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咱们的眼前是故宫最核心的建筑——太和殿,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
相信每个被导游带着去过故宫的朋友都听到过这样的解说词,这是关于太和殿总体外观的一段描述,粗粗看起来好像挺专业的,没啥毛病,可小君想问问大家:
“什么叫面阔十一间,什么又叫进深五间呢?”
额。。。,这不就是说太和殿有十六间房吗?11+5=16?
其实,大家都误解了,这“面阔”和“进深”分别是古建筑的专业术语,表示的是单体建筑的长度和宽度。
额。。。,那为什么古人不用长多少米,宽多少米来表示呢?非要用个面阔多少间,进深多少间?
据史料记载,至少在北魏之前,古人是不用“间”这个概念来表示建筑物的长宽,比如秦朝时,就用的是“丈”、“步”:
“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而对于“间”的记述,最早是在宋代《营造法式》明确规定的。
那么,啥是“间”呢?很简单,即四根柱子围合起来的空间就叫一间(如下图)
再简单点,当你看建筑物时,面朝着你的一排柱子,两根相连的柱子就组合成“一间”:
所以,咱们在看太和殿时只要数数有几根柱子就知道有几间了。
好了,说完了就“间”,那啥是面阔和进深呢?这个就更简单了,在《清式营造则例》里规定过:“间之宽称为面阔,之深称为进深。”
额。这个解释稍微专业了点,通俗来说,面阔就是你面对着的古建筑的那些间的数量,进深就是你一步步进入古建筑时你身旁略过的那些柱子的数量。
再简单点,就是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
哈哈,说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觉得古代建筑师们简直就是“匠人+文学家”的集合体啊,一个很简单的长和宽,竟然用了那么美,那么形象的“面阔”和“进深”两个词,同时用“间”来表示米,让人一目了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