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旋律电视大剧《上甘岭》在央视黄金档的热映,一时间又把军迷们的关注点,聚焦到这场曾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战役上来。然而,由于对档案史料的综合性研究不够,由于人们对这场战役一直以来的固有思维,由于电视剧一些人物和剧情与真实的脱节,致使出现了不少认知和架构方面的错位。这也直接导致了电视大剧出现了不少值得商榷的剧情和桥段。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本着客观唯物的态度,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探讨。
第一,关于上甘岭战役一开始比较被动的问题。
《上甘岭》电视剧中,透过敌我双方主将范弗里特和秦基伟的视角,诠释的是双方都对这场即将爆发的战役高度重视,都亲自去勘察地形,都亲自指导拟制作战方案。俨然仗还没打便拉满架式。实则并不是那么回事。
从美军来讲,范弗里特虽对打这一仗比较积极,但他批准的作战方案只是作战5天左右、伤亡不超过200人的小规模战术行动,作战目标是拿下上甘岭的两个小山头。范弗里特还认为,如攻占上甘岭的这两个小山头,可以使志愿军“后退1250码,即1367米”。透过范弗里特的评估,至少可以得出,美军对上甘岭这场作战的规模,预先并没有扩大和升级的打算。
而从我方来讲,15军当时将作战整体防御重点放在上甘岭西面的四方山方向。作战准备重点则放在上甘岭东面的注字洞南山反击上。因为该处有敌一个加强营,在此之前志愿军还从未有过反击一个加强营得手的战例。为此,15军上下憋足了劲准备创造一个奇迹。当时,15军已把军的主要炮兵力量都调集到注字洞方向,甚至还把上甘岭537.7高地的一个加强排都给抽调走。显然,15军重点聚焦的是注字洞而非上甘岭,以致于让敌军打了一个突然袭击,致使战局一下子陷入被动。
之所以面对敌军的突然袭击,上甘岭山头我两个连的守军还能顶住敌人的“三板斧”,甚至还能不时反击敌人:一是有预先即设的坑道,凭借这些坑道至少可支撑三五天的作战;二是有预先的防御方案,即便与上级失联照样能够组织独立的反击;三是有顽强的战斗意志,15军入朝作战一年余已摸索了不少对敌作战经验。以上这些是上甘岭战役初期能够稳住阵脚,最终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因素。
第二,关于上甘岭战役的指挥链问题。
我们看一下抗美援朝战史和15军战史,并不难发现上甘岭战役的指挥链还是很明晰的。整个战役的统一指挥是以邓华为代司令、杨得志为副司令的志司,下位是以王近山为副司令的3兵团,再下位是以秦基伟为军长的15军及其所属的师团营连。后期战役因12军副军长李德生的前指成立,15军的下位便成了该前指,并由该前指统一指挥上甘岭方向上的战事。
如果说上甘岭战事爆发的最初几天,主要由15军来组织指挥的话,那么等到战役扩大12军的部队也投入作战后,再仅靠15军这一级指挥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3兵团的指挥也都受限。比如,“将刚从金城地区撤下来,正按计划转移至谷山地区整补的第12军,由第20兵团归还给第3兵团建制,作为该兵团预备队”,像这种军级单位的归建权限肯定都在志司。还有上甘岭战役那么多的炮兵力量,包括喀秋莎火箭炮部队都上阵,调动和指挥这些部队的权限同样也都在志司这块。另外,根据战史和秦基伟日记记载,邓华在作战期间曾亲自给15军下了不少指示,有时还亲自给秦基伟打电话指导作战。
有鉴于此,电视剧中把战役总指挥志司这一层给淡化,甚至总指挥邓华都没什么着墨。我们看一下电视剧结尾的演职人员排名,邓华的排名竟在几十名之外,连敌军的几个配角演职人员都排在邓华的前面。如果换作志司司令是彭德怀,还会这样吗?
关键是指挥链缺少了总指挥这一“龙头”,显得上甘岭战役指挥体系有些紊乱。导致一会是军长直接指挥到连长,一会是军作战参谋什么都能越位指挥的错位与乱象。这些不当的处理与架构,显然给主旋律电视减色不少。
第三,关于上甘岭战役军作战参谋段显峰的虚构问题。
从影视艺术角度来讲,虚构一些英雄人物串联剧情无可厚非。但这种虚构,刻画好了可以扩大艺术张力,而稍有闪失又很容易遭到反噬。具体到电视剧中15军军部作战参谋段显峰这一角色,总体感觉,与真实的历史脱节和错位太大。至少有以下几个不太可能:
一是军事学院的教员突然跨大单位调到抗美援朝前线不太可能。当时刘伯承院长煞费苦心从全军遴选优秀教员,他怎么会放走段显峰这么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员呢。
二是如此年轻竟有那么多的技能包不太可能。实践出真知,没什么经历只是书本上的那点知识,却在打仗这样的真刀实枪中游刃有余,并且无所不懂、无所不能,这实在是令人费解的。
三是在军部与连队之间来回转换角色不太可能。军司令部优秀作战参谋本来就凤毛麟角,军首长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通常都离不开他们,怎么段显峰可以经常玩消失呢?
四是把段显峰这个军部作战参谋硬性嵌入老8连当副连长不太可能。我们可以遍阅一下抗美援朝时期的连长形象,他们大抵知识不多但实战经验丰富,成长的路径都是从班排长再到连长。而让一个秀才突然到最前沿的连队指挥,无异于赵括式的纸上谈兵。这一点,反倒是老电影《上甘岭》中的张连长刻画得更贴近真实。
垃圾导演
最不可能的是一个战士介绍自己是广东深圳的!应该报广东宝安!导演垃圾了!
昨天剧情里,还出现了美国大片风语者里的情节,搞侦察通话温州话也上来了。真神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之前的打算,并不代表以后想法。现在很多人都把上甘岭战役 ,说成美军当时只想拿下主阵地前的两个小山头。
有名有姓的真实英雄你不加工塑造,弄个虚构人物贯穿全剧,两个军的战斗,只突出了一个军,把视角放在指挥上突出指挥官,不如放在基层官兵身上!这个剧不叫上甘岭还算不错,爱咋编都行!但起名叫上甘岭,就不可以胡编乱造!
没开美军的挂,防御方怎么能做相应提前部署
一个商业片蹭了爱国这碗饭罢了
该神剧是典型挂羊头卖狗肉,披着历史剧外衣名字,实则在拍戏说,神话,如同拍《康熙王朝》展现那段恢宏历史,主人公却搞出一个韦小宝式人物,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上天遁地夸张式层度,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壮举……美其名曰身集志愿军各英雄于一身代表人物?韦小宝可以帮衬摔跤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作乱,捣毁吴三桂,平定云南边疆的突出贡献,为大清收复宝岛湾湾也离不开韦小宝突出贡献,举荐的短暂落魄怀才不遇,却有对海战经天纬地的大材施将军,韦小宝收复宝岛功绩堪比超姚督…韦小宝通过高超泡妞手法,成功追到教主夫人,直接帮了小皇帝灭了神龙教,扫除东北龙脉之地长期危机,又立下盖世奇功,甚至对解除罗刹国老毛子入侵危协,都有韦小宝立下不朽奇功,当然还有五台山救太上皇,及赶走识别假太后,智救佟太后的超级壮举立下功,当然也可以吹韦小宝是康熙那段恢宏历史中集各能臣和猛将及江湖术士英雄于一身的代表人物集中体现,段参谋确实是如同金庸先生笔下韦小宝式人物……,却出现在国人铭记引以为傲的近代伟大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之中……?该剧应改名《段显峰传奇》或《秦军长与段参谋》凸现出类似东北二人转所谓艺术构造或许更合适……
这是国内战争剧的传统
放心了,三兵团张参谋长加强到十五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