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在中成药的直播答疑之中,有位学员提出的疑问,恰好可以帮大家梳理关于服药时间的常见误区。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素问·藏气法时论》:「肝主春,心主夏 ,脾主长夏,肺主秋, 肾主冬」。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黄帝内经》之中,不乏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相关的条文。
春夏秋冬四时,昼夜节律,一日十二时辰之于人体气机的升降浮沉的影响,无一不是诉说着中医与时间医学的联系。
中国古代医家对生命节律进行不断探索,故衍生出「因时制宜」法则。
什么是因时制宜?
如果从人体生命节律与疾病的关系来看,就有「因时而致病,择时而治病,用时而养生,望时而预观」这几个方面。
从养生防治的角度来看,更多重视于「望时预测,择时针灸,因时用药,顺时养生」。
而今天我们展开说一下「因时用药」,就是吃药的时间。据我所知,大多数人的共识是饭后喝中药,实际上吃药时间,也是有所讲究的。
按时吃药
哪个「时间」,你真的清楚了吗?
曾经在中成药课程直播答疑之中,有位同学问道:
想问的是桂附地黄丸晚上在肾经当令的五到七点服用吗?那么白天在哪个时段服用更佳?是取「金生水」在大肠经当令的五到七点服用吗?还是在脾经当令更佳?
说老实话,这个问题,反映了许多中医粉对中医时间医学的一个错误认知。
这个错在哪里呢?
我们大部分中医粉,都背了十二经跟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
如此便默认了中医的时间医学,对应只有这么一个模型。这其实是片面的。
《黄帝内经》所说的服药时间,不是按经络当令,而是按「脏腑当令」。
什么叫脏腑当令?
比如说,我们要看每天的吃药时间,此时所说「脏腑当令」,强调的是一天的时间节律之于脏腑的影响。
· 脏腑当令 ·
早上五行属木,肝系统当令;中午五行属火,心系统当令;
下午五行属金,肺系统当令;
晚上五行属水,肾系统当令。
是不是比经络当要容易背得多。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脾的当令时间呢?
脾的时间比较讲究,在一天之中的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行土令,是脾土旺的时间。
这是时间配脏腑的方法,也是更符合《黄帝内经》理论的方法。若套入了周易的象思维来观察,形象会更为直观。
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
一日之阴阳变化都可从中窥探
事实上,现在大众所熟悉的经络配脏腑,大概是宋金元时期才开始的。比起《内经》的脏腑配时辰理论,出现的时间要延迟了许多。
所以,如果按照经络服用时间来服用,可能不太合适。因为「经络当令」大部分是用在针灸的,而不是拿来吃药的,吃药时间大部分按照刚才讲对应方式。
当然你认真学下去,时辰还会有所细分。在入门阶段,记住上述的脏腑时间模型,来指导中成药的用药时间,大概就够用了。
确实大部分中医粉只知道经络当令,根本不知道脏腑当令,现在纠正一下,请大家都要记住这个知识点。
互动环节
常见问题
补充一个经常被学员问道的问题:老师,中成药最短要吃多久?
老师,中成药最短要吃多久?
答:「因情况而异」。
假如是驱邪的中成药,比如感冒,祛湿,中病则止,没有最短一说,服药原则是「中病则止」。
比如,我今天吃了东西拉肚子,我吃了一包换成藿香正气丸,好了就不需要继续吃了。
另外一个讲补虚的,就调理到觉得自己满意的程度为好。
来源:答摩·潘毅《为家庭常见病找到中成药》中成药课程
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后的善后护理就提到了怎么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