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是东莞人心中的痛,那一定是九年磨一线的地铁。
东莞目前只有一条2号线开通运营(2016),另有一条1号线在建,预计2025年开通运营;
还有一条3号线虽然跟1号线是同一年(2013年)获批,但开工日期嘛,不要问,问就是还没定。
以东莞万亿城市、千万常住人口、92%城镇化率的实力,只通1条地铁真的有点少。毕竟,像徐州、绍兴这些比东莞晚开通地铁的地级市,都已经有3条地铁了。
更何况东莞还背靠深圳、广州两个大佬。
这是东莞3条地铁的规划建设进度。
可以看到,1号线是2013年获批的,但拖到2019年才开工。这是因为东莞1号线要接入广州(5号线)和深圳(6号线)的地铁,三方需要统一建设步伐,等广深的地铁规划定下来,东莞的地铁才能最终确定。
2019年,东莞实在等不下去了,1号线一期工程才被迫开工。
东莞的地铁之所以这么难建,还与其行政区划有很大关系。
东莞直辖4个街道28个镇,没有区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直筒子市。直筒子市街镇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在发展经济时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东莞32个街镇GDP都超过百亿。
但在搞城市建设方面,直筒子市就变成劣势,规划、出资、拆迁等各方面都要反复拉扯,很难集中资源搞建设。
最让东莞城市规划头疼的是拆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各街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发展工商业经济,土地除了用来居住基本都被拿来开发。
现在卫星地图能看到的空地,不是农业用地就是生态用地,很难拿来大规模开发。
换句话说,只要东莞搞建设就得拆迁,但不是每个城市都像深圳那样财大气粗。
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东莞可谓绞尽脑汁,高速建双层、建河里就是这么被逼出来的。
莞番高速三期工程自东向西贯穿东莞十个街镇,为减少征地拆迁、节约建设用地,大量采用了双层桥设计。
即上层是莞番高速,中层是环莞快速,地面为街镇公路。环莞快速三期工程自东向西贯穿东莞5个街镇,
同样是为减少征地拆迁、节约建设用地,有1.65公里直接建在大陂海河中央,河道被迫加宽加固。
相比于建高速路、快速路,建地铁、城际、高铁可能更容易些,因为可以入地和上天,缺点是有点费钱。
大基建还可以靠广东省里支持一点,城市建设就只能靠东莞自己了。改革开放以来32街镇各自为政,让东莞城建看起来像一个大县城。
一边是提升城市形象,另一边是有限的财政,无奈的东莞只能选择对中心城区、滨海湾、松山湖进行局部升级。
中心城区指的是南城、莞城、万江、东城四大街道。
莞城是东莞旧行政中心所在地,曾是东莞最繁华的地区。
由于城市扩张得太快,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莞决定在南城和东城交界建设新城。
或许是受深圳深南大道启发,东莞同样兴建了一条城市景观大道—东莞大道。
东莞大道全长16.6公里,最宽处达189米,号称是“全国第二宽”。
可惜的是,东莞大道建得太短,如果当初建到虎门并延长到长安,那就完美了。
2004年,东莞行政中心由莞城迁到南城,拉开了东莞城建升级的序幕。
如今的南城汇聚了国贸中心、环球经贸中心等“天际线”,以及汇一城、国贸城等“商圈”,代表着东莞的城市“门面”。
滨海湾位于珠江东侧,地势平坦、空地较多,土地资源丰富。
滨海湾介于深圳宝安和广州南沙之间,区位优势明显。
滨海湾的长安是东莞第一经济强镇、虎门是第四经济强镇,整体实力强劲。
滨海湾有虎门和滨海湾两大铁路枢纽,离深圳宝安机场不到3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如果说四大街道是当下的东莞,那滨海湾就是未来的东莞。松山湖位于中南部,东莞城市规划最成功的一波操作,毫无疑问是把华为终端总部从深圳坂田“抢”到松山湖。
华为欧洲小镇位于松山湖环境最优美的南岸,这足见东莞的诚意。
自从华为搬到松山湖后,华为产业链上的许多企业纷纷跟进松山湖。而东莞则顺势在松山湖北岸规划大学城,把松山湖打造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和科创基地。
至此,东莞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主,滨海湾、松山湖为副中心的城镇空间布局。
至于东南临深、水乡新城、东部工业园三大片区,只能先让深圳、广州、惠州带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