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瓦弄之战:我军主动停火,印军却不乐意,结果再吞耻辱

君不见历史 2024-03-14 14:49:2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军主动停火,败局已定的印军却不乐意了,结果再次被打脸。

1962年,中印两国曾爆发过一次冲突。不过这场战争相比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要“低调”很多。

这场战争之所以没有很出名,那是因为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反击战斗,相比动辄死伤数千上万人的战争,这场战斗的整体规模并不算大,因此了解的人也不多。

那么,同为文明古国的两个国家为何要开战?这场战争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近代史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来被人称之为中印瓦弄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距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这场战争也让印度沦为了笑柄,阿三哥的战斗力也让世人大开眼界,从冲突开始前的气势如虹,誓要拿下胜利,到后来的一败涂地,只经过了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

至于印度为什么不自量力的挑起战争,说白了就是想侵占土地。

我国和印度边界事实上有三段,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段,这条边界的长度达到近两千公里。

虽然历史上两国没有为此划定过详细的边线,但长久以来,却有一条被双方认可的传统习惯边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印度认为自己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我国,就是在这种错觉驱使下,从1951年开始,印度政府越过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往南侵占我国近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接着,他们得寸进尺,再往北侵占“麦克马洪线”的兼则马尼和中段的多个地区。

然而,我国从来没有承认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但印度独立以后,尼赫鲁继承了英国人的思维,在中印问题上单方面使用这条划线边界,并且不断扩张。

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建立不久,国内的国民党特务还没肃清,国际环境也面临着重重压力,当时我国还在北边抗美援朝。

加上当时我国的西藏地区也尚未完全解放,很多敌对势力还没平叛,种种内外因素,使得新生的中国政府实在无暇顾及印度在边界上面的种种小动作。

直到我国国内环境已经基本趋于稳定,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增长,对外抗美援朝战争也宣告结束后,终于有时间来解决小动作不断的印度边界问题了。

1959年,经过长达近八年的侵占以后,印度政府竟然厚颜无耻的发布了一则声明,要求我国政府把这些年私底下侵占的东西段,近十二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正式划给印度。

我国当然不可能同意这个荒唐的要求,并谴责印度政府,要求归还这些领土。但印度得知我国拒绝了这一请求后,竟然继续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

他们不断侵占我国更多的领土,印度军队还于当年的8月和10月,在中印边界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我国的边防部队在这两起事件中死伤了不少官兵。

对于这种暴行,我国政府进行了严肃的谴责。但一再的忍让,给了尼赫鲁政府一种错觉,以至于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搞定中国,还打算用战争把自己侵占的领土变成事实。

实际上,那个时期印度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就半斤八两,谁也没比谁强大。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军的战斗力一定比印度军队要强大,毕竟刚刚在朝鲜战场击败不可一世的美国人,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

为了解决中英国土的问题,周总理亲自飞往印度会见了尼赫鲁。毕竟我国主张和平共处,还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国境线问题。

但是面对我国的善意,印度人的理解能力也是堪忧,在他们看来,中国出动周总理是我国政府在向他们求和,暴露出中国软弱的一面。

加上当时我国在东南沿海集结了数十万大军,似乎是剑指台湾,而此时中苏关系也处于紧张的阶段,尼赫鲁认为此时的中国在多个方向疲于应对,是印度扩展领土的好时机。

于是,印度自以为认清了形势,随后尼赫鲁政府在首都新德里宣称:“印度政府将以军事力量击败中国,夺得自己的土地。”

1962年10月12日,印度宣战中国。

那么,我国是如何应对的?

印度得寸进尺,不顾中国警告悍然入侵边界,结果被打得节节败退。

1962年,印度自以为有能力侵占中国领土,便公然宣告入侵中国,挑起了中印瓦弄之战。

然而,这场战争最终仅仅过去32天,印军就被解放军打得退无可退了。

那么,印军为何这么不经打?

印度宣战后,就在中印边界附近集结了重兵,东部边界部署了1.6万余人,西部边界也有5600人。

10月14日,印度防长更是嚣张的说:“要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一杆枪。”

到了17、18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线东段和西段,向我军边防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也就在18日当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了紧急会议,确认不再和印度进行和谈,必须把敌人嚣张的气焰打下去,这一仗不打,以后子孙后代也要打。

党中央要求西藏军区的解放军,率先在中印边界克节朗地区对印军进行反击,随后边防部队要正面粉碎印度军队的进攻,乘胜追击把入侵加勒万河谷,以及红山头的印军全歼。

中央军委决定,此次战斗由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联合作战,一支部队负责东部战线,另外一支部队则在西段作战。

10月20日,我国正式下令解放军全面反击,中印瓦弄之战也正式打响。

当天,印军以十多个旅的兵力优势,从中印边界的东西两侧同时发起大规模的战斗。

于是,在两侧等候多时的解放军,见到印军如此嚣张,于是也开始了反击。

而这场战斗最后也分成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打了将近十天时间,从10月20日开始至10月28日结束。

10月24日,在取得一定战果的情况下,我国发出善意的声明,希望重启谈判,停止流血冲突,以和为贵。为表诚意还让在东线追击的解放军停止作战任务。

但印度政府没有收下这份好意,尼赫鲁拒绝了和平谈判的建议,反而在国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进行全国总动员,并且向美国求援。

在第一阶段中,解放军成功击退了在东段克节朗、达旺地区和西段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地区入侵的印军。

印度遏制中国显然对美国更为有利,于是美国收到印度的求援要求后,迅速对外发表声明称,将向印度提供必要的军事支持。

11月中旬,在获得美国支持后,尼赫鲁政府信心大增,继续调集重兵3万余人,再次在中印边境东段、西段发起猛烈进攻。

于是,第二阶段的战役正式打响,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真正的瓦弄之战。此阶段是我国开国少将丁盛挂帅,而聚集了大量印军主力的瓦弄,则是我军的主攻目标。

瓦弄是喜马拉雅山南边的一个小村庄,和缅甸、中国、印度相邻,这里地形山地,相当复杂,集齐了山川、河流、茂密的森林,易守难攻。

即使这样,印军在战斗中也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丁盛让两个连的兵力占据了瓦弄北侧的两个高地,与印军展开了阵地。一战下来,双方互有伤亡。

这一战,印军没有轻易溃败,摆好架势与我军进行死磕,但是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印军依旧没法取得胜利,他们也对此后的战斗能否击败解放军,产生了质疑。

只能说印军的第六感还是很准的,11月16日,我军集中兵力对瓦弄进行全面进攻。丁盛部署了两路兵力,一路进行全力进攻,另一路则断敌退路。

即使驻扎在对自己有利的位置,印度军队与生俱来的懒散作风,也使得他们没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面对我军疯狂的进攻,驻扎在瓦弄的印度精锐第11旅接连丢失阵地。

第11旅的劳萊准将眼见打不过,便请示军长考尔能否后撤。但对前线情况不明了的考尔却下死命令不准后撤。这可把劳萊气得够呛,两人随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最后考尔终于认清形势,他和劳萊乘坐直升机撤退了,而部队则伤亡惨重。我军仅仅用了十个小时,便以两百人伤亡的代价,击毙印军七百余人,击伤五百余人。

此时我军并没有进行追击,而是再次释放善意,于12月1日停战后撤。

两阶段的反击战下来,解放军歼灭印军3个旅,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及以下4885人,以上共计8853人。

缴获飞机5架、各种火炮380门、坦克9辆、汽车437辆、各种枪6547支、电台报话机520部,以及一大批弹药及后勤补给。

但我军也付出了722人死亡,1697人受伤的代价,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没有人被俘虏。

那么,我国再次释放的善意,印度是如何看待的?

中印瓦弄之战,解放军获胜后主动停战,印度却还不乐意,结果再次惨败。

经历了两次进攻失败后,印度已经对解放军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不甘心失败,但印度不得不坐下来与我国谈判。

那么,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如何?

1963年5月,我国赢得战争胜利后,将被俘的三千多名印军全部无条件释放回国。此外,我国还将缴获的所有物资都归还给印度,和平结束了这场由印度挑起的战争。

正因为毛主席的长远目光,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我国对和平的维护,对印度的宽容,开始积极的与中国在各方面展开合作。

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彰显了令人钦佩的大国风范。

事实上,中印瓦弄之战对于印度的影响比我国更为深远,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

正是由于两次大败,使得印度的政坛产生了动荡,原先自信无比的尼赫鲁政府遭到了国内众多人的抨击,不少人都说尼赫鲁错判形势,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在此之前,尼赫鲁在印度国内的支持声居高不下,在印度人的眼里,这位开国总理是无可挑剔的。他不仅家境显赫,还是英国剑桥大学毕业。

但正是因为其家境显赫,从小没有遇到过太多挫折,他对时局的考量总是差那么一些独到的眼光。

此次中印之战战败,尼赫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前,尼赫鲁认为,中国当时和苏联闹翻了,与美国还是敌对关系,那么印度在这场战斗中无论是获胜、僵持还是战败,那都有利。

在印度看来,如果战胜了,那说明印度足以在国际上站起来了。如果僵持的话,那也没关系,就这样耗着,反正都已经手握了近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最不好的结果就是战败。但战败的话,尼赫鲁天真的认为,即使战败了,那美国和苏联也会派兵帮助印度打一仗。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印度都是获胜的一方。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国和苏联压根就没有想要拉一把印度的意思。

彼时的美国政府经过二十多年,对我国的孤立后,恰逢中苏闹翻,他们已经在考虑改善美中关系。所以对于中印之战,美国并不想再次和我国真刀真枪的硬干。

而苏联的情报网也知道,美国想趁自己和中国闹翻之际拉拢我国。如果真的成功了,那无疑就是在自己的后院放一颗原子弹,因此也没有想帮助印度的意思。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印度政府显然是会错意了,从而出现了第四种情况,那就是美象征性的援助,不与我国撕破脸。

我军战斗力明显在印度之上,一顿快打旋风后,速战速决。

面对印度国内的反对声音,尼赫鲁将自己战败的锅甩给中国,认为我国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与印度一战。

然而印度国民也不是傻子,如果我国早准备好与之一战,那岂不是更加说明尼赫鲁对国际形势判断有误,可见他的之国能力真不行。

一时间,印度国内外的媒体都在为他的表态感到不明所以,对他的嘲讽也是不留情面。

在重压之下,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尼赫鲁便心脏病发,与世长辞了。

而中印之战对于我国的影响,是以较小的代价驱逐了印度军队,维护了我国领土完整。

也在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虽然至今印度还是时不时的在边境进行挑衅,但也是有所忌惮和收敛了。

不论如何,我国对于主权的捍卫是非常坚决的,任何触碰中国底线的行为,都将遭到我国的强烈反对。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 阅读:244

君不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