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男子突然找到中国驻俄大使馆,想办签证:我爷爷是刘少奇

温柔日和 2023-06-02 21:51:58

图丨阿廖沙

前言

2003年,一名俄罗斯男子略带犹豫地走进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他,询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

男子说自己想办去中国的签证,那个时候,国际关系比较紧张,工作人员就询问得比较详细,“您去中国是要做什么呢?”

“探亲,我在中国有亲人。”

“您回去探什么亲戚呢?他叫什么名字?”

男子欲言又止,考虑了一会儿,他说,“我回去探望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是刘少奇。”

图丨刘少奇

我的爷爷奶奶

这名长着西方面孔的俄罗斯男子,真的是刘少奇的孙子吗?这事得从刘少奇跟何宝珍的相识说起。

1922年10月,刘少奇第一次在毛泽东和杨开慧家中见到何宝珍。当时,刘少奇和毛泽东谈兴正浓,突然听见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从屋外传来,然后,漂亮的何宝珍跟着杨开慧走了进来。

毛泽东为刘少奇介绍,“这是小何,何宝珍,现在住在我家。”

刘少奇看着眼前这个颇有灵气的女孩,有些不敢直视,只是点头致意,然后伸手指了一把椅子,示意她坐下。

毛泽东没注意到这些,继续向何宝珍介绍刘少奇,“这是从安源来的刘少奇,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的留学生,才回国不久。”

两个人在毛泽东的介绍下,知道了彼此的名字,然后,四个人愉快地交谈起来。杨开慧半开玩笑地说,“少奇,小何很有学问,是衡阳三师的高材生,现在在自修大学,是不是让她跟你一起去安源工作,给你当个秘书?”

图丨刘少奇

1923年,何宝珍结束了自修大学的课程,拿着毛泽东的介绍信,乘火车去到安源。

每天晚饭过后,刘少奇都会约何宝珍出去散步,久而久之,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4月,他们在礼堂举办了婚礼。

婚后一年,何宝珍生下长子刘允斌,此时,革命势头高涨,刘少奇组织的煤矿工人运动也到了紧要关头。

5月1日这一天,一万多工人举行了大游行,游行途中,一个李团长带队出来阻拦,他对刘少奇说,“刘主任,兄弟奉命到此,维护市区秩序,请不要为难我。”

刘少奇挺和善地笑了笑,“李团长,你看工人们没有秩序吗?”

李团长一脸窘态,游行的工人们并没有闹事,但他接到了命令,只得以“无法向镇守使交代”为由不许游行队伍通过。

双方僵持不下,这时,何宝珍来到队伍前面,跟李团长说,“我是子弟三校的老师何宝珍,也是刘少奇的夫人,你们镇守使大人曾经给我们学校写过墨宝。我们这次游行,一是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二是为学校募捐,想必镇守使大人在场,也不会阻拦我们吧。”

李团长听着何宝珍有理有据的话语,手足无措地摘下手表丢进募捐箱,“何老师高明,有你这些话,我回去也好交差了......”说完,带着人快步离开。

图丨《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这一幕,被矿局头头们全部看在眼里,总监工王三棍子愤愤地说,“我要把妓院开到她学校边上去,还要去学校听她讲课,这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二天,王三棍子果然大大咧咧地坐到了教室里,何宝珍看见他,还点名叫他回答问题,“我们安源矿局数万员工,每天创造大量剩余价值,但是工人们却挤在破工棚.......今天总监工也来了,那我们就请他回答一下,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去哪了?”

王三棍子哪知道这些,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周围的学生们帮他回答了,他们将王三棍子打骂工人、养小老婆、认干妈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都抖搂出来,把王三棍子气的落荒而逃。

丢尽面子的王三棍子下定决心报复何宝珍,他雇了两个打手把何宝珍绑架了,绑匪把何宝珍头上的麻袋扯下来后,何宝珍镇静地问他们,“你们想干什么?”

“给刘少奇写信,三天之内离开。”

“我要是不写呢?”

“那就先砍掉你一只手,再把你扔去垫火车轮子。”

图丨何宝珍

正在绑匪掉以轻心的时候,何宝珍向前一扑,扑着一个瘦子翻下桥,好在她水性不错,手脚一蹬上了岸。

刘少奇得知消息后,赶紧带着人去河边寻找,找到了胳膊擦破点皮的何宝珍。回家后,刘少奇一边给何宝珍上药,一边说,“夫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何宝珍骄傲地说,“当年毛润之就夸我“敢叫须眉矮三分”呢!”

王三棍子绑架学校老师的事情很快传遍了矿区,工人们愤怒不已,这时,王三棍子开在学校旁边的妓院也开张了,工人们一商量,直接把他的妓院给砸了。

王三棍子气得要死,又派人去绑架刘少奇和何宝珍的儿子刘允斌,幸亏工人及时发现追回。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刘少奇萌生了将儿子送人的想法。

他跟何宝珍商量此事,何宝珍面露难色,却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她知道丈夫之所以会这样想,全是为了革命,但是作为一个母亲,何宝珍实在不舍。

图丨左二:刘云庭

思考再三,何宝珍还是决定以革命大局为主,将孩子送走。刘少奇去找战友和亲人告知此事,并拜托大家给孩子找户好人家。

刘少奇的六哥刘云庭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大骂刘少奇,“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弟妹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把孩子送给别人,你怎么忍心!”

刘少奇惭愧地低下头,他心里又怎么舍得呢,可是革命担子太重,他们两口子不仅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的生命安全还会遭到威胁。

了解到刘少奇的难处,刘云庭提议把孩子送回老家生活,刘少奇眼睛一亮,说这样自然是最好的,于是,刘允斌被送回到宁乡。

之后,何宝珍跟随刘少奇,一路辗转上海、武汉、庐山、天津、东北等地,她又生下了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却都因革命骨肉分离。

图丨何宝珍雕像

1933年3月,何宝珍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当敌人得知何宝珍是共产党领导人刘少奇之妻时,“如获至宝”,他们对她严刑逼供,何宝珍只是一遍遍地说着,

“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革命者是永远杀不尽的。”

1934年秋,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我的父亲母亲

何宝珍牺牲了,她的丈夫、孩子依旧在过着苦难的生活,很小就被送走的刘允斌一直在老家生活到14岁,这一年,共产党在延安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很多人都知道刘少奇家中的情况,如今相对稳定一些了,便提议将三个孩子接到延安来。在组织的批准下,刘允斌于1938年底到达延安和父亲相聚。

图丨刘允斌

刘允斌太小就离开父母,所以在见到刘少奇的时候,他根本就叫不出“爸爸”二字,还是刘少奇含着热泪,一把将刘允斌揽进怀里,“快长成大小伙子了”。

刘允斌抬脸看了看了刘少奇的侧脸,“爸爸,这么多年是否忘了我?”刘少奇感慨又愧疚的说,“我一天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只是因为革命和斗争.......”

得知父亲和自己一样,每时每刻都心如刀绞的怀念着自己的亲人,刘允斌理解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眼泪控制不住的留了下来。

在延安,革命气氛是浓厚的,耳濡目染下,刘允斌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了,一年后,他被送去苏联学习。

图丨刘允斌(右一)

去到苏联的刘允斌,考上了莫斯科钢铁学院,到了选专业的时候,刘允斌想到了在延安的日子。

敌人的飞机大炮一次次轰炸着根据地,那些疼爱自己的叔叔阿姨们,一个接一个地牺牲在了战场之上,当时,刘允斌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的武器够先进,这些战士就不会牺牲了。

于是,刘允斌毫不犹豫的决定了核领域专业,然而,这么重要的专业,是不可能让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子女学习的,所以刘允斌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核放射化学专业。

可惜莫斯科钢铁学院并没有这个专业,所以刘允斌退了学,重新考入莫斯科大学的化学系。

在这里,刘允斌认识了一名叫做玛拉的苏联女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刘允斌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笑容灿烂的玛拉,打听后才知道,这个漂亮女孩是和自己同专业的高材生。

一来二去,两个人相识了,并且对彼此动了心。可是,刘允斌和一般留学生不同的是,他心里满是振兴祖国的责任,所以对玛拉的示爱有些犹豫。

图丨玛拉和刘允斌

刘允斌明白,玛拉是非常理解照顾自己的。他整天呆在图书馆,很少跟玛拉约会,玛拉不仅不责怪他,还总是劝他注意身体。

如果单纯考虑自己的感情,刘允斌恨不得第二天就娶玛拉过门,但是,刘允斌早晚要回国,他不知道父亲会不会接受这个异国女孩,也不知道玛拉愿不愿意跟自己回中国。

纠结很久,刘允斌将这一切写成信寄给了刘少奇,很快,刘少奇回复了,“你放心和玛拉在一起吧,不仅我欢迎玛拉,中国也欢迎玛拉。”

刘允斌欣喜若狂,赶紧找到玛拉,将自己的担忧和父亲的态度通通讲给玛拉,玛拉表示,只要两个人足够相爱,她有信心陪刘允斌对抗未来。

1950年,刘允斌和玛拉结婚,婚后,刘允斌带玛拉回国探亲,刘少奇很喜欢这个懂事开朗的女孩。

在国内小住了一段时间,刘允斌和玛拉回到苏联,继续学业。后来,刘允斌考上了莫斯科大学放射化学系的研究生,还和玛拉生下女儿索尼娅和儿子阿廖沙。

图丨刘允斌和玛拉一家

1957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核研究机构,并且急需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允斌告别妻儿,回国投身原子弹研制工作。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玛拉很理解刘允斌的选择,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允斌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家庭付出,他将自己的工资换成卢布寄给玛拉,补贴家中开销,也经常写信,表达自己的想念和爱意。

刘允斌曾在信中对孩子说,“和取得个人成就相比,能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身才是最大的幸福”,这时候,孩子们便知道了,什么才是刘允斌的信仰。

1958年,玛拉去中国探望刘允斌,刘允斌提出希望玛拉能来中国一起生活的建议。玛拉隐隐感觉到,中苏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便拒绝了刘允斌的提议。

没过多久,苏联因试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而引发矛盾,自此,中苏关系开始交恶,刘允斌和玛拉也在越来越无望的状态下,选择了和平分手。

图丨刘少奇和阿廖沙

1960年,刘少奇为缓和中苏关系来到苏联,这一次,他还专程去看望了玛拉和自己的孙子孙女。

刘少奇看见两个孩子特别高兴,抱着一人亲了一口,他还给孩子带了玩具和糖果,给玛拉的家人带去印着山水画的烟具和绣着老虎的丝绸画。

他对玛拉说,“生活上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中国驻苏大使馆寻求帮助”,玛拉点头答应,没想到,随着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张,苏联几乎再也看不到中国相关的消息。

孩子们年纪太小,可能什么都记不住,但是玛拉永远记得,孩子们的父亲是一名中国人,她会给孩子们讲中国故事,什么《孙子兵法》、《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

还会想方设法保护孩子们,因为混血儿的外貌,孩子们在学校里没少受到非议,所以在填写学校资料的时候,孩子们从来都是只填母亲一栏,父亲一栏空着。

图丨刘少奇去苏联看望玛拉

在那个时代,玛拉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非常不易,她还竭尽所能给了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和环境,阿廖沙高中毕业后,考入莫斯科航空学院,拿下了民用航空专业和军事航空专业两个学位。

1979年,毕业的阿廖沙去到苏联航空航天局任职,在这里,阿廖沙一路成为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拥有中校军衔,管理着一支70多人的队伍。

1987年,刘爱琴费了很大的功夫找到了玛拉一家,并告知他们刘允斌已于1967年逝世,刘少奇于1969年逝世的消息。

图丨刘爱琴

定居中国

90年代,苏联解体,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一直在航空局工作的阿廖沙并未受到什么影响,他原本想着,一直在航空局待到退休,然后安度晚年。

然而,1998年突如其来的一封信,打乱了阿廖沙的计划,这是刘少奇妻子王光美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的活动。

同时,王光美还托人送去500美金,并带话说,“希望他们可以回家看看。”

当时,阿廖沙的同事们全都震惊了,相关部门也多次找到阿廖沙,向他询问了很多问题。

因为阿廖沙是在职军官,出国需要走很多复杂的流程,导致遗憾错过了这次活动。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封邀请函,勾起了阿廖沙想去中国看看的念头。他申请了提前退役,因为退役军官5年后才能自由出行。

还找了位中文老师,和妻子恶补中文,为了充分了解中国,两个人成天抱着书籍、报纸搜集有关中国的内容。

图丨王光美

2003年,阿廖沙等来了这个机会,当他对大使馆工作人员说出自己的爷爷是刘少奇的时候,工作人员立刻将此事报告给领导。

多方确认后,确定阿廖沙所说都是实情,他确实是刘少奇的长孙。签证很快便办了下来,阿廖沙也顺利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在北京,阿廖沙见到了王光美,她给了阿廖沙一个深情的拥抱,让阿廖沙感觉特别亲切。王光美英文、俄文都很好,两个人用中、英、俄三种语言交谈,没有任何隔阂。

随后,王光美为阿廖沙举办了大型家庭聚会,姑姑刘爱琴充当翻译,给他介绍了很多亲戚。

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家得知他没有中文名字,便提议阿廖沙取一个,商量过后,他有了一个“刘维宁”的新名字。

图丨阿廖沙和妻子

在后续的旅程中,刘爱琴带着阿廖沙去祭奠了自己的爷爷刘少奇和奶奶何宝珍,还去到中国很多地方,让阿廖沙动了想在中国居住的心思。

回去后,阿廖沙跟妻子商量了这件事,妻子最开始不同意,因为她的父母姐妹全部都在俄罗斯,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始全新的生活,确实是太过需要勇气的一件事。

阿廖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妻子被打动,同意全家人一起来到中国生活。阿廖沙高兴坏了,当即开始物色起居住地。

看了半天,阿廖沙选择了气候温暖湿润的广州,他对妻子说,“广州是一座非常好的城市,处在亚热带地段,温暖湿润,和寒冷的俄罗斯不一样,在这里,你随时都能感受春天般温暖。”

图丨阿廖沙

2007年,阿廖沙一家来到广州定居,最开始,阿廖沙有很多不适应,尤其是语言方面,曾经,阿廖沙觉得自己中文挺好的,真正到了中国生活,阿廖沙才发现自己中文挺差的,更别提粤语了。

除此之外,衣食住行方面,阿廖沙一家都适应的很快,他们喜欢中国食物,也喜欢像普通的中国老人一样,去公园里散散步,爬爬山。

阿廖沙还将刘少奇的画像挂在办公室墙上,他说这是“为了勉励自己,不让祖父和家族蒙羞”。

2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3-06-02 23:29

    帅气

温柔日和

简介:温柔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