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背后的阴谋女娲入局灭人皇人类彻底沦为神的“奴隶”?

多维怪谈啊 2024-08-31 22:00:44

欢迎收看多维怪谈,这期开始我们每周更新封神原著系列的解说,解说会结合原著、以及更早的元刊《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史记》等书籍,为大家深入解说封神以及真实历史还有封神整部小说更深一层的核心,预计先做5-8期,如果大家喜欢看那就固定每周1-2更给你们下饭哈,期间其他节目不影响正常更新,那废话不多说,我们这就进入正题。

相传,大禹治水有功后,受舜帝禅让,成为天下共主,又将天下分划九州,大禹的儿子建立夏朝,夏朝又传17世(不算后羿和寒浞)后至夏桀,夏桀荒淫无道,不听忠言,慢慢失失去了民心,周遭诸侯小国也纷纷伺机而动。

而在诸多诸侯中,属商部族的实力最强,商部族开国于成汤,成汤是子契第十三世子,传说子契是帝喾的儿子,辅佐尧舜有功,后受封地,是商的第一位始祖,传至成汤时,由于成汤的仁德,周围大小诸侯都推举成汤作为伐夏联盟的领主。

关于成汤的仁德,还有一个故事:

话说一日,成汤在野外闲游途中,忽见一人在四面张网捕捉鸟兽,只见那人边张网边祈祷道: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四面八方的鸟兽都掉进我的网里来吧!“成汤感慨,于是将网扯开了三面说道:你们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不想活命的,你就往网里来吧。那人一听成汤这么说,于是心生感触,感动于成汤的仁德。

这个故事出自于《史记.殷本纪》,在《吕氏春秋》里也有记载,稍更详细一点,还有《马王堆帛书》也有成汤网开三面的记载,不过鸟兽换成了鱼。

《周易》也用成汤解网的典故来解释卦辞“王用三驱”,意思圣人的仁德不仅仅是感化万民,还要对大千世界的禽兽鱼鳖、一草一木都怀有仁德之心,这样的人才能够得天下。

总之,这件事也传到了诸侯们耳中,大感于成汤的圣德,于是立成汤为伐夏首领,后跟随成汤灭了夏朝,商朝正式建立。

商朝后又传17代30王后至寿王-殷受,因其有托梁换柱之力,后被丞相商容、上大夫梅伯等人进言至帝乙,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30年而崩,托孤于太师闻仲,寿王即位,名曰纣王。

那么纣王接手殷商时,殷商什么样呢?

“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东西南北四大诸侯-东伯侯姜恒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又各自管理地方200小诸侯,共计八百镇诸侯,这八百诸侯对纣王那是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纣王后宫三人:“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肇庆宫妃杨氏,这三宫后妃,又是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整个殷商,帝王贤明、妃子贤淑、臣子忠心、国力强盛,周遭小国无不臣服,殷商百姓也是人人有活儿干,各个有饭吃,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样的一个殷商,任凭交到谁的手里,也不至于一世而亡,历史上一世而亡的,不算中间出现篡权的朝代的话,只有隋朝和秦朝两个,当然隋和秦的情况和殷商又不一样,这里不多说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殷商,在纣王即位时,又是什么样呢?

商王朝自成汤后,经过了十个帝王后,自仲丁起,一直到盘庚,国力已经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为什么?一方面是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长年累月的战争,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由于商王朝自身的继承制度导致的。

众所周知,古代封建王朝,立太子和废太子都是大事,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朝堂的权力争夺,而一旦朝堂不稳,就很容易连锁效应,严重的直接危及帝国稳定。

而商王朝是什么制度呢?是嫡长子即位和兄终帝及制度的共同的即位制,优先继承权是弟弟,没有弟弟才是儿子,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是共识,比如:成汤的第三子卜丙(外丙)继承了王位,卜丙的弟弟子庸(中壬)又继承了卜丙的王位,到了太甲又是子承父。

一直到了仲丁,这样兄兄子子的即位关系矛盾到达了顶峰,开启了长达百年的九王之乱,外有各部落叛乱、内有联合外敌夺权阴谋,而周边的原本拥立成汤为共主的各个诸侯,看到了商朝的内忧外患、国力衰败,也纷纷不来朝拜,伺机而动,一直到了盘庚即位时,商王朝可以说已经是摇摇欲坠了,盘庚不得不开启了迁都。(九王之乱由于史料很少,所以史学界尚有争议)。

当然盘庚迁都的原因不止由于朝堂的权力斗争,还有重整王室奢靡风气、躲避少数民族、农业耕种、洪水等等。

再经过了武丁中兴,短暂强盛过后,由于长期与少数民族的作战,再加上巫教的崛起等等种种原因,到了纣王太爷爷武乙时,商朝的国力已经又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与九王之乱时不同的是,这时候西方一个部族由于长期为商王朝征伐少数民族,又历经了几代英明君主,逐渐开始强大了起来,慢慢成为了商王朝最大的一个隐患,这就是-周部族。

于是,从纣王的爷爷文丁起,商王朝就已经忌惮起了周部族,尤其是周部族擅自征伐吞并少数民族和其他小部落的举动,更是让商王朝更加担心,于是纣王的爷爷文丁以嘉奖为名,将周部族首领,也就是西伯侯姬昌的父亲-季厉叫来了都城将其囚禁,后杀害。

到了纣王的父亲帝乙即位方第二年,周部族就开始发兵攻商,不久,西部的昆夷部族也发兵攻商,而在东南面,江淮地区的夷方、孟方、林方等部族也开始联合,大有夹击商朝之势。

为了安抚周人,帝乙不得不将妹妹嫁给姬昌,以求缓解周人的仇恨,而姬昌也就此收兵,两家重归于好,不过这个重归于好,当然只是暂时的,周灭商,至少从季厉被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后来根据周人《易经》所记载挂辞“帝乙归妹”的释挂也承认,姬昌认为灭商时机未到,所以接受联姻重归于好。

当然,就算季厉没被杀,随着周的强大,商的衰弱,难道周就不会灭商了吗?所以问:假如你是纣王的爷爷,手下有周这么一个强大的部族,你既需要他帮你稳定西方边界,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又对他经常擅作主张的吞并行为感到忌惮,关键是他每次吞并了其他部族以后,还会献上战利品给你,你是赏他还是罚他?你怎么办?

再问,这时候你是纣王,你爷爷杀了别人爷爷,别人来打你,你父亲为了求和,把你姑姑嫁给了来打你的人,争取到了和平,随后你上位了,你会怎么做,你该如何破局?一、是相信大家已经放下仇恨,成为了相亲相爱一家人,还是二、抓紧发展,巩固政权、解决东南方不那么强但老爱偷家的小部落,最后撕破脸决一死战呢?

如果你选二,那么你和纣王的选择一样,而纣王即位后,确实也是如此,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所以说了那么多正史,再回看小说中所写,纣王即位时的:臣子忠心、国力强盛,周遭小国无不臣服,就有点胡扯了,为纣王镇守朝政的栋梁之材:闻仲、黄飞虎、纣王那些贤良淑德为他统管后宫的原配:姜氏、黄氏、杨氏,全是小说虚构的,当然,它是小说,没有故事里这些虚构的人物,就没有后来东伯侯、黄飞虎反水的为妹报仇的动机。

那为什么要把纣王即位时的商朝写的那么国泰民安、强大富足、君贤臣忠呢?为了突出两个字-天命,也是《封神演义》整本小说的核心-宿命论,一切都是注定好的,人世界万物,小到一言一行、大到王朝更迭,不过都是上天的棋局,但是与《西游记》不同的是,这场棋局也只不过是一出戏,棋局本身也是注定好的。

而推动这一棋局的第一手落子,就要从女娲开始说起,让我们回到小说。

一日,纣王早朝登殿,文武百官齐聚朝堂,百官中只见一人出班,此人便是帝乙时的重臣-丞相商容,说道:明天三月十五,是女娲娘娘诞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喜香。

纣王反问道:女娲有何功德,要让我亲自去给她上香?商容回答道:女娲是上古圣德神女,是庇佑苍生的正神,上古时共工氏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彩五色石补天,救苍生以水火,我们祭祀女娲娘娘,国家才能风调雨顺。纣王准奏,于是第二日纣王携满朝文武,往女娲宫去了。

场面有多大呢,纣王驾车出了朝歌南门,从宫殿到城门的所有百姓,家家户户焚香设火,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由武成王黄飞虎带领,浩浩荡荡,往女娲宫去了。

作者作诗道:

天子鸾舆出凤城,旌旄瑞色映簪缨。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

堤柳晓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预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

这不去,也就罢了,这一去,让商朝气数到头的第一手棋,就摆下了。

纣王到了女娲宫,只见殿宇整齐,楼阁丰隆,五彩金装,极为华丽,女娲雕像前立金童玉女一对,香炉里供奉女娲的香火升起袅袅紫雾,一片祥瑞。

忽然间,女娲宫外吹进一阵怪风,又正巧将女娲雕像的幔帐吹了起来,现出了女娲的真容,纣王一见,神魂飘荡,只见女娲:国色天姿,宛然如生,是蕊宫仙子临凡,是月殿嫦娥下世。纣王看着女娲像出神,感慨道:我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即使三宫六院加一起,也没有这样的美貌啊。

于是吩咐左右赶紧拿来文房四宝,写下了封神里的著名“淫诗”,这首诗怎么写的呢?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诗一作毕,商容第二次出场了,说道:陛下,女娲是上古正神,我让你来祈福是为万民祈福,为我大商风调雨顺祈福的,但是陛下你作此等淫诗,亵渎女娲,会遭天谴的,赶紧拿水把诗擦了,万一被老百姓看到,会觉得陛下毫无德行。

纣王一听,说道:我见女娲娘娘容貌绝世,作诗赞美而已,怎么不行了?再说,我乃是万乘之尊,留诗赞美娘娘有何不可。

纣王说罢,一挥手,众官只得默默随纣王回宫。

且说天上,女娲娘娘方从火云宫驾青鸾鸟朝贺而回,这火云宫是火云三圣所居之所,三圣分为别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以及人皇轩辕,在封神小说中的神农指的是炎帝,这个三圣的说法出自于我们都知道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三皇在历代的古籍记载中都不一样,《楚帛书》、《史记.秦始皇本纪》都记载为:天皇、地皇、泰皇,其中太皇最贵。

注意啊,史记开篇是以三皇五帝的五帝开篇的,三皇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本纪中,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与李斯等人商议帝号,原文记载李斯说道: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当然大家可以理解为李斯等人讨好秦始皇的,所以说泰皇最贵,泰皇就是人皇,秦开始也就是皇帝。

到了东汉,三皇去掉了人皇这一说,改为了:伏羲、女娲、神农;也有改为燧人、伏羲、神农的,总之,就是把人的地位相比与传说里的神降低了。

而《封神演义》所采用的:伏羲、神农、轩辕,则是更晚的儒家入门必读《三字经》中的说法了。

回到小说,女娲回宫后,金童玉女方礼毕,女娲一抬头便看到了纣王所作的诗,大怒骂道:这个殷受真是一个无道昏君,不想着修身立德保天下,反而写诗亵渎我,想着成汤创立殷商也有600年了,气数也该尽了,看我怎么弄他。

于是,女娲转身驾青鸾鸟便往朝歌去了。到了朝歌,女娲俯身一看,只见纣王宫殿两道红光冲天,女娲心理一紧,知道殷商气数还未到,尚还有28年,自己不敢有违天命,只得愤愤回到了行宫,回到行宫后的女娲越想越气,还是不甘心,于是拿出了法宝-招妖幡,一阵施法后,天下群妖都来到了女娲行宫前拜倒听旨,女娲吩咐童子说道:让他们全退下,留轩辕坟那3只妖精进来,这三只妖精,分别是:千年狐狸,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

随后女娲对这三妖说,殷商气数快亡了,岐山将出圣主,你们仨可以幻化成人去纣王身边诱惑他,暗自帮助武王伐纣。三妖领命,女娲不忘继续叮嘱道:切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修成正果。

从商容劝纣王参拜女娲宫,到女娲说殷商气数已尽,命三妖诱惑纣王,霍乱朝歌,全都发生在短短一天内,纣王早朝时,商容进言让纣王参拜女娲,而纣王的反应确是反问:女娲有何功德?

假如如商容所言,女娲乃上古正神,护佑殷商,那么作为王子的纣王怎么可能完全不知道呢?女娲诞辰,必然是殷商的重要祭祀日,肯定满朝文武会都跟着父亲帝乙祭拜女娲的,但是纣王的反应确是:有什么功德,要让我祭拜她?

由此可见,纣王祭拜女娲,是第一次,之前的殷商,至少在帝乙时期,根本没有过这样的祭祀仪式,而历史上的殷商祭祀的是谁呢?

根据目前已破译的殷商甲骨文,殷商时主要祭祀为:自然神、祖先神以及昊天上帝,这个昊天上帝是谁呢,在殷人的观念里,昊天上帝是一个不可言说的存在,是至尊神,天下神,记载为:方外性、非烟火神、非民族神,可以理解为更远古时期人类的图腾、日月崇拜;祖先神那不用说了,是殷商历代先祖,当然了殷人的祭祀仪式是很残忍的,这个这里不多说了。

那么小说中为何要让商容进言拜女娲呢,因为这是灭商棋局的第一步,为何要灭殷商呢?从小说的角度来说-天命、宿命,殷商的灭亡和纣王的昏庸无关,和调戏女娲也无关,是必须让纣王昏庸,必须让纣王调戏女娲,这也是商容进言忽然让纣王参拜从未参拜过的女娲一样,就好比《西游记》中的81难,而取经团队错过了本钵国一难,观音就在最后给补了通天河一难一个道理,看似是个人的成就与努力,其实都是安排好的,开玩笑说就好比领导和你说:要的是你的态度。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殷商是必须要消灭的,从纣王答商容的话也能看出,纣王根本不敬天神,小说里的纣王自视甚高,孤乃人皇,和你们天上地下这些都是平级的,所以在纣王眼里,写诗赞美,不存在什么亵渎一说,即使知道妲己是妖,也不存在认为她会祸害朝纲一样,明明是祥瑞嘛。

而事实上在殷人卜辞中也有:商不祀帝,宾配上帝;天命在我,上帝不赏一说,当然关于这句话的理解现在学术界存在争议,限于篇幅,我们之后再给大家说到相应章节的时候展开说。

于是,围绕着这个:不敬天神、狂妄自大、自视与天神同座的殷商纣王的绞杀棋局,由此展开,那么今天就说到这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喜欢别忘了三连支持一下,我们下周见。

2 阅读:114

多维怪谈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