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江北四镇及左良玉部号称百万大军,面对清军为什么不堪一击?

顺化军节度使 2024-06-14 09:35:06

明朝崇祯帝自缢后形势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克明朝京师北京以及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之后,明宗室福王朱由崧便在明朝南京留守官员史可法、马士英以及将领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等人的拥立下于同年五月初三日在南京先即位监国之位,承继明朝大统。不久又在五月十五日正式登基即位为皇帝,以弘光为年号,号令长江以南数省之地以及北方仍然听命于明朝的州府。这个在南京建立的朝廷就是弘光朝廷,朱由崧便是南明第一位皇帝弘光帝。

其实在北京陷落和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南方之后,史可法、马士英等大臣在拥立谁即位为帝的问题上颇费了一番周折。当时在籍的礼部侍郎钱谦益、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东林党大臣因为与福王朱由崧祖母万历皇帝贵妃郑氏的旧怨,想要舍弃与崇祯皇帝序谱最近的福王,而拥立潞王朱常淓(潞王是崇祯帝祖父万历皇帝兄弟朱翊镠的儿子)。但这个提议并不为所有大臣所信服,当时的有识之士都主张拥立福王即位以免产生内乱。而掌握实权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了解决两派争端,另辟蹊径的提议拥立桂王朱常瀛为帝(万历皇帝之子,崇祯帝叔叔),以潞王朱常淓为天下兵马元帅。这个提议得到了另一位实权人物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南京大部分官员同意。

弘光帝是福王朱常洵之子,明崇祯帝堂兄

但是此时凤阳留守太监卢九德因为早年曾经服侍过老福王朱常洵,所以想要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于是私下联络马士英麾下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人,获得这三人的助力后,以兵势威逼南京诸大臣同意拥立福王为帝。马士英和原先同意东林党拥立潞王为帝的另一位总兵刘泽清见此情景,也立马加入拥立福王的行列。而此时留守南京的众大臣手中并没有兵权,得到马士英和黄得功、高杰等人决定拥立福王为帝的消息,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就这样朱由崧在得到地方实力派和手握兵权的大将支持下,终于登上了明朝皇帝的宝座。而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人便是之后南明朝廷为了防备大顺军和清军南下,所册封的江北四镇主帅。

弘光皇帝既然得益于黄得功、高杰、刘良佐等手握重兵的大将拥立,才能登上皇帝之位。那么他即位之后,就不得不给这些武将加官进爵,同时许以方面之任。但是从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来说,南明朝廷以及弘光帝设立江北四镇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酬功,同时也有防备已经入主北京的清廷大举南犯的意思。虽然弘光朝廷建立之后,主要国策是“联虏平寇”,实行对清友好政策。但是随着清朝朝廷对弘光朝廷逐渐咄咄逼人的态度以及大顺军在北方的一系列失败,那么南明朝廷便不可避免的将主要精力布防在南京以北,以长江、淮河作为防线来阻止清军南下。

南明大学士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初八日,在福王朱由崧即监国位第六天,南明大学士史可法便在他的“敬陈第一紧急枢务事”启本中,向监国福王朱由崧建议册封黄得功、高杰等四人侯伯之爵,让分别他们驻守江北各地,“以为进取之基”。同时进封驻守湖北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为侯,以酬其“恢复楚疆”之功。

五月十七日经马士英、史可法、高宏图等南明弘光朝大学士商议后,决定在江北设置四镇和一名督师。四镇分别为淮(淮)扬(州)镇、徐(州)泗(州)镇、凤(阳)寿(州)镇、滁(州)和(州)镇,督师驻守扬州,居中调遣联络。

江北四镇辖地

江北四镇辖地、主帅分别为:

淮(安)、海(州)镇,主帅为原山东总兵刘泽清,同时进封其为东平伯,率所部驻扎于淮北。管辖山阳、清河、桃源、宿迁、海州、沛县、赣榆、盐城、安东、邳州、睢宁十一州县,负责山东一带招讨事宜。淮海镇额兵三万人,实际上刘泽清所部约有两万人。

徐(州)泗(州)镇,主帅为原陕西援剿总兵高杰,同时进封其为兴平伯,率驻扎于泗水。管辖徐州、莦县、砀山、丰县、沛县、泗州、盱眙、五河、虹县、灵壁、宿州、蒙城、毫州、怀远十四州县,负责河北、河南、开封、归德(今河南商丘县)一带的招讨事宜。徐泗镇额兵三万人,但实际上高杰所部共有三万五千人,并有“骡马九千”。

凤(阳)、寿(州)镇,主帅为原江北总兵刘良佐。同时进封其为广昌伯,率所部驻于临准。辖地为凤阳、临淮、颍上、颍州、寿州、太和、定远、六安、霍丘九州县。负责河南陈(州)、杞(县)一带的招讨事宜。凤寿镇额兵三万人,但实际上刘良佐所部只有一万五千人。

滁(州)、和(州),主帅为原凤、庐总兵官、靖南伯黄得功,进封其为靖南侯,率所部驻于庐州。辖地为滁州、和州、全椒、来安、含山、江浦、六合、合肥、巢县、无为州十一州县。负责光州、固始一带的招讨事宜。滁和镇额兵也是三万人,实际上黄得功所部大约有两万人。

明靖南侯黄得功

以上四镇均驻扎在江北,每镇各设监军一员,由弘光朝廷每年供给军粮米二十万石,军饷白银四十万两。全部可由各镇在所辖地区自行征取。各镇主帅一如唐朝时节度使职权,所辖各地的财、政、军权并文武官员皆由四镇主帅节制。

遇敌时如清军由黄河之北进军,那么江北四镇协力防守徐淮防线;如果清军由黄河以南之地进军,则各镇协力严防泗凤防线;倘若清军由黄河南北两方向同时进攻,那么各镇就各自率兵固守本辖区。

明平贼将军左良玉

除江北四镇之外率军驻扎在湖广武昌、九江一带的湖广援剿总兵、平贼将军、宁南伯左良玉也被南明朝廷进封为宁南侯,其所部(楚镇)约有五万人马,是南明朝廷负责防备湖广大顺军的主要力量。

因此江北四镇所部大约九万人及左良玉部(楚镇)五万人,便是弘光朝廷的主要野战部队。此外还有屯于南直隶以及浙江境内零星兵力约有五、六万人作为守备部队。这一共约二十万人马便是弘光朝廷应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满清八旗军的根本武力。

明平贼将军左良玉

那么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楚镇)及这五镇主帅结局如何呢?

其中两人为抗清而死:

靖南侯黄得功:南京失陷后,弘光帝逃入黄得功军营中。不久刘良佐引清军追击而来,黄得功出营交战时,被暗中降清的部将田雄、马得功两人偷袭射中咽喉(也有记载是刘良佐部下所射),黄得功于是自刎而死,部下总兵诸葛晋明、中军翁之琦、总兵邓林祖、杨彪、守备王东日一同战死。总兵卜从善、丘钺、于永绶等人率兵降清,黄蜚、黄斌卿、方国安三人战败逃走。弘光帝朱由崧为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生擒献给清军。田雄因为献主之功,官至浙江提督,封二等侯,于清康熙二年病死(公元1663年)。马得功则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封三等侯,结局却是在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第四次金厦之战时被明郑军队击杀。

兴平伯高杰:高杰本人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率军北伐时,在雎州为已暗中投降清朝的明河南总兵许定国于宴席之中袭杀。其妻邢氏并其子兴平伯世子高元照、外甥提督李本深、部下中军胡茂祯、总兵李成栋、杨承祖等人在高杰死后即率部投降清军。高杰降清的部将中李成栋在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广东起兵叛清归附明朝,但旋即就因兵败赴水而死,死后被南明朝廷追赠为“宁夏王”。高杰外甥李本深则在三藩之乱时随吴三桂起兵反清,失败后为清廷所杀,亲属被判坐斩。

刘泽清

一人降清后,又密谋反清被杀:

东平伯刘泽清:刘泽清在所部在宿迁、清河两战中被清军偏师准塔部击败后,便将所辖州县以及户籍人口、兵马交由总兵柏永馥代管。刘泽清本人则和山东总督王永吉、总漕都御史田仰等人率领部分士卒乘船逃往海上。至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二十八日刘泽清所辖州县已全部为清军所攻占,柏永馥也率部在淮安投降。六月,在准塔和清朝巡抚赵福星派人招抚下,刘泽清于六月二十四日赴淮安投降。

刘泽清投降后,被清廷封为三等子爵,但是兵权却被解除,恩养在北京。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刘泽清见时局混乱,判定“清国不会用人,国运不久了”。于是派遣侄子刘之榦与副将郑隆芳、姚文昌偷偷与南明联络,同时又授意亲信李化鲸等人在山东起兵反清,他本人则在北京呼应。李化鲸等人起事失败后,刘泽清也被家中奴仆告发。经过清廷大臣会审后,刘泽清和他的弟弟、侄儿、部将李化鲸等人以谋反罪被判凌迟处死。

刘良佐绰号“花马刘”

一人降清:

广昌伯刘良佐:刘良佐本人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四月十九日扬州之战前率部降清,还奉命参加了扬州之战。此后为清廷效力,相继率部参加了江阴之战、芜湖之战,还曾奉命围剿过反正归明的金声桓、王得仁所部。由于其弟刘良臣在大凌河之战便投降清朝,所以很受清廷信任,历任江南、直隶两省提督,在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病死。

一人病死:

宁南侯左良玉:宁南伯左良玉因为弘光帝朱由崧不是自己所拥立,所以一开始并不愿意朱由崧登基,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澎不断劝说下,才表示拥戴。而后弘光朝廷为了笼络左良玉加封其为宁南侯,但是南明弘光朝廷和左良玉之间仍是互相猜忌不断。南明弘光元年(大顺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三月,李自成部在清阿济格军的追击下经陕西商洛、河南西部邓州一带进入湖北襄阳地区时。左良玉不敢与李自成部交战,不顾此时清豫亲王多铎已经率军南下进攻弘光朝廷。利用当时流传于南京的“假太子案”,声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讨伐马士英为名,全军乘船顺江东下。迫使弘光朝廷将原本防备清军的黄得功部和刘良佐部调来与左良玉部交战。

左良玉率部行至九江途中病重而死,其麾下众将推其子左梦庚为主继续率大军南下。至铜陵为靖南侯黄得功所击败,左梦庚便率军退回九江后,面对清军不发一矢,即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十三日率部将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金声桓、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及麾下五万兵马降清。另有副总兵马进忠、王允成、卢鼎不愿降清,率本部兵马退往湖广一带,后归附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坚持抗清直至病死。随军总督袁继咸也不愿投降清朝,被送往北京后遇害。左梦庚降清后,以功封一等子爵,后于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病逝。值得一提的是清康熙朝河西四汉将之首的靖逆侯张勇,此时便在左良玉麾下任副将。

清灭南明弘光朝廷路线

以上可以看出南明朝廷赖以生存的五镇总计约二十万野战军,除了少数将领在清军南下时进行了抵抗,大多数将帅面对清朝大军时可以称得上是望风而降。南明弘光朝廷所宣称的“百万之众”顷刻间摇身一变,反而成为清军镇压南方抗清武装的帮凶。那么弘光朝廷成立仅仅一年便宣告灭亡,也就不值得让人奇怪了。

0 阅读:3

顺化军节度使

简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