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病逝,这一悲痛的消息瞬间让大街小巷笼罩在悲痛之中。
在大家的认知当中朱德,朱老总的身体一向是不错的,所以认为朱德的病逝与工作太劳累有关系。
但是在朱德去世多年后,朱德的女婿在采访当中透露出了一个关于朱德的生活习惯。
开国领袖朱德幼年的时候过得很苦,他出生在四川,家中没有什么富余的粮食,甚至连盐都吃不起。
家中的穷苦让朱德从小就没有吃到过什么好吃的东西,别说炒素菜了,能用盐块清水煮一煮菜叶都算是奢侈。
家里想要养活朱德实在是困难,正好朱德的伯父和伯母一直没有孩子,这也成了两位的心病。
由于没有孩子,两人便想着过继一个孩子到身边,朱德就成了两人看好的孩子。
朱德家庭条件不算好,再加上朱德从小就听话懂事,伯父伯母很是喜欢,于是和朱德家里提了过继的事情。
朱德的家中自然舍不得孩子,但是跟着原生家庭肯定是不如找个养父母,这样也能过上点好日子。
于是朱德很快就有了养父母,虽然朱德的生活变好了,但是生活也不是变得十分富裕。
只不过是能够吃得饱了,养父母很是辛苦,家中的钱不算多,但是为了朱德也是拿出积蓄让朱德上学读书。
为了供养朱德读书,养父母为了赚钱变得十分辛劳,这一切都被朱德看在眼里。
朱德很是感恩自己的养父母,如果没有自己的养父母,自己也不会读书识字,在朱德心中早就做好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自己的养父母。
朱德的家人希望朱德能够好好学习,希望以后能够当一个大官,这样就能吃喝不愁了。
不怪当时的人这么想,当官的人剥削百姓,从精瘦的猴到膘肥体壮的猪全靠吸血老百姓。
朱德的家人很想让朱德成为这样的人,但是朱德并不这样认为,朱德痛恨官僚阶级的剥削,他不愿意成为自己痛恨的样子。
于是朱德瞒着家里人在报考学校的时候选择了一所师范学院,这也是朱德人生新的开始。
朱德报的这所学校让家里十分不满意,唯一赞成自己的就是养父,所以当朱德要离开家去上学的时候只有养父送了自己几里路。
养父将朱德看成亲生的孩子,朱德心中感慨万分,他心疼自己的养父,也敬爱自己的养父。
在大学毕业后,朱德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到一所小学担任了一名体育教员。
在朱德的心中有着一个理想,他想通过教育改变当下,想通过教育拯救国家。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在努力了很久以后都没有见到大的成效,于是朱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放弃现在的生活。
他想着既然教育不能改变现状,那就弃笔从戎,文行不通,那就来武的。
他想加入当时十分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但是手中的钱不多,一路上想要过去还差了不少钱。
于是朱德便找到了朋友借了一些钱,这些钱,朱德便直接前往了云南。
朱德的决定让家人难以接受原本有着稳定的好生活,为什么又要放弃,但是这是朱德心中的目标与理想,不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
于是朱德在路上走了两个多月,终于到达了云南,随后在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学习。
毕业后便留在了讲武学堂担任教官,朱德的能力很强,思想先进,先后参加了反清斗争以及反对袁世凯的战争。
在这两场战争中,不仅仅增加了朱德实战经验,还大大的提升了朱德思想。
1917年,这一年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也是这一年,世界上出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朱德决定要到国外去学习,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他身边有着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志那就是孙炳文。
孙炳文的一封信将朱德与共产党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屡建奇功朱德登上了井冈山,找到了共产党,为国为民,一心为党和人民所奉献。
1926年,朱德在接受到组织的任务后,前往了上海与陈独秀进行了见面与交谈。
随后朱德便接到要前往四川万县参加北伐革命,在第二年,朱德又转到了国民革命军第3军工作。
在当年的7月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南昌起义的革命工作,在经过紧张危险的运营下朱德带领部队成功向湘南进发。
在长征的途中,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残忍的围追堵截,整个长征的途中危险重重。
而朱德在面对敌人的时候,由于情报出现了出入,导致了朱德所在的队伍要面临6个团的兵力。
寡不敌众,情况紧张,如果这道包围圈没有突破成功,那将是对我党致命的打击。
朱德在分析清楚形势后,便攥紧拳头,拿起身边的枪,做好作战准备,时刻准备着上战场。
当时的朱德已经年过五旬,虽然朱德的身体健朗,但是真要提枪上阵实属不妥。
一个是朱德的年龄太大了,还有就是朱德可是指挥席位,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了指挥位是万万不行的。
毛主席在见到朱德要提枪上阵杀敌的阵仗,赶紧拉着朱德,想劝一劝朱德,表示朱德所面临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朱德很是器重毛主席,但是在这个关头,朱德并未听从毛主席的,而是对着毛主席说:“老伙计,总司令要给出一个榜样,向死而生,冲出敌人包围圈。”
朱德一身正气难当,毛主席见到后都不禁赞叹朱德的大无畏精神,于是便听从朱德的,向死而生。
在得到毛主席肯定的眼光后,朱德心中更加的坚定,拿起冲锋枪,与战士一同冲在最前方,上阵杀敌。
朱德虽然已经年过50,但是这枪拿得是比年轻的战士还要稳,这枪口对准的敌人纷纷倒下。
朱德的精神感染到了每一个战士,战士们提起了士气,每个人都迸发出了以一敌十的精神。
在一场激烈的对抗当中,我方撕开了包围圈的一个口子,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有了口子后,便开始重点攻击此处,终于在坚实的包围圈中,我军冲了出去,保留了珍贵的革命火种。
朱德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毛主席对其也是十分器重,对朱德的称呼也是“朱老总”。
曾经还发生过一次小插曲,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苏联生活学习,在1946年飞回了中国。
毛岸英在回国后不久就遇到了朱德,毛岸英与朱德遇到后便称呼朱德为“朱德同志”。
毛主席在得知后十分生气,便找到了毛岸英,训诫其有些目中无人,我行我素了。
毛岸英在被训诫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长时间在苏联,苏联一直叫同志,但是现在自己已经不在苏联了。
自己的父亲毛主席都尊称朱德为“朱老总”自己直呼其为“朱德同志”显得确实没有礼貌,于是毛岸英赶紧改口,谨言慎行。
这也看得出毛主席与朱德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与毛主席最后一次见面,让人能够感受到两个强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1973年,朱德参加了中央军委会议,在这场会议上,朱德见到了尊敬的毛主席。两人见面后大步上前,紧握对方双手,毛主席很是惦念的询问朱德是否还好。
毛主席在这里称呼朱德为红司令,因为在当时有很多人都说朱德是“黑司令”。
毛主席很是不高兴,便向大家强调,朱德是红司令,甚至两人见面的时候称呼也是红司令,可见毛主席对朱德的信任。
毛主席讲话幽默,还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毛主席的幽默也让两人度过了一次愉快的谈话,但是这次谈话,竟然是两人最后一次的见面。
忧心工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举国悲痛,周总理的离世让全国都笼罩在悲伤当中。
这一消息也是传到了朱德耳中,朱德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算太好,但是还是坚持到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送别。
周总理的去世对朱德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这也让朱德有一阵的时间心情不佳,食欲不振。
而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是不算好,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因身体原因都未出现。
这也让朱德倍感担忧,朱德的担忧都体现在了工作上,他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工作。
每天除了看文件就是处理工作,一刻也不让自己休息,当时的朱德已经是年迈得需要拐杖才能行走。
为了激励自己,朱德在平常休息的时候还会写写字,在朱德家中的房间中有着朱德亲手写的四个大字“革命到底”。
这四个字也是时刻的激励着朱德,以及每一个见到这句话的人,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在朱德辛劳的工作中,不小心感冒了这感冒本来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并发症。
这一病,朱德便无法再从病床上起来了,但是在病床上依旧不忘记向秘书询问工作上的事情。
当年的7月6日,朱德,朱老总因病离世,这是我党再一次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朱德去世后,很多人都认为朱德身体一向硬朗,如此突然的去世一定是因为工作太累的原因。
在朱德离世多年后,一个对朱德女婿的采访中,朱德女婿刘铮曾经透露出了朱德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习惯。
刘铮还时常因为没有劝诫朱德改掉这个习惯而感到自责。
朱德的女婿刘铮,与朱德女儿是自由恋爱,两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心中都是向着一个方向。
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刘铮没有任何的架子,记者只要是有问题刘铮都会认真回答。
对于自己与爱人的故事刘振很是喜欢和大家分享两人在年轻的时候一些青涩且坚定的故事。
在提到自己的岳父,朱德的时候,刘铮脸上的自豪与敬佩更是藏不住,滔滔不绝的说起了当年朱德朱老总的故事。
但是说到最后,刘铮脸上的笑容在慢慢的消失,因为他想到了朱德去世的原因。
刘铮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老人家过世和他的一个习惯有关,说起来,这件事情我也有责任,不然的话,老总说不定能活到100岁。”
这句话引起了注意,朱德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习惯,又是什么样的习惯会让朱德的寿命变短?
其实这习惯还是和工作离不开,朱德在工作上展现着一个优秀军人的素养。
前文我们曾经提到过,朱德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尤其是在接见外宾的时候,更是会注意到很多。
根据刘铮的回忆,朱德每次接见外宾的时候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现场。
而这半个小时所要消耗掉朱德的精力是巨大的,但是为了不丢中国的脸,为了塑造中国的形象,朱德每次都会坚持早到。
其实刘铮也劝过朱德,但是由于一次接见中,宾客早早到现场,自己却是整时整点到达现场,这也让朱德十分恼火。
于是朱德又回到了之前每次提前到达现场的状态,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德在接待室被冷气吹了一个多小时。
也正是因为这冷气,朱德才感染了感冒,引发并发症,每每说到这里刘铮都十分懊悔,没有劝住朱德。
但是就算是朱德当时知道,朱德也还是会坚持早到现场的,因为在朱德的身上有着军人坚韧不拔的毅力。
结语朱老总的人生是传奇的,戎马一生,为国为民。
向朱德,向先烈们致敬!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侵则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