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主要大都市之新加坡篇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8-01 12:34:33

2019年12月26日全球城市实验室根据世界各国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商业环境、基础设施、生活质量、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分布了一份全球城市五百强榜单。此后每年都会根据各个城市的变化情况发布新的榜单。在目前最新的榜单上排名第三位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领土面积只有近730平方公里、领海面积只有1047平方公里的城邦国家。截至2022年新加坡的人口只有500多万。

可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的经济总量却高达4668亿美元。这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3位。请注意这是把新加坡当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的结果,可新加坡的体量要比其他国家小得多。如果把新加坡当成一个城市与世界各国其他城市比较,那么其GDP总量能排在全球第八位。至于新加坡的人均GDP更是排在全球第5位。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历史上新加坡曾先后被室利佛逝王朝、马来柔佛王国统治过。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印度洋和地中海成功连通。这也使马六甲海峡这个咽喉要道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加坡从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贸易航线枢纽。到19世纪末新加坡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新加坡的贸易增长了八倍。

英国为促进当地的开发建设大力吸引外来移民以充实新加坡的劳动力。新加坡的土著民族主要是马来人,然而在英国殖民时期大量华人和印度人涌入新加坡,同时也出现了来自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与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通婚的现象,由此形成了如今新加坡的华裔、马来裔、印度裔、欧亚混血裔四大族群。二战期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战败后英国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新加坡与马来亚、沙巴、砂拉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奉行马来人至上的马来西亚踢出联邦被迫独立。新加坡独立后完善了自己的港口配套设施从而能为过往船只提供更好的服务。新加坡靠着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一流的服务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转口贸易的平台。这使新加坡得以坐地生财发家致富。如今新加坡通过200多条航线连接着世界600多个港口。

位于新加坡南岛的新加坡港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港口。每年超过三千万标准箱的货物在这里中转都会给新加坡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马六甲海峡还是事关国际能源安全的重要通道: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天然气几乎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石化产业也依托于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得以发展起来。如今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正是这一波产业转移成就了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奇迹。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抓住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新加坡自身特点确定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新加坡开始大力发展航运、电子、金融、石化等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新加坡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是一个高度效仿西方制度体系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新加坡同样珍视传统的东方文化。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李光耀始终认为:西式民主并不适用于任何国家,他一生都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李光耀把亚洲价值观与英国人留下的法治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好的政府应当实现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治国理念下新加坡在政府主导下努力提升社会服务:从1964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迄今为止超过80%的新加坡公民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子,其余20%的居民则住在有地房地产以及私人公寓。

如今新加坡全国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90.5%,人均寿命82.5岁,15岁以上公民的识字率为96.7%。全国平均每一万人有医生23人,共有病床1.2万张。每千人拥有私家车110辆,手机渗透率达到148%,家庭电脑拥有率81%,上网率77.7%。李光耀上台执政的第二年新加坡政府修改防止贪污法令并根据法令成立了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在2010年“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排名中新加坡、丹麦和新西兰三国并列第一。

如果说清廉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特征,那么新加坡政府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高效。20世纪70年代处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盆地附近有2.1万户居民的粪便、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倒入河中。如今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那时却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李光耀为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制定了“10年浚河计划”和“城市花园行动”。身为总理的李光耀身体力行在新加坡的许多公园里亲手植树。

到1983年新加坡已有450万株树木。如今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亚洲四小龙第一。这甚至超过日本名列亚洲发达国家第一,但新加坡并没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损害自然环境。2014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方圆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736人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新加坡有大大小小340多个公园,居民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国土面积狭小的新加坡始终坚持保留10%的土地用来建造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时新加坡政府还规定了人均8平米的绿化指标。有“新加坡规划之父”之称的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前局长刘太格认为: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城市历史和城市定位三个关键因素。比如海边的大楼高度需要严格控制,一般会比较矮,楼盘从海边往内陆依次长高。这样就能让更多区域的居民欣赏到海景,而不至于被滨海大楼独占。

新加坡通过建设新镇来避免人口密集容易带来的大城市病。在新加坡最早的新镇之一大巴窑不仅建有多栋住宅楼,还拥有餐饮区、商业区、银行、医院、交通换乘站等完备的配套设施。居民绝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甚至连办理购房贷款之类的业务也能就地解决,不必跑出大巴窑在多个单位之间奔波。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居民,又可最大限度避免交通拥堵。

多个功能完善的新镇加上便捷的交通系统以及高度遵纪守法的社会共识使新加坡在“治堵”上给大城市做出了范例。尽管新加坡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然而通过填海造陆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其显得并不拥挤。新加坡还格外重视对城市历史的保护,从而较好保留了新加坡的文化底蕴。新加坡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却颇为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如今高速发展的新加坡仍保留了约7000栋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

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打造出政治清廉、法制健全、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社会环境。如今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城市基础设施宜居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中新加坡排名第8位。2022年新加坡超越中国香港成为仅次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如今世界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将自己在亚洲的总部设在新加坡。

0 阅读:28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