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王树声,去世前有两大遗憾,都与西路军有关

怪识历史 2024-06-21 11:06:3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974年,69岁的王树声被确诊患有食道癌,生命进入最后的弥留时刻。

得知老战友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徐向前悲痛万分,百忙之际抽出时间,前来看望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老将。

王树声激动地握紧徐向前的手,说道:

“红军西征的那一战,输得太不应该了!”

晚年的王树声,总会说起自己一生有两大遗憾,这两大遗憾,都和红军历史上的西征有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树声对红军的西征战役念念不忘?

翻过夹金山,挺进大西北

1936年,刚率领红四方面军抵达陕北的王树声,就被中央委以重任,负责指挥红九军跨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红军长征期间,王树声带领部队跨过夹金山,翻过大草地,连年累月的征战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王树声在参加西征之前,就已经重病缠身。

就连医生也建议王树声,最好远离前线,先把身体调养好。

但是,考虑到西征对中央红军来说的重要意义,王树声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西征之路。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抵达陕北后,就再次面临蒋介石的封锁和包围。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让红军必须努力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老大哥”苏联在得知中央红军顺利完成长征的消息时,做出了给予我党军事援助,支援我国革命事业的承诺。

但是,苏联将给予红军军需物资的补给点,设置在了当时临近中苏边境的新疆地区。

从陕北到新疆的必经之路——河西走廊,在当时被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三路西北军阀霸占。

打通河西走廊,获取苏联军援,突破国民党封锁,就是当时红军不惜代价,发起西征的意义所在。

但令王树声没想到的是,这场残酷的西征让他差点埋骨大漠。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血战古浪城,兵退石窝山

1936年10月,重病缠身的王树声按照中央的命令,率领红九军在甘肃靖远准备西渡黄河,进军河西走廊。

令王树声没有想到的是,敌军率先得知了红九军的行动。就在红九军渡河一半时,敌军派遣出大量战机,对船舶上的红军展开轰炸。

没有做好防空准备的红军战士,就这样淹没在了敌军的炮火与黄河的怒涛中。冒险渡河的王树声,回望身后被染红的黄河时,伤感不已,也为这场出师不利的西征感到忧虑。

但红九军毕竟是历经长征磨砺的钢铁队伍,一场半渡而击的空袭并没有打垮红九军的意志。王树声很快组织好攻势,指挥红九军接连攻克一条山、锁罕堡等河西走廊的关键据点。

1936年11月,红九军推进至古浪城。古浪位于甘肃的中间地带,也是整个河西走廊的枢纽。

从红九军西渡黄河,到兵临古浪,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盘踞西北的马家军这时才意识到红军的厉害之处,开始着急部署起自家的防线。

屡战屡胜的红九军势头正盛,很快红九军就击溃古浪守军,占据了这个西征期间重要的进军节点。

红九军占领古浪的消息,惊动了西北的各路马家军阀,马家军深知:一旦红军长期占据古浪,马家军的地盘就将被红军拦腰截断,自己败给红军就是时间问题。

不甘失败的马家军,找到了红九军的弱点:他们发现,红九军一路西征虽然屡战屡胜,但如今已深入大漠,过长的补给线,让红九军的补给成为一大隐患,子弹成为红九军上下官兵稀缺的物资。

为了浪费红九军的弹药,马家军强征各地壮丁,组织起民团对占领古浪的红九军展开反扑。

对红九军来说,击退这些乌合之众不过小菜一碟,但被民团士兵浪费掉的子弹和敌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攻势,让红九军也逐渐显露出疲态。

身经百战的王树声嗅查到敌军的异动,他建议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红九军占领古浪后,应加紧巩固防御工事,预防敌军可能进行的反扑。

急于打通整个河西走廊的孙玉清,计划让红军在占领古浪后,继续向西挺进,所以并没有把敌军零散的佯攻放在心上。

见上级孙玉清并没有停下西进攻势的打算,身为副指挥的王树声在当时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说些什么。

在红军占领古浪的第三天,王树声被城外的一阵炮声震醒——

原来,屡次攻城不克的马家军调整了作战策略,他们不再选择在古浪城下与红军“硬碰硬”,而是在月黑风高时乘机摸上了临近古浪城的一处高地,并在高地上部署重炮对城内的红军进行轰炸。

由于敌人的重炮居高临下,只能仰攻的红九军一度陷入被动的局面。加上前些天弹药的消耗,红九军已难以有足够的火力应对敌军突如其来的猛攻。

在红九军弹药耗尽后,马家军的五个步骑旅外加四个民团向城内杀入。双拳难敌四手的红九军,只能被迫撤离。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王树声虽然率领的红九军虽然击毙敌军4000余人,并且顺利突围,但西路军也因此失去了重要的军事据点,面临的处境日渐艰难。

晚年的王树声,在和徐向前谈到撤出古浪城的这段往事时,他总会难过地说:

“古浪城一战,是我一生的遗憾,当时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占领古浪城外的高地,敌人怎么可能还有机会攻城!”

受祁连山老农资助,冒死返回陕北

在退出古浪后,重病缠身的王树声和他率领的部队,一边要冒着西北冬天严酷的风雪,一边还要提防马家军骑兵神不知鬼不觉的偷袭。

到1937年3月,在河西走廊战斗半年的王树声,身边仅剩下了不到3000人的部队。

为了突破敌军的包围,王树声将这3000人收拢在了石窝山。在突围前的一晚,王树声决定将这3000人兵分三路,分别交给自己、李先念和张荣带领。

王树声泪流满面地与李先念、张荣两人分别,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活下去,如果有缘,他们或许还能在陕北活着再见。

其实,鼓励李先念、张荣活下去的王树声,在那时几乎已经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为了掩护这两位同志能杀出重围,王树声率领部队挺进祁连山区,故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与敌军又激战了三个月后,王树声身边仅剩下了不到10名战士,他们因为饥寒交迫个个瘦骨嶙峋,身体已经到了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想到李先念、张荣可能已经顺利突围,抵达陕北,王树声决定冒险走出祁连山,为自己的同志们谋求一条生路。

在王树声到山下寻找食物时,他碰巧遇到了一位名叫俞学仁的好心老人,和一队到西北沙漠的“淘金客”。

起初,这些西北百姓在看到王树声腰挎的手枪时,吓得以为王树声是和马家军一样鱼肉乡里的“军爷”。见到百姓们胆战心惊的样子,王树声才知道马家军对百姓的压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王树声多次耐心解释自己的身份,才换取了老百姓的信任。在得知王树声手上的枪是专门用来打马匪时,老人和淘金客们才放了心。

为了掩护王树声等人顺利返回陕北,这些朴素的西北百姓既给了王树声活命的食物,还让王树声装作哑巴,和他们一起绕过了马家军的哨所。回到陕北的王树声,一直对曾经有过救命之恩的百姓心怀感激。

顺利回到陕北后,衣衫褴褛的王树声,最先做的事竟然是向毛主席“负荆请罪”,他哭着对毛主席说,是自己没打好仗,辜负了党组织的信任。

毛主席深知,王树声在西征中已竭尽全力,不顾危险穿过大漠,回归党组织更是一片赤胆忠心,于是安慰他说:

“你已经做到最好了,西路军失败,你没有责任!”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即便是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王树声也依旧没有放弃下令在全国寻找自己昔日的救命恩人。

遗憾的是,西北之大,宛如大海捞针,这些曾经帮助过王树声的老百姓,都杳无音讯,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不能亲自报答自己的恩人,成为王树声一生的遗憾。王树声在临终之际,依然嘱咐自己的妻子:

“我离世之后,你要继续寻找我恩人的下落,对他们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学习公社数字图书馆:传奇大将王树声

[2]学习时报:为革命不讲情面的王树声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顾全大局的王树声大将

14 阅读:309

怪识历史

简介:看遍千古百科,分享天下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