替代性。
与此同时,除东阿阿胶外,九芝堂、同仁堂、太极集团等企业也涉足阿胶产业。以同仁堂阿胶、太极阿胶为例,两者产品售价明显低于东阿阿胶。加上燕窝等竞品的产业标准化,以及益生菌等新兴竞品快速崛起,都在分食阿胶市场,东阿阿胶一览众山小的同时也是高处不胜寒。
在2017年鼎盛时期,东阿阿胶占整体阿胶市场63%的份额,是业内实力最强的企业,而这时作为其竞争对手的福牌阿胶市场占有率仅为19%。而2022年,东阿阿胶在阿胶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下滑到了58%。
在今年11月1日的业绩说明会公告中,东阿阿胶提到,今年三季度,东阿阿胶块和复方阿胶浆两大核心产品市场份额超过40%。这足以可见其阿胶市场规模一直在被竞争者们疯狂蚕食。
对于东阿阿胶而言,虽然业绩明显回暖,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挑战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随着东阿阿胶"华润"味的渐浓,那么,后续东阿阿胶的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呢?其能否借助"他山之石"打开阿胶自己的新世界?
而此次事件是否会对东阿阿胶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行业变革?《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