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打鬼子少打顽军多?影视作品推波助澜给带偏?

智胜聊历史 2024-10-02 03:34:24

众所周知,我党的抗日武装最主要的两大战略力量便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在近些年研究新四军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听到这样一个比较另类的声音,那就是:新四军打鬼子少,打国民党顽军多。新四军与日军打的战役战斗,好像也不如与国民党顽军打的黄桥决战、天目山反顽战役等战役战斗有名。为何会出现这种声音呢?事实果真如此吗?

之所以出现这一声音,主观上,新四军与八路军所外的战略环境不同,相对来讲新四军的作战区域可能更复杂一些。毕竟该区域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汪伪国民政府驻地南京及上海隔江相望。敌、顽、我三方角逐。我在敌后竭力求生存求发展,除打击日寇外,还得必须打破国民党顽军的剿杀打压。换句话说,我不与国民党顽军斗争,可能连个基本的立足点都没有。当年新四军的著名将领叶飞,曾对《新四军》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突出抗日,不回避反顽;讲清抗日必须反顽,反顽才能抗日。叶飞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抗日与反顽的辩证关系。

比如黄桥决战,国民党韩德勤的战略目的非常直白,就是不让陈毅粟裕的新四军部队在江北立足,甚至提出要“把江北新四军赶到长江去喂鱼”。如果不赢得黄桥决战的胜利,陈毅粟裕连个立足点都没有,还何谈抗日和敌后发展呢?

之所以出现这一声音,客观上,我们对新四军抗日打鬼子的宣传推介做得远远不够。举几个例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比较有影响的影视文学作品,反映新四军与日军作战的有影响的作品较少,而反映新四军反顽作战这方面的各类作品则较多,且很有影响。比如,老电影和话剧《黄桥决战》《东进序曲》《上饶集中营》等,都是反映打国民党顽军或与之斗争的。八个经典样板戏之一的《沙家浜》,同样也是与顽军的忠义救国军为对手。我们再看老电影《柳堡的故事》,虽然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但影片同样也是以反映新四军与顽军及恶霸斗争为主线。这些作品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影响了几代人,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新四军打顽军的基本认知。

实际上,新四军打日军并不少,有的规模还比较大。纵观整个抗日战争,新四军还是以打日军为主,以打顽军为辅的。对此,我们不妨把新四军抗战的几个重要阶段作一细分说明。

新四军是于1938年4月在皖南成立的。它是以四支队江北的蒋家河口战斗和江南的新四军先遣队韦岗战斗为发端,直至1940年初的将近两年间,可以说打的基本上全是日军。随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掀起,以1940年初的定远自卫战为标志,我才不得不投入到反顽作战。这种反顽作战,随着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以爆发的黄桥决战、曹甸战役、皖南事变等为标志达到最高潮。皖南事变后,国共至少在明面上又回归统一抗战。这之中虽也有后来的第三次反共高潮,但从1941年直至抗战结束,总体上还是以对日作战和斗争为主体主线的。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我开始对日举行了一些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比如,1941年夏季的盐阜反“扫荡”作战,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部队,一个月作战135次,共歼日伪军3800余人。粟裕的新四军一师部队,在苏中曾组织过对日军的“十团大战”。1944年3月的车桥战役,更是新四军对日军主动发起的较大规模攻势作战。它标志着华中敌我相持的战略平衡从此被打破,从此揭开了华中地区对日军率先进行战略反攻的序幕。透过这些战役来看,新四军打的不少仗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并非都是小打小闹。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反映新四军影视文学作品时,要尽量多拍一些打鬼子的优秀作品。实际上,车桥战役等打鬼子的真实抗战题材,编导架构好了,其故事性、可视性远超《血战台儿庄》《八佰》等。

2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4-10-09 18:48

    16亿也会引导余孽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