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要独立,西德要挽留,德国统一却突如其来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7-10 06:44:37

自从苏联几乎在一夜之间建起柏林墙后,西柏林的所有生活接近切断,柏林墙也被称为是“冷战时期的标志产物”。

一边是苏联、一边是美国,当时的美国同样认为应当针对苏联的挑衅予以回击,而这座墙的倒塌,也如它的到来般让人猝不及防。

阴影下的柏林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在1945年,欧洲大陆才刚刚被希特勒蹂躏过,德国这个国家作为战败国自然不能被轻易放过。

于是,德国境内被分成了两个国家:东德和西德。

东德处于苏联的控制下,实行的是共产主义的制度,同样作为战胜国的美国联合其他几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西德,这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两个德国”出现敌对和隔阂是一种必然,可两种制度下社会之间的矛盾也比较大,美苏双方谁都不愿意放弃对柏林这座首都的控制,于是柏林也变成了两份。

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他们更关注生存环境,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东德的条件不如西德,大家就想从东边跑到西边去。

从1950年开始,东德民众中不少都开始了西逃计划,其中不少人都是从柏林穿过的,后来有一项统计显示:仅从1949年到1961年,就有260万人从东德跑到西德,近130万人是通过柏林这个城市。

东德和西德政府本就在较劲,都要证明自己要好于对方,人口流失对东德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要是人才和劳动力都跑光了,不就正好意味着苏联在德国的失败吗?

于是,出于维系统治的考虑,苏联于1961年8月在柏林建造了一座高耸的围墙,将城市的两个区域完全隔绝。

赫鲁晓夫对如此“杰作”显得十分满意,他还对肯尼迪说过:“这是好事,能够避免战争,保持和平。”

但就算有这堵墙的存在,东西德的居民还是想尽了各种办法过墙:挖地道、办假证、制作热气球、藏在汽车内部等等。

对他们而言,这堵墙割裂了亲情、友情、爱情,苏联也对这些“穿墙”的举动很反感,他们甚至架上了铁丝网、射击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柏林墙的防御措施也更加严密。

但居民依然用着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翻墙,就在墙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涂鸦作品,逆反的种子在内心中延续了2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引起了世界的变动。

在1989年上半年,波兰和匈牙利的民主化进程得到了进展,匈牙利总理还试探性地询问戈尔巴乔夫:“能否拆除与奥地利之间象征着东西方冷战的铁幕?”

戈尔巴乔夫的回答也有些含糊,这也代表着苏联不会再像以前那般高压。

东德民众只有持有有效证件的情况下才能穿越奥匈边界,不少人涌入欧洲各国的西德大使馆寻求庇护,人数越来越多,就掀起了一股难民潮。

西德政府也渐渐有了侵略性,在当年8月中旬,有一百多位难民被允许前往西德常驻东柏林代表处避难。

此时,东德已经有很多城市聚集起了抗议者,他们要求政府开放旅行限制,这件事也让戈尔巴乔夫感到惊慌,他说:“若是东德没法找到‘允许人民探访亲属’的方案,那么整个东德都会感到不满,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东德人的反抗情绪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抚平,这其中还包含着历史原因。

过去二战中,苏联有两千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伤,经济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苏联当然希望从德国身上把损失找回来,斯大林也曾向德国要求100亿美元的赔款。

德国不是不同意,而他们确实没有那么多钱赔偿,苏联干脆就从占领区搬运,按照“能拿就拿”的原则,一千多家德国工厂被拆走,还有几千英里的铁轨也被拆除,苏联人建造的工厂中,也有很多东德人在打工。

对比来看,当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将西德改造,人心惶惶的西德民众拿到了人均140马克的补助,对比同时期的东德人,他们平均的负债为2500马克。

这样的状况当然会使很多东德人心生不平,只是在那种背景下很难发泄出来。

美国又逐渐采取了对西德的政策转变,把国家经济的管理权归还给西德,还提出了拉拢人心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还说这是“有良心的资本主义。”

美国的心思不难猜,但这种温和的掠夺方式不容易遭至德国人的抵抗,而东德传来的“哀嚎”更是让西德觉得自己已经在蜜罐中了。

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在当时都极为强大,没有人认为柏林墙可能倒塌。

可情况还是在1989年突然发生了变化。

一个时代的落幕

11月9日,东德政府作出了一个新规定:允许东部的居民去西部自由旅行。

但是,过去严密的封锁已经让很多人不敢贸然行动,有一位记者询问民主德国对外负责的新闻宣传负责人:“这个规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推行?”

对方也犹豫了,过了一会才说道:“我觉得这个规定从现在就开始吧。”

不少东德的居民都看到了电视直播,他们似乎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于是便互相告诉亲友,然后一起涌向柏林墙。

人潮汹涌,苏联当时有两个选择来控制局势:其一为采取军事手段;其二是在没有任何边检手续的情况下开放关卡。

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能苏联一开始的设想是“通过手续进入西德”,现场的人却欢呼雀跃,留给苏联考虑的时间不多。

某种意义上来看,柏林墙位于世界“冷战”在欧洲的正中心,从政治上说这也是主权国家的边境线,四大国在这附近都有驻兵,苏联要采取军事手段的话,此处就有可能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些苏联官员也在期盼:千万别出事,千万别死人。

东德政府彻底陷入两难,一方面是很难放弃的权力和地位,另一方面又是情绪激动的民众。

当天晚上,无数市民挤在柏林墙外的检查站门前,他们掏出了自己的证件询问是否能够出境,前线的检查人员也一时不好回答,只能暂时拒绝。

起初,市民和士兵还有一定的距离,可后面的人挤上来后,前面的人都要贴到士兵的脸上了。

现场的所有人都很惊慌,他们也不确定士兵是否会开枪射击,就像以前那样。

有胆大的人见士兵没有反应,于是跨入了“无人地带”,士兵却没动,又有几个人跨了进来,士兵仍然站在原地,甚至没有看过来。

柏林墙的另一侧,西德居民也聚集在一起,他们似乎更兴奋,喊道:“快过来!”

东德人也在回应着,双方只隔着一堵墙和一些负责防卫的士兵。

当然,边防军的“淡定”也是迫不得已,这是军规规定,当时防卫军的一名上校还给上级打电话请示该如何处置,后来上校回忆:“在那个瞬间,所有能做决定的领导都消失了,没人给我答案。”

挂断电话后不久,上校就在伯恩霍尔默街处看到柏林墙已经被人挤出一个口子,他心急如焚,可同样不敢命令士兵上前处理,一旦与情绪激动的民众爆发了冲突,后果仍不堪设想。

还好,军官从身后走来,对他说:“开门”。

原本大家都以为东德人要排着队进入西德,可没想到有人带着斧头、锤子等工具,大家都等待这一天很久了,现在看着士兵们没有任何行动,便纷纷朝着柏林墙跑去,不久后就有一大片墙体被拆除。

柏林墙就这么充满意外地倒塌了,美国和苏联都没有主动拆除这座墙,它就垮在了民众的手上。

就连一向对热点极为敏感的西方媒体大多都没嗅到风声,现场只有NBC一家电台在现场,拍摄下了为数不多的历史性场面。

而西德的总理穆尔赫特·科尔人都在波兰访问,他是看了新闻才知道柏林墙已经塌了。

美国总部沟通布什也很快接到了国家安全顾问传来的消息,政客和媒体的消息竟然都落后了。

而那些已经越过倒塌柏林墙的民众纷纷欢呼不已,他们流泪、喝酒,甚至玩起了美军和英军的坦克。

有个叫安格拉的物理学家也亲身经历了那个场面,他说:“我当时只是想出门蒸桑拿,以往都是那个时间出门,没想到被狂欢的人群给裹挟到西德境内,我知道这个围墙再也关不上了。”

柏林墙倒塌后的第一个周末,穿过柏林墙的东德人已经超过200万,他们纷纷去西德政府领取问候金。

已经持续加固28年的柏林墙又在一夜之内倒塌,当时苏联希望东德独立出来并与西方划清界限,这才想尽办法顶住巨大压力管理了28年,柏林墙的倒塌,也意味着苏联大厦的不稳固。

东德的命运与苏联是紧密相连的,若是没有苏联的支持,东德政府也难以维系。

斯大林当年需要东德作为缓冲地带与西方对峙,戈尔巴乔夫则希望构建一座欧洲大厦,那么“民主德国”就成为了累赘,可以说,也是戈尔巴乔夫放弃了柏林墙。

他也对东德一直有着怀疑,担心两个德国联合起来打“德国牌”,西德其实也一直在向墙的那头渗透,可以说“柏林墙”早在1948年出现了,苏联很难实现目标,又很难割舍,建墙似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肯尼迪也曾说过:“要解决问题就两种方式,要么通过建墙,要么通过战争,很显然,建墙更乐于为人们所看到。”

而东德人当时逃跑也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并不能说明当时苏联对东德不抱有希望。

延续了20多年后,苏联也有了太多没能解决好的问题,除了东德与西德外,他们还要考虑更多的事情,可所有问题到最后都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苏联也彻底在1991年走向了崩溃。

若是苏联能够一直强盛下去,通过时间来推动东德的经济发展,那么现在的世界可能又是另一种模样。

参考资料

论战后东西德经济之差异 姜琦 ,余玖玖 今日东欧中亚1989年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倒塌之内外因考察 王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阅读:49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