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丨李冬鸽《出土文献的同源词族研究》

章黄国学有深度 2024-06-05 09:52:40

書名:出土文獻的同源詞族研究

作者: 李冬鴿 著

ISBN:978-7-101-16606-4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4年5月

內容簡介

同源詞即漢語中有同一語源、音義相關的詞。本書以出土材料本義與《說文》本義不同的聲符爲基礎,盡可能窮盡地系聯同聲符同源詞,嘗試解決聲符與同源詞、出土材料與同源詞系聯以及詞源意義的相通等問題。全書分爲上下兩編,上編從聲符的《說文》本義、現有考釋、出土材料本義、同源詞系聯、通用情況、詞源譜系等幾方面,系統地考證了93個同源詞族(組);下編則以上編的材料爲基礎,探討了利用出土材料系聯同聲符同源詞族(組)的相關問題。充分利用出土文獻對確定詞的本義以及同源詞系聯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解釋同源詞之間的關係,系聯到更完整的詞族,推動同源詞研究向前發展。

作者簡介

李冬鴿,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爲漢文字學、訓詁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文獻背景下的同源詞族研究》等2項,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聲符爲本字研究》等3項,出版專著《<釋名>新證》等3部,在《語文研究》《文獻》等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0餘篇,獲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

目錄

序言

漢語同源詞的研究曾是訓詁學的前沿高地,也是清代乾嘉學派貢獻最大的一個學術領域。進入現代以來,經過章太炎、黄侃、王力等一批大師級學者的參與和推動,漢語詞源學已經脱離訓詁學的範疇而成爲獨立的學科。但遺憾的是,根據從業人數和發表的學術論著來看,漢語詞源學的研究應該算是真正的“冷門絶學”,比起大家公認的音韻學、古文字學等“冷門絶學”要冷清許多。我生性顓魯,碩士生階段從許紹早先生學習漢語音韻學,博士生階段從王寧先生學習訓詁學,得以接聞乾嘉學派和章黄學派之緒餘,曾有志於漢語詞源學的研究,最終還是當了一名逃兵。冬鴿同道淡泊寧静,好學深思,在一些“冷門絶學”逐漸成爲“熱門顯學”的學術背景下,仍矢志不渝地在詞源學這個真正的“冷門”領域勤奮耕耘,先後主持多項與同源詞相關的科研項目,并最終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出土文獻的同源詞族研究》這部學術專著,作者所承受的學術壓力和背後的辛苦付出蓋非常人所能體會。

漢語詞源學的研究之所以成爲真正的“冷門”,是因爲它對於研究者學術素養的要求極高。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段玉裁、王念孫和章黄學派的代表人物章太炎、黄侃之所以能夠在漢語同源詞和漢語詞源學領域卓有建樹,跟他們具有的雙重學術身份是分不開的:既是音韻學家,又是訓詁學家。因爲不熟悉音韻學,則無以知其語音之來源;不熟悉訓詁學,則無以知其語義之來源。

但時代在發展,學術在進步。段王章黄雖然在同源詞和詞源學方面成績斐然,但他們最終不能不受制於時代的局限,他們的研究基本没有超越傳世文獻的材料。近一百多年來,出土文獻材料由零星的發現,到井噴式的涌現,大大彌補了傳世文獻的不足,爲同源詞和詞源學的研究提供了較之傳世文獻文本真實性更高、時代更爲確切的語料。冬鴿同道正是敏鋭地看到了這一點,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同源詞研究建立在出土文獻資料的基礎之上,更確切地説是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出土文獻資料和傳世文獻資料相結合的基礎之上,所以她在這部書中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貢獻,可以爲當代漢語詞源學的實踐研究和理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鑒。

作者在本書中把同源詞族的範圍嚴格控制在同聲符的範圍内,很容易使人給本書的研究貼上“右文説”的標簽,其實本書所做的研究是在現代詞源學理論指導下的同源詞研究,與昔日的“右文説”不可同日而語。根據我的體會,作者之所以把同源詞的研究限制在同聲符的範圍内,主要是爲了更好地控制同源詞判定的語音標準,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在聲韻兩方面把握過寬而失之於“濫”,也可以避免在聲韻兩方面把握過嚴而失之於“拘”。冬鴿同道正值盛年,我們期待她能夠像許多前輩一樣,最終超越聲符的限制,爲漢語同源詞和漢語詞源學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漢語詞源學雖然早已獨立,但漢語同源詞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一大批同道爲之進行持續不懈的努力。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發同道的批評,激發後學的興趣,推動學術的進步!

孟蓬生

2024年4月1日

緒論(節選)

本書研究出土材料背景下的漢語同源詞,以出土材料本義與《説文》本義不同的聲符爲基礎,盡可能窮盡地繫聯同聲符同源詞族,並對聲符與同源詞的關係、出土材料與同源詞繫聯的關係、詞源意義的相通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研究對象

1.同源词的定名與界定

(1)同源詞與同族詞

對於漢語中有同一語源,音義相關的詞,學界有著不同的稱述,一是稱之爲同源詞,如王力:“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這些字都有同一來源”,“我們所謂同源字,實際上就是同源詞” [1]。王寧:“由同一詞根派生出的詞叫同源派生詞,簡稱同源詞[2]。”另外,還有學者爲了與親屬語言間有同一來源的詞相區别,力主稱之爲同族詞,如嚴學窘:“同源詞指漢藏語系親屬語言間來源同一的詞,同族詞指漢語内部具有同一來源的聲近義通的詞[3]。”張博:同源詞“指親屬語言中由原始共同語的某一詞源形式(etymon)派生出來的在語音、形態和意義上相關的詞”,“同族詞指一種語言内部由源詞及其滋生詞、或同一來源的若干個滋生詞構成的詞語類聚”[4]。

無論稱之爲“同源詞”或是“同族詞”,其指稱對象是一致的,即同實異名。張博論證爲何選用“同族詞”這一術語,提出四個主要理由:一是“同源詞”的名稱本身藴含著不計源詞或根詞、只限於孳生詞的意思,而事實上人們在使用這個術語時往往包含源詞;“同族詞”這個名稱就可以涵蓋源與流和同源之流兩種情況。二是“同源詞”的名稱會引導人們把注意力放在追究什麽是“源”上,而尋找源詞又是很難的;“同族詞”則表明更注重這類詞的族屬關係,而不刻意求索它們的源詞。三是“同源詞”有多義性,早就用來指稱親屬語言間來源同一的詞,再賦予新的内涵會引起混淆。四是“同族詞”與“詞族”這兩個概念更相配[5]。

我們以爲,第一點,“同源詞”字面上理解,即同出一源的詞,確實直接指向的是派生詞,但源詞與派生詞是成對的概念,有派生詞必定有源詞,就像有子必有父母一樣。第二點,首先,“同源詞”的名稱并不一定會引導人們非要去溯源,如上文所述,它也直指同源的“詞”;其次,稱其爲“同源”是更著眼于這些詞的來源,稱其爲“同族”是更著眼于這些詞的關係,來源決定關係,關係可以揭示來源,二者只是命名時選取的角度不同;再次,有些同源詞之“源”難溯,是事實,但有些還是清楚的,而且,無論“源”是否難以追尋,這都是同源詞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稱“同源詞”更能彰顯此項研究源流兼顧的特點。第三點,“同源詞”的名稱雖然是多義的,但將其限定在同一語言内部,指稱還是明確的。第四點,“同源詞”與“詞族”的概念也可以搭配,而且更不易引起混淆。“同族詞”與“詞族”則容易導致混亂,張博就專門對二者進行了辨析[6]。有鑒於上述認識,本書還是按照傳統的稱述,稱其爲“同源詞”。

(2)同源詞與同源字

在界定同源詞時,同源詞與同源字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也是必須搞清楚的。這一點,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其間的關係也由最初的模糊不清到目前的基本明確:詞族與字族有著本質的區别,同源詞與同源字是既有聯繫而又實質不同的語言現象。

王力曾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所謂同源字,實際上就是同源詞”[7]。雖然他的同源詞、同源字均指向詞彙而非文字,但其並没有區分這兩個概念。

陸宗達、王寧在同源詞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均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指出“訓詁學裏的‘字源’相當於語言學所説的‘詞源’。傳統字源學的目的是爲了探討古代漢語的詞彙意義的來源,與西方語源學的目的有相似之處,但在方法上卻差别很大。爲了不使有些人硬用西方語源學來套傳統字源學,還爲了保持歷史的舊説以便對它進行歷史的評價,我們不把‘字源’改稱‘詞源’,而在前面加上‘傳統’二字,當然前面還有一個減去了的定語‘中國古代’。不過,稱‘字源’,又容易跟探討漢字字形來源的‘字源’相混。在需要區别二者的時候,我們把探討詞彙意義來源的‘字源’改稱‘義源’,而把探討字形來源的‘字源’改稱‘形源’”[8]。基於上述觀點,他們又指出“同源孳乳字記録的是同根的派生詞,也就是同源詞。同源詞的音近義通關係便由同源字反映出來。……同源字的産生從實質上説是詞的派生現象的反映,不是單純的文字問題”[9]。雖然還是以“同源字”爲“同源詞”的書寫形式,但是已經明確指出詞彙領域的“字源”與文字領域的“形源”是不同的。

王藴智力主將同源字與同源詞嚴格區分,它認爲“凡語音相同相近,具有同一語義來源的詞叫同源詞。”“凡讀音相同或相近,具有同一形體來源的字叫同源字。”二者既有區别又有聯繫。區别主要有三:①一組同源字可以記寫不同源的若干項詞義。②同源字既可因所記詞義的引申而分化,又可被借形記詞而導致字形的分化,同源詞則唯有同義相承的關係而没有假借的關係。③同源母體和由此附加點畫結構而别出的借形變體字看作是同源字關係,而不是同源詞。同源詞與同源字的聯繫亦顯而易見,“凡音義相近的同源字,從詞義角度説,也一定是同源詞;凡從同一書寫形式分化出來的同源詞,亦必然屬於同源字的範疇”[10]。《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現象探索》又整理同源字三百余組,對七組進行了詳細考辨[11]。

殷寄明亦力主要區分同源字與同源詞兩個概念。同源字指語源相同的文字,兩個或更多個文字記録了同一語源,這些文字則爲同源字,包括異體字、古今字、本字與它的借字、同一語詞的兩個或多個借字、同源詞的書寫文字。同源詞即語源相同的語詞,在語音上具有相同或相通之特徵,而在語義上則有相同、相反或相對、相通之特徵[12]。

郝士宏認爲同源詞與同源字不同,同源字“是指漢字在發展過程中孳乳分化出來的一組在字義或構形上有意義聯繫的分化字”[13]。古漢字同源分化的途徑包括由語義引申引起的分化,由事物命名的理據引起的分化,由漢字表意特點引起的分化[14]。同時,又對五十組同源分化字進行實例考證。

蔡永貴指出形、音、義三方面有密切聯繫的一系列漢字構成一個漢字“字族”[15]。同族字與同族詞的區别主要有三:①研究對象不同,前者是文字問題,後者是語詞問題;②研究目標不同,前者重在自覺地從“字族”的角度系統研究漢字字族的繁衍,探求漢字字族發展的内在規律,並力求建立漢字的譜系,而後者重在追溯詞的根源及相互關係與演變;③同族字記録的詞必然是漢語同族詞,但比較而言,同族字所記錄的這部分漢語同族詞似乎是更有據、更可靠的一部分同族詞[16]。

另外,黄德寬主編的《古文字譜系疏證》在對每一聲系所屬字逐一疏證的基礎上,對具有嚴格派生關係的同源字予以考定并進行“系原”。凡“系原”涉及諸字,皆從形、音、義三方面求證[17]。

力主將同源詞、同源字兩個概念明確區分的諸位學者,對同源詞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對於什麼是同源字則持不同觀點。郝士宏、蔡永貴、黄德寬幾位先生在強調同源字具有同一形體來源的同時,亦強調其間的意義關係。而王藴智、殷寄明將同源字限定在文字領域,主要強調其具有同一形源。

我们認為同源字是文字問題,必須具有同一形體來源。同源詞是詞彙問題,具有同一語源,古音相同或相近,有相同的詞源意義[18]。二者本質不同,又互相聯繫。正如王藴智所指出:“凡音義相近的同源字,從詞義角度説,也一定是同源詞;凡從同一書寫形式分化出來的同源詞,亦必然屬於同源字的範疇”[19]。

2.同聲符同源詞

同源詞從形體上看包括形體無關的、同聲符的以及形體相同的[20],本書研究同聲符的同源詞。同聲符同源詞,即同源詞與同源字重合的部分。

確切地講,聲符與同聲符的同源詞之間存在三種關係。1.聲符與以之爲聲符的所有同源詞都有意義聯繫,它們可以説有相同的根詞或源詞;2.聲符只與以之爲聲符的部分同源詞有意義聯繫,它們應該不是派生自同一個根詞或源詞;3.聲符與以之爲聲符的所有同源詞都没有意義聯繫,這些同源詞是否派生自同一根詞或源詞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但聲符與這些同源詞没有關係。這三種情況本書都予以研究,以更好地討論聲符與同源詞繫聯的關係,討論出土材料與同源詞繫聯的關係等問題。

3.聲符的選擇

本書以出土材料本義與《説文》本義不同的聲符爲研究對象,繫聯同聲符同源詞。

以往確定詞的本義主要的依據是《説文》。而出土材料中大量的古文字字形和豐富的文獻資料同樣是確定詞的本義的重要依據。通過目前的研究我們發現,由於面對的字形與詞例不同,《説文》確定的本義往往與出土材料中的本義不同。出土材料尤其是早期的甲骨文、金文,早於《説文》小篆,時代的因素可能會導致同一個詞的本義不同,記録詞的文字的理據亦不同。不同歷史時期漢字的理據會發生變化,王寧稱之爲理據重構:“形體因書寫而變異不能與意義統一時,在使用者表意意識的驅使下,會重新尋求構意去與它的新形切合,或附會它的意義去重新設計它的構形[21]。”重構理據的同時,有的本義會隨之發生變化。蘇寶榮亦曾經以“文字的多源性”來概括和解釋這種現象[22]。

出土材料與《説文》系統詞的本義不同,那麼以之爲基礎的同源詞繫聯也可能會有所不同。爲了更好地利用和突出出土材料在同源詞研究中的作用和價值,我們選擇出土材料本義與《説文》本義不同的聲符爲研究對象,作爲繫聯同源詞的基礎。

4.詞群、詞族、同源詞組

以出土材料本義與《説文》本義不同的聲符為基礎,盡可能全面地繫聯所有同聲符同源詞,需要涉及以下概念。

(1)詞群

“詞群是詞族中屬於同一個意義層次的同族詞的群體。它是介於詞族和同族詞之間的一個中間層次”[23]。其所説“同族詞”實即本書所説的同源詞。

(2)詞族

“在同一根詞下派生的全部詞歸納在一起稱詞族”,“詞族以根詞命名爲×族詞”[24]。

本書使用的“詞族”這個術語,範圍有所調整。第一、我們只研究同聲符的同源詞,所謂“詞族”也限定在同聲符範圍内。第二、嚴格來講,只有繫聯了同一根詞下全部的同源詞,才能稱“詞族”。但王寧已指出“根詞在理論上肯定是有的,但是由於語言歷史久遠、口語消逝,文字後于語言産生,書面材料對完全推源很難提供確鑿的證據”,所以確定根詞,繫聯詞族“在訓詁實踐中完成的可能性很小”[25]。而本書做的工作是在可能的範圍内,將可以確定的同聲符同源詞全部繫聯歸納到一起(以《説文》爲主並進行適當擴充),並且整理它們的詞義發展脈絡,解釋聲符與各同源詞、各詞群之間的關係。我們將盡可能繫聯到的同聲符同源詞稱爲詞族。

(3)同源詞組

這是本研究根據研究需要新設立的概念。因爲本書的研究範圍是同聲符同源詞,這些同聲符同源詞可能屬於同一詞族,也可能分屬于多個詞族。爲了稱説的方便,我們把分屬於多個詞族的同聲符同源詞統稱爲同源詞組。

這樣,上述後三個概念處於由小到大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詞群”,有相同詞源意義的同聲符同源詞形成詞群;第二層次是詞族,指由同一源詞派生的所有同聲符同源詞族;第三層次是同源詞組,指分屬于多個詞族的所有同聲符的同源詞。

二、理論與方法

(一)基本理論依據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詞彙要不斷豐富。在原有詞彙的基礎上産生新詞的時候,有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在舊詞的意義引申到距本義較遠之後,在一定條件下脱離原詞而獨立,有的音有稍變,更造新字,因成它詞。……也有的音雖無變,字分兩形,遂爲異語[26]。”新派生的詞和源詞就構成了同源詞。這是同源詞的派生原理。即本研究繫聯同源詞的理論依據。

(二)基本方法

本研究嘗試以同源詞的派生原理爲基本理論依據,有效利用出土材料來繫聯同源詞族(組)。過去的同源詞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傳世典籍爲背景材料的。依託于出土材料的基本上是同源字的研究,主要成果見下文。我們嘗試以出土材料爲背景,主要關注出土材料本義與《説文》本義不同的聲符,以其出土材料本義爲依據繫聯同聲符同源詞族。具體方法如下:

1.以同源詞的派生原理爲依據,利用出土材料提供的字形與詞例,利用字的孳乳判定詞的同源。黨懷興指出:從文字分化看,形聲字的職能最初只由聲符承擔的,後來才增加各種偏旁,孳乳分化出一組新的形聲字,它們各自分擔聲符原來所承擔的各個義項,這體現了聲符與形聲字的族屬關係,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先後繼承和孳乳相生、緟益繁衍的淵源關係”[27]。簡單來説,如果聲符字與形聲字之間有意義聯繫,那麼則可斷定它們所記録的詞之間有同源關係。

2.本研究判定同源詞的原則是古音相同或相近,詞源意義相同。

語音方面,王力強調“同源字必須是同音或音近的字。這就是説,必須韻部、聲母都相同或相近”[28]。因爲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同聲符同源詞,聲符相同一般即古音相同相近,没有特殊情況,語音這方面不再論證。

王寧、黃易青指出,詞源意義是同源詞在滋生過程中由詞根(或稱語根)帶給同族詞或由源詞直接帶給派生詞的構詞理據,是“内部形式”,是隱性的,它居於詞彙意義的下一個層次而不直接出現在具體語境的言語裏,它的基本意義單位不是“義項”,完全不等於詞彙學範疇的義項,特别是,它與依文字形體而言的本義不同[29]。由於詞源意義的特殊性——深層隱含、不在使用中直接體現,確定詞源意義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的做法是,立足于語言的系統性,充分利用字形系統、語音系統、意義系統,通過聲符字的字形與本義,依據文獻(包括傳世的與出土的)與訓詁資料來確定詞的詞源意義,進而繫聯同源詞。

3.利用字的通用驗證同源詞。同源派生的一個基本現象是爲詞的引申義造字,記録派生詞,那麼用新字産生以後的觀點看,原字記録其引申義是用作新字,這是一種廣義的通用。由此可以説,有派生必定有通用。字的通用可以幫助驗證同源詞。

4.關於詞源意義相通的判定,或者説是詞群間意義聯繫的判定。

(1)理論依據

通過同源詞的派生原理,不難發現,“同源詞的義通關係和多義詞的引申關係是詞義運動的兩個結果,它們的差異在於是否改變詞形”,“同源詞的義通規律和多義詞的引申規律是一致的”[30]。“同源派生和詞義引申遵循相同或類似的軌跡。一個詞的兩個義位相關,跟兩個同源詞的意義相關,是相同的道理”[31]。所以,可以“利用多義詞詞義系統内部由於詞義引申所形成的義位關聯來印證由於詞語分化所形成的詞與詞之間的義位關聯”[32]。由此,詞義引申的規律適用於解釋詞源意義的相通,解釋詞群間的意義聯繫,證明義通“首先要看它們的意義關係是否符合古漢語詞義引申的規律”[33]。

(2)操作方法

首先是利用文獻與訓詁材料,這不僅是判斷詞源意義的主要依據,同樣是判斷詞源意義相通的重要依據。第二是同例互證,“用已知的詞義相關來證明類似的詞義也相關”[34]。張博又以之爲綱,提出具體的方法[35]。其中本書用到的有義衍同族詞(指本研究中的同源詞,前文已經論述。下同)系列組際互證、多義詞的義位關聯證同族詞的語義關聯、利用古代文化輔證同族詞語義關係。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包括同義義衍、反義義衍、類義義衍、同義素義衍。同義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的具體做法是“考察與A同義的其他詞是否有音同音近的B義詞,或者考察與B同義的其他詞是否有音同音近的A義詞,如果有另外一組或多組音同音近詞分别有A義和B義,就可把它們繫聯起來”;反義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指如果發現一對反義詞有同一方向上的孳生詞,就可以構建起一個反義義衍同族詞系列;類義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即觀察與被證詞(通常是其中的源詞)有類義關係的詞,在這些詞及其相對應的音同音近詞之間尋找與被證詞相類的語義關聯”;同義素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指“如果擬測甲詞與乙詞同族、甲詞的某個義位與乙詞的某個義位語義相關,可以觀察與被證詞(通常是其中的源詞)有相同義素的詞,在這些詞及其相對應的音同音近詞之間尋找與被證詞相類的語義關聯”;利用多義詞的義位關聯證同族詞的語義關聯主要是“用同義詞和反義詞詞義系統内部的義位關聯證明同族詞之間的語義關聯”[36]。

注释(向上滑动查看)

[1] 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論》,第3頁、5頁。

[2] 王寧《訓詁學原理》,第135頁。

[3] 嚴學窘.論漢語同族詞内部屈折的變换模式.中國語文.1979(2)

[4] 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性與驗證方法》,第35頁、30頁。

[5] 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性與驗證方法》,第31-32頁。

[6] 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性與驗證方法》,第34頁。

[7] 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論》,第5頁。

[8]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第352頁。

[9]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第368頁。

[10] 王藴智《同源字、同源詞説辨》。

[11] 王藴智《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現象探索》。

[12] 殷寄明《語源學概論》,第127-131頁。

[13] 郝士宏《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第34頁。

[14] 郝士宏《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第35-53頁。

[15] 蔡永貴《漢字字族研究》,第1頁。

[16] 蔡永貴《漢字字族研究》,第6頁。

[17] 黄德寬《對古代漢字發展沿革内在關係的探索與揭示——關於〈古文字譜系疏證〉》。

[18] 詞源意義的內涵具體詳後文。

[19] 王藴智《同源字、同源詞説辨》。

[20]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第370-372頁。陸、王的文中使用的是“同源字”的術語,實即本文的同源詞。

[21] 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第29頁。

[22] 蘇寶榮《文字的多源性與字典本義的説解》。

[23] 任繼昉《漢語語源學》(2)版,第148頁。

[24]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第369頁。本文以下提到的術語及其内涵多是引自《訓詁與訓詁學》,另外還有王寧《訓詁學原理》。因爲大多數術語已在學界通行,本文在此統一説明,不再另注。

[25] 王寧《訓詁學原理》,第49-50頁。

[26]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第:367-368頁。

[27] 黨懷興《〈六書故〉研究》,第143頁。

[28] 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論》,第20頁。

[29] 王寧、黄易青《詞源意義與詞彙意義論析》。

[30] 王寧《訓詁學原理》,第142頁。

[31] 王雲路、王誠《漢語詞彙核心義研究》,第137頁。

[32] 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性與驗證方法》,第280頁。

[33] 王寧《訓詁學原理》,第86頁。

[34] 王寧《訓詁學原理》,第86頁。

[35] 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性與驗證方法》,第259-315頁。

[36] 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性與驗證方法》,第259頁、262頁、270-271頁、274頁、281頁。

部分信息转载自公众号“语言与文献”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高洁

我知道你“在看”哟~

0 阅读:0

章黄国学有深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