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西史辨伪非常盛行,其中质疑点之一是考古发现无法支撑西史上的宏大叙事。比如,古希腊雅典非常恢弘,人口众多的一座巨城,但雅典地下考古却乏善可陈,因此古希腊雅典叙事肯定存在问题。但在中国商奄考古上,过去也出现大致相同的问题。
过去认为,商奄的国都在今日曲阜,但在曲阜多年考古,已经发现西周鲁城,却一直没有发现足以作为奄都的大型商代遗址。不过,与雅典叙事不同的是,虽然在曲阜没能发现商奄遗址,却在曲阜之东的一座古城内发现一枚汉代印章,上面刻写的“盖侯马久”四个字表明奄都不在曲阜。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商奄在商周历史上极为重要,比如商朝就曾迁都到“奄”、又由“奄”迁到殷地、周成王践奄等,因为奄都位置出现变化,那么很多历史事件的解释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盖侯马久”这枚印章可谓石破天惊,商周很多历史将要为之而改写。
史书记载存在矛盾对于商奄位置,史书记载存在矛盾,一种说商奄在曲阜,一种说商奄在曲阜之东北。
左传记载:周初封鲁,“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鲁国初封于如今河南某地,后来周公东征时有二次加封,目的既是酬谢伯禽功劳,又是控制东土。魏晋杜预对此注释:“商奄,国名也。少皞之虚,曲阜也。”于是,传统上认为奄国即在今天的山东曲阜。
但尚书序中说“鲁侯伯禽宅曲阜”后,徐戎、淮夷并兴,导致鲁国东部受到严重威胁,而东汉郑玄曰“奄在淮夷之北”;而且,尚书等记载商朝因为躲避天灾(应为水患)而迁居山地奄都,即“南庚迁奄,阳甲居之”,曲阜地理条件显然不符合。因此,尚书正义考证为“奄,东方之国,近鲁之地,盖不能确指其国都所在矣。奄地多山,故《地志》谓是长峪”,清代学者雷学淇以齐鲁交界的奄中为奄国。
总之,从史书记载来看,杜预判断可能有误,商奄应在曲阜之东北。
甲骨文推翻曲阜说商朝末年,夷方叛乱,纣王调集大军征讨夷方,由此导致“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甲骨文中,有不少卜辞记录了这一场战争,其中一板甲骨卜辞,上面记载了唯征人方(人通夷,人方即夷方)的行军路线,即癸未日在旧、癸巳日在盖、癸亥在攸。商朝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癸未与癸巳相差11天,与癸亥相差41天。
“商盖”就是“商奄”,这在学术界已经没有争议。《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奄,盍(葢)也,商盍即商奄”,而“盍”(hé)是“盖”的本源字,而“盖”是“盍”的后起字。因此,甲骨文中的“盖地”就是“奄地”,也即商奄之国所在。
至于为何商人称之以“盖”,周人称之以“奄”,学者徐祥法认为周人称所灭之“盖”为“奄”,是一个侮辱性称谓,就是“奄”即“阉”。故而,商朝甲骨文、以及商人后裔宋国文献等,称之为“商盖”,但周人、以及鲁国文献称之为“商奄”。如今,如辽宁盖州、盖平等,或是商盖之民迁去的自称,而江苏奄(淹)城、山西奄谷等应为商盖之民被周人迁去的他称。
学者何光岳认为“周灭奄,俘奄人之强壮男子,去其睾丸,不令生育,用作奴隶以侍侯主人,故叫阉人”,但清华简显示秦人出自商盖,被强制迁徙到西部,而且有后代,因此商盖之民或被阉了部分,或只是周人用这个羞辱性的词语称呼他们,而并未全部阉掉。
总之根据考证,“旧地”在新泰、莱芜一带,“攸地”在今莱芜东北附近地带,两地相距不远,“盖地”显然应该处于两者之间,即大概处于沂源县一带。笔者大致框了一下,肯定不够准确,但可以看到“盖地”不可能位于曲阜,这就推翻了传统商奄曲阜说。
汉代印章改写认知问题在于:商奄之地非常重要,而甲骨文只是给出大概位置,那么具体何在呢?
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东里镇,考古发现“东安古城遗址”,其中出土了一件汉代印章,上面刻有“盖侯馬久”四个字,“马久”应为“马灸”,是给马烙印、标记。史书记载,汉景帝封王皇后兄长王信于“盖地”,延续二世或三世后被除国。
总之,沂源东安古城出土“盖侯马久”印章,证实东安故城即为汉代盖侯国所在地。而上文已经说明商奄实为商盖,那么汉代“盖地”是不是商代“盖地”?
首先,史书记载春秋纪国浮来邑、战国齐国盖邑、秦朝盖城、汉代盖县、魏晋至隋朝的东安郡,都在一个地方。而考证确认东安古城具有5000年文明史、3000多年城建史,即大汶口文化时已有聚居区,商代时在此建立城市,此后延续多代。
其次,东安古城位于沂蒙山腹地,平均海拔401米,可有效避水患,恰好印证商朝迁都躲避水患的记载;同时,在周公东征时,指出商奄“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就是不如先打容易打的小诸侯,再以大势攻商奄,而东安古城四周有高山河流作为屏障,自然易守难攻。
第三,可能还有一个意外因素,就是纣王攻打东夷的主力散布此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岳洪彬认为:商王朝当时主力部队在东夷的证据,就是今天散落在山东各地的青铜器,其中沂源东安古城中出土的商代铜铙成为商军曾到过此处的明证。
总之,以现有考古与史料证据来看,周公东征的商奄应在淄博沂源东安古城,而不是济宁曲阜。
最后,关于商奄(商盖)之地,还有一点值得探讨,就是左传中记载商奄在“少皞之虚”,其中少皞又称少昊。
秦人源于东部,清华简中说“飞(廉)东逃于商盍氏。成王伐,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因此秦人是商奄之民。而在相距东安古城不远的莱芜区羊里镇,现代考古发现“嬴城遗址”,出土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众多遗存,今被视为嬴氏起源地。
秦人尊崇少昊,西迁之后将少昊带到西部,让其成为“西方白帝”,按理说秦人祖先与少昊相距不会太远。既然嬴城遗址与少皞之虚相距不远,同样历史悠久,那么东安古城一带是不是曾经的少皞之虚?
参考资料:《海报新闻——望岳谈|东安古城城建史上溯到商代,石破天惊的“确认”》、《左传》、《尚书》、《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