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正式下诏,以“谋行鸩毒”的罪名,将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母亲以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
一开始,李治虽然宠爱武则天而冷落王皇后,但他并没有废后的意思,可当王皇后有害死武则天女儿安定公主的嫌疑后,李治就萌生了废后的念头。
当然,这件事有争议,有些史书中记载是武则天秘密扼杀了自己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有些史书则只是记载了公主的暴卒,而没有说明死亡原因。
废后是一件大事,李治也无法一言而决,他担心大臣们反对,而他的担心也并没有错,大臣们大多都反对废后,尤其是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态度尤其强硬。
一、王皇后被废的原因说起来,李治产生废后的念头恐怕不是一天两天了,毕竟王皇后长期未能怀孕,没能为李治诞下子嗣,而这也成为李治说服大臣们同意废后的主要理由之一。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所出还占着皇后位置就是原罪。
其实李治并不缺儿子,庶长子李忠早在贞观十七年时就出生了,当时李治还是太子,随后李孝、李上金以及李素节等几个庶子也相继出生,也就是说,李治真正缺的是嫡子。
更何况,当时李治和王皇后的年龄都并不大,日后未必不能生育子嗣,奈何王皇后太心急,见到萧淑妃受宠就坐不住了,将武则天引进宫中分宠。
更臭的一步棋是,王皇后还在家中长辈的怂恿下密谋过继李忠为子,并请长孙无忌奏请李治立庶长子李忠为太子,李治迫于无奈,听从长孙无忌之言,册立李忠为太子。
在王皇后以及其家族看来,李忠母亲身份卑贱,王皇后推举他为太子,日后必定亲近她,可在李治看来,妻子不和他一条心,帮着外人对付自己,太令人心寒。
武则天曲意逢迎,一切以李治为主,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还私心太重,是个男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所以李治彻底放弃王皇后也是人之常情了。
尽管如此,考虑到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的深厚背景,李治一开始并未决定废黜王氏,奈何王皇后和她娘家人太能作死。
先不说,王皇后与萧淑妃这位曾经的情敌联起手来在李治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后来王皇后还与其母亲柳氏玩起了巫祝厌胜,一次次触犯大忌,让李治逐渐失去了耐心。
二、褚遂良辞官力谏李治原本就认为废后的阻力会很大,但他没想到会那么大。
李治就是担心大臣们不肯顺从,还提前带着武则天来到舅舅长孙无忌住宅,不仅封长孙无忌宠姬的儿子三人为朝散大夫,还特意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可当他提出废黜王皇后一事后,还是遭到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
长孙无忌是油盐不进。武则天请母亲出面劝说,他不肯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多次到长孙无忌府上劝说,没想到还遭到严厉斥责。
当初李世民临终前,尽托后事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没能得到长孙无忌的允许,李治又寻求褚遂良帮忙,谁知褚遂良的态度比长孙无忌还强硬。
李治还是坚持要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后来召见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以及褚遂良等人入宫商议废后立后之事。
没想到,褚遂良一顿长篇大论输出,给李治头上泼了一大盆冷水。
褚遂良先是打感情牌,说先帝临终前曾握着他的手嘱托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这句话当时陛下也听到了,王皇后出身名门,且没有犯下过错,怎么能轻易废后呢!
接下来褚遂良又表示,他不敢为了逢迎李治的心思而违背先帝的遗言。
李治听完褚遂良的劝谏很不高兴,这次商议也就以“上不悦而罢”结束。
后来,褚遂良的态度更加不要命,他竟然将官笏放在殿阶上,将官帽摘下,叩头至流血说:“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
褚遂良想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李治要是坚持废黜王皇后,他就辞官!
三、失败遭贬,凄凉晚年这简直是赤裸裸的逼宫,李治为此大为恼火,命人将褚遂良拉出去,而武则天在帘子后面也怒气冲冲地道:“何不扑杀此獠!”
长孙无忌见事情不对,赶紧安抚李治,说褚遂良是先帝选出来的顾命大臣,不能轻易上刑处罚,而于志宁则讷讷不敢言。
它日,一向不愿意过多参与废后立后之事的李勣在面见李治时,面对李治询问他对废后的态度,李勣委婉地表示:“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言外之意是,废不废皇后都是陛下您的家事,您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反对就是赞成,有了李勣这位军中柱石的默许,李治百无禁忌,他当即宣布废黜王皇后,此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勣这一句话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下无尽的深渊。
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后,设计将褚遂良赶出朝廷,到潭州担任都督,一年多后,又被调往桂州(今广西桂林)去任都督,同年,武则天还指使许敬宗、李义府诬告褚遂良谋反。
这是想将褚遂良往死里整,结果褚遂良再次遭贬,到更远的爱州任职,爱州即今天的越南清化。
褚遂良在绝望当中给李治上了一封陈情书,企图以自己当初为李世民效劳,且坚定支持李治继位一事让李治宽恕自己,奈何无济于事。
最终,褚遂良在爱州带着遗憾去世,享年六十三岁,即便如此,武则天还是没有放过他,一方面削去褚遂良的官爵,另一方面将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
直到神龙革命后,褚遂良才恢复官爵,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