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说丨从反思检讨到充满自信,过去两年吉利汽车做了什么?

说车蓝莓酥 2024-03-31 21:43:08

文/李皙寅

编辑/赵成

时隔一年,吉利汽车(0175.HK)的状态全然不同。3月20日,在香港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直言,吉利的目标肯定是要重回自主品牌第一的位置,重现2017、2018年的辉煌(彼时吉利汽车夺得了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桂生悦回顾了过去两年的心路历程,从心情沉重地检讨吉利汽车为何在智能电动上落后,到比较自信地宣布吉利汽车基本完成生态布局;再到如今,他自信的认为吉利汽车一定会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取得最终的胜利。

过去两年发生了什么?

一年前,同样是在香港,会议刚刚开场,桂生悦就曾先做了反思:中国品牌销量第一宝座,吉利汽车未能成功守擂;在新能源的赛道上,与领跑者拉开了差距;股价从高位回归至今,差距颇大。

彼时,花生撰文《》并分析称,当时的吉利汽车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通过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以便夺回智能电动车时代的竞争力。当时的吉利汽车需要的是一款拳头产品,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样,需要的是察纳雅言,听到各方反馈,避免闭门造车。

那时候,吉利汽车就像是一面镜子。怎么看待ta,就像那个经典的故事:桌上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觉得只剩半杯,乐观的人会觉得还有半杯。风不动、幡不动,心在动。

变化一点点到来。

半年前,在宁波极氪智能制造工厂,CEO桂生悦在公司半年报业绩报上感慨,一切已经和半年前不同。“管理层如今非常自信,这种感觉很熟悉,像2015年(那时候是吉利销量开始井喷,大量拳头产品持续推出的大年)。”

在发布会现场的背景板上,“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并贯穿整个分享会。在这背后,正是吉利汽车全面拥抱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大时代的心法——造精品车、打造精品品牌,靠品质和体验对抗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避免卷入业内价格战的泥坑。

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将业绩发布会,从狮子山下转向杭州湾畔,搬到了慈溪的极氪智慧工厂中。如今,自动驾驶越发让人安心,智能座舱越来越懂消费者,吉利汽车的智能属性越来越强。

在慈溪智造工厂,花生看到了极氪一体压铸技术,这是全球继特斯拉之后,第二个拥有一体压铸技术车间的车企,重塑了汽车制造流程。不光是机器,更有着从材料设计开始的全流程能力。在这一场沟通会上,花生在《》一文中提出,在价格战越演越烈的当下,吉利汽车如何守正出奇,用体系能力和集采规模效应,提供有品价比的产品,更重要的是,看到吉利汽车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换挡,提速。有些事儿想明白了、不纠结了,做得就会快很多。

2023年,吉利汽车超额完成销量目标,全年累计销量168.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8.7万辆,年销量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步创下历史新高。

分品牌来看,吉利销量达到了130.96万辆,同比增长16%,领克超22万辆,同比增长22%,极氪超11万辆,同比增长65%,睿蓝品牌达到了3.8万辆。其中,极氪品牌收入增长62.45%,达到了516.35亿元,亏损缩窄44.33%,为11.35亿元,各品牌都在向上走。

进入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淘汰赛全面开始,行业将进入整合期,重新洗牌。2023年,通过技术转型,国际化等措施,吉利汽车不仅迎来了销量的增长;毛利率更是达到15.3%,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毛利率达到15.9%,盈利能力趋势向好。

2023年业内两大关键词——内卷、分化。年初燃油车点燃价格战,新能源汽车卷入其中主打一个加量不加价;消费者能选择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竞争越发激烈,车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承压。

有序的价格战有助于产业提质升级,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但无序的价格战大多导致非必要的内卷,导致企业承压,容易关注眼前利益,导致动作变形。遗憾的是,当需要用“战”来称呼价格变化时,大多都变成了无序。

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曾对花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吉利不打“价格战”,聚焦品牌战、价值战、技术战、服务战、道德战,专注打造高价值的产品,并保证价格优势。

在2023年底,花生在《》一文中指出,吉利汽车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2023年,吉利汽车展开了一揽子调整,推出了专注于新能源的新品牌——银河;同时,一直在投入资源强化传统燃油车的用户基本盘。稳住燃油车销量基盘,提供稳定的盈利支撑公司业绩;新能源汽车则抓紧实现不同品牌的差异化布局,再通过集采走量降成本,用两者的共用部件降低造车成本,试图实现飞轮效应。

总体来看,2023年吉利汽车的关键词是“梳理”和“沉淀”,进一步梳理了体系内的几大品牌。

在吉利汽车的新能源品牌矩阵中,吉利品牌中的吉利银河、领克品牌、极氪品牌在2023年里都有了可喜的斩获。其中,吉利银河系列在10万—20万元区间,上市9个月即实现累计销量突破11万辆;领克品牌旗下的领克08 EM-P成为同级别最畅销的高端插混SUV;极氪品牌全年实现交付11.9万台,同比增长65%。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品牌的亏损也在收窄。据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极氪在2023年的整车毛利达到了15%,在销量提升、毛率上涨的前提下,力争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

吉利汽车选择全军出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能源军团。银河系列是主打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新品牌,推出的银河L7,上市两个月销量就近两万辆,打破了细分市场里的月销破万最快纪录。此前花生调研全国经销商发展现状的时候,就有渠道商主动来问,能否帮忙牵线,介绍入网成为加盟商……

燃油车是挣钱的,新能源是亏钱的,要用燃油车去补贴新能源。但是这个规模化起来,那就不是说光靠燃油车去补贴新能源的事情了,可能会形成第二阶段——燃油车挣钱,新能源这边可能会持平。第三阶段,有可能会变成燃油车挣钱,新能源也挣钱,一定是有这种投入期的。

梳理、沉淀、调整,都是深蹲动作,目的是跳得更高。整体来看,吉利汽车正在重回高增长的赛道上,竞争力逐渐凸显。同时,如何进一步让各品牌都尽快成长起来,让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则是企业永恒的挑战……

安聪慧用产业链、生态、全球化、协同四大方面、10个字,总结了公司新能源转型的战略思考,其核心观点之一是汽车竞争不是靠单方面的技术,而是靠产业链和体系化来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的头部者,逐渐难以摸着石头过河,身处中国新技术策源地的他们,开始要成为引领者。当时代先锋要开始勇闯无人区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团结整个队伍,保证士气持续向前抵达终点。

在花生看来,吉利的能力分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比如强大的智造体系能力,遍布全国乃至海外的生产基地,大多有柔性化生产的水平,而且从零部件入库到整车造好发车,大多都能实现数字化的全流程可追溯。

这一方面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更是有效拉低了生产成本。叠加上吉利汽车体系内,现有大量汽车采用共有关键技术平台的方式生产,让共用零部件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大规模集采能力,让其在供应商面前,颇有话语权。

除却这些看得见的,还有些能力是看不见的。比如,如何让吉利整个产销快速运转,市场的声音会及时传达到研发,而不是按照研发炫技思维,最终实现消费者和研发共鸣、信息交互。

这样的理念体现在吉利汽车的多个方面,比如设计团队就建立了“强大中台+平行管理+ 多业务板块的高效设计经营模式”,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曾告诉花生。为此,吉利汽车重新衡量了设计团队的功能,大量引入具有前瞻思维,具有用户需求调研能力的专业人士进入。打破了业内传统认为,设计只管造型的思想禁锢。

这些所谓的隐形能力,大抵体现在价值观、底层逻辑和技能上,没有明确的参数,不容易外显。但往往,也能从一些角度得见端倪——比如“多元化业务板块”每年都会给投资人带来“惊喜”。

过去几年,吉利汽车不断有新增的非整车销售收入项,从研发相关技术支援服务、动力电池包销售业务、知识产权许可,到2023年又新增了合作制造收入。

在这背后,能看到吉利汽车底层的战略——开放合作,全球协同,不断寻找车企、供应商乃至生态链企业,不断整合资源,以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比起追求所有事儿都自研,这样的操作更容易有朋友。

此外,还有整个大吉利背后的生态支持,从关键材料的矿产,到卫星、手机、飞行汽车、摩托车、充换电补能体系,在这个生态圈中,供吉利汽车选择、融合,提升自己的品牌不少。

还有一点,就是吉利汽车懂得如何入乡随俗。比如,ESG方面的投入,帮助其能够更好地建设全球产业链,并成为软性护城河。据了解,吉利汽车2023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2%,并荣获多项ESG评选榜单成就,包括年内首次获选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份股;MSCI ESG评级提升到AA级;成为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2023(中国版)》入选企业,标普ESG评分位列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第一名等等。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所言,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坚持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战略方向毫不动摇,2024年展望预计新能源车型销量会增加66%以上,远高于行业预期,体现出吉利的决心。他表示,吉利控股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全球拥有3万余名研发人员,聚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并在这方面持续坚持推进。

当然,看不见的软实力背后,吉利汽车仍面临难以预知的风险。

试着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吉利汽车现有的不同销售渠道中,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并存,新品牌和传统品牌并行,有些原本面向商用租赁市场的品牌如今重回大众销售渠道,同时有高端、中高端、中端、大众市场车型,同时向上做品牌仰攻,又做下沉市场。

纵观全球车企,目前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好的是大众集团,但它也是花了巨大的时间,走过无数的坑。同时,大众尚需要去解决新问题——如何真正实现数字化,内部打通不同的公司,外部又能绕过经销商的垄断,直连消费者……乍看是简单的渠道建设,其实深谙着企业未来转型的关键所在,而吉利在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考虑到其巨大的存量基盘,如此行动的难度不小。

还有一些则是难以预料的挑战,比如,在如此波谲云诡的外部国际环境下,如何能够可持续地做出口,避免各种涉外的政策相关风险?如何深入地洞察海外市场,提供海外消费者也需要的车型?再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单车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实现盈利,以便和燃油车一样成为公司的现金奶牛?

坦白说,这部分就难有答案。因为像吉利这样的中国车企,在出海和新能源的议题上,已经难再摸着石头过河,可循先例有限,走在无人区,要靠的是自身的定力、能力,要靠的是伙伴的支持。

0 阅读:0

说车蓝莓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