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胡志明预写遗嘱:越南将主宰印支!我国为何对此不满?

来自外星的波克一 2024-11-04 01:30: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纸遗嘱不仅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

胡志明,这位越南革命的领袖,在去世前五年便预先写下了一份充满远见的遗嘱。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遗嘱中他对越南未来的设想却引发了我国的强烈不满。

胡志明为何在遗嘱中提及要让越南成为主宰整个印支地区的强国?

而我国又为何对这份遗嘱如此敏感?其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利益冲突与历史纠葛?

尘封的秘密,遗嘱中被篡改的真相

胡志明,这位带领越南人民浴血奋战数十载的传奇领袖,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一份饱含心血的遗嘱。

然而,这份遗嘱却没有完整公开,反而成为了党内权力斗争的筹码。据传,早在1965年,胡志明就已经开始了遗嘱的撰写。

当时的他,对越南未来充满憧憬。在遗嘱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让越南成为主宰印支半岛的强国。

然而,这一雄心壮志,却遭到了作为兄弟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不满。

在双方的博弈之下,这一充满争议的表述,最终没能出现在公开发表的遗嘱版本中。

公开发表的部分遗嘱,主要涉及到了5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实现民族解放、达成国家统一。

“无论碰到多大的艰苦困难,我们人民也必将获得完全胜利。美帝国主义必定要从我国滚出去。我们祖国必将获得统一。南北同胞必将欢聚一堂。我国将获得崇高的荣誉:一个小国英勇地战胜了两大帝国——法国和美国,并为民族解放运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保持党内团结,携手一致向前。

“我最后的希望是:我们全党、全民团结奋斗,为建设一个和平、统一、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越南而奋斗……”

第三,助力兄弟党之间重归团结之态。

“我希望,我们党将积极活动,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有情有理地为恢复兄弟党之间的团结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国内的杰出干部应当参与培训。

第五,死后遗体火化,不搞葬礼,骨灰撒在越南南、中、北三地。

胡志明去世后,亲中派黄文欢被亲苏派黎笋取而代之。

1981年,已流亡海外的黄文欢公开指责黎笋篡改了胡志明的遗嘱,称胡志明生前一直支持中国,反对修正主义。

他指出,遗嘱中那句“对各兄弟党之间的不和感到痛心",根本不是出自胡志明之手,而是黎笋的添油加醋。

作为胡志明的亲密战友,黄文欢对胡志明的为人和想法了如指掌。他笃定地表示,胡志明虽然没有公开与苏联对立,但他内心支持中国的立场。

这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绝不会如此顾左右而言他,更不会用“痛心"这样骑墙的字眼。

然而,作为流亡人士的黄文欢,他的话语又能有几分可信度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之争已成过眼云烟,胡志明临终前究竟更倾向于谁,似乎也已不再重要。真正引人深思的,是他是否真的怀揣着让越南称霸印支的梦想。

基辛格与李光耀,外交家眼中的真相

基辛格,这位因调和越南南北对立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国务卿,对越南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

他在其著作《论中国》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越南绝非任何国家的傀儡,而是一个为独立而战的民族。

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越南主导的印支联邦,让越南在东南亚扮演类似中国在东亚的主导角色。

基辛格认为,美国和中苏都低估了越南的野心,错误地将其视为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然而,越南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只为自己而战。

基辛格曾于1973年访问河内,亲眼目睹了越南对其盟友们潜在的敌意。

当时陪同他参观的,正是后来与他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越共领导人黎德寿。令基辛格惊诧的是,黎德寿竟然重点向他介绍了越南与中国斗争的历史。

这不禁让他感叹,越南人对北方邻国的猜忌和抵触,已经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

然而,越南人的民族性格中,却同时交织着矛盾的两股力量。

一方面,他们吸收了源自中国的儒家文化,培养出一批儒学精英;另一方面,他们却对这个北方大国怀有一种疑神疑鬼的警惕。

在基辛格看来,正是这种区域中央王国的心理,驱使着越南在历次印支战争中对老挝和柬埔寨领土的肆意侵占。

与基辛格的看法不谋而合的,还有新加坡国父李光耀。1978年,李光耀曾与中国领导人小平进行过一次促膝长谈。

小平向他透露,越南多年来一直怀揣着成立中南半岛联邦的美梦,连胡志明本人也不能免俗。中国对此自然无法苟同,因此成为了越南实现野心的最大障碍。

小平甚至预言,一旦越南得逞,他们势必会逐渐扩大影响力,为苏联的全球战略提供助力。

由此可见,胡志明的印支称霸之梦,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切实的政治考量。在这盘大棋中,中美苏三方都在精心布局,试图左右游戏的走向。

红色高棉的担忧,越南扩张的前奏

对于越南野心勃勃的一面,作为邻国的柬埔寨恐怕最有发言权。

在越战时期,越柬两国的共产党人曾并肩作战,对抗美国扶植的政权。

然而,红色高棉的领导人波尔布特始终对越南心存戒备,担心他们正谋划着建立一个由越南主导的印支联邦。

1975年,随着亲美的朗诺政权倒台,红色高棉迅速在柬埔寨夺取了政权。他们开始清洗党内亲越派系,并公开与越南为敌。

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1978年底,越南以自卫为由,出动20万大军,对柬埔寨发动了全面进攻。

仅仅一个多月,越军就攻占了金边。此后的十一年间,他们的军队一直驻扎在柬埔寨领土上。

直到1990年,在苏联解体、国际局势剧变的大背景下,越南才不得不完成了最后一批撤军。柬埔寨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在1993年恢复了君主立宪制。

一纸遗嘱,三方博弈背后的权谋

由此可见,胡志明遗嘱中关于“主宰印支"的想法,绝非无稽之谈。他到底有没有在遗嘱中写下这样的内容,已不得而知。

但从黄文欢的控诉、基辛格的观察、李光耀的谈话,再到越南后来对柬埔寨的侵略,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位伟大领袖的内心深处,确实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宏图大略。

然而,这个雄心壮志,注定要经受中美苏三方博弈的洗礼。

中国对其不满,美国对其忌惮,苏联则在暗中推波助澜。胡志明也许没有料到,他的一纸遗嘱,竟然成为了牵动三国利益的导火索。

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黄文欢和黎笋针锋相对,原本亲密无间的战友反目成仇。胡志明留下的政治遗产,被肆意篡改、争夺。

而他生前的理想和抱负,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人世间的纷争,往往源于利益的纠葛。一代伟人胡志明用毕生的精力,带领越南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

但在他谢世之后,他的理想却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胡志明未竟的事业,终究还是要由后人去完成。

0 阅读:6

来自外星的波克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