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廷乐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安夏说老兵故事 2023-02-28 18:59:29
一、明代宫廷乐队形成的原因(一)彰显统治阶级权威

中国礼乐制度滥觞于西周。周朝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统治,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一种阶梯式的等级制度,从而稳定了西周近三百年间的社会统治秩序。

明代统治者试图效仿西周的“礼乐治国”,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彰显统治权威的目的。因此,明代立国后建立了庞大的宫廷音乐体系,并成立了若干个运用于不同场合,适合于不同等级的宫廷乐队。

明代宫廷乐队因应用场合各异,分为祭祀乐队、仪仗乐队、朝贺乐队、宴飨乐队。其中又据职位高低将其分为若干子乐队,强调严格的等级制,以便尊卑有别。如朝贺仪式分为“万寿圣节朝贺仪”,“中宫朝贺仪”,“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仪”等,各乐队分工比较明确,乐队编制及演奏曲目也有一定之规,体现了西周礼乐制的遗迹。

(二)恢复汉民族正统地位

元代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征是“民族四等级制”,即元代统治者为维护蒙古贵族统治特权,把治下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根据其等级在为官、禁令、处罚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如禁止汉人打猎,持有兵器、集会拜神等。这种民族歧视和隔离政策使汉族人长期在黑暗与悲惨中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地位极为低下。明代推翻元代少数民族统治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贵贱无等,僭礼败俗”,汉人长期受尽苛待与欺压。故决定恢复汉族礼仪文化,重现华夏文明。

综上所述,明代因肩负恢复汉民族正统地位之重任,而统治者认定效仿西周礼乐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地位、弘扬汉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故大力促进宫廷音乐的繁荣。宫廷乐队作为宫廷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明代宫廷乐队的作用

明代宫廷乐队的作用大体可以分为四点:为宫廷生活服务、为政治活动服务、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及完善宫廷音乐制度。

(一)为宫廷生活服务

丰富宫廷中的宴飨生活。明代宫廷乐队的作用体现在为宫廷生活服务方面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丰富了宫廷生活的内容。如明代宫廷宴飨音乐,主要分为大宴乐、小宴乐、东宫宴乐等,加之宴飨乐队的种类比较繁多,宴飨过程中各个环节步骤用乐情况及规模也均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宴飨活动的娱乐性,能够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

维护宫廷中的等级秩序。明宫廷乐队在维护宫廷中的等级秩序方面有其特殊作用。如卤簿仪仗是天子及皇室等出行时都需用到的仪仗制度,因等级地位不同又分为帝王专属大驾卤簿,东宫、亲王、郡王等所用仪仗之制。

在规模上各有所制,其中用乐人数及用乐规模皆有不同。仪仗之制的使用一方面是为天子及皇室的出行服务,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宫廷中的等级制度。

保障宫廷活动中的程式化规范。宫廷乐队还有着保障宫廷活动程式化规范的作用。凡遇重大节日,宫中都会举行各种朝贺活动。这些活动面对的对象群体不同,或因活动内容不同,其所用乐队皆有不同。

除朝贺活动以外,其他一切宫廷活动都有着明确的程式化规范,各仪式步骤皆伴随不同规模的用乐,以起到提示起与止等时间节点、统一并协调仪式过程的作用,因而宫廷乐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宫廷活动程式化的规范。

(二)为政治活动服务

除服务于宫廷生活外,明宫廷乐队还有着为政治活动服务的功能。配合皇权活动,树立统治权威。通过祭祀乐、宴飨乐、朝贺乐的乐章名称及所载歌词来看,大多数都是在歌颂统治者,宣扬国势强盛、国泰民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配合皇权政治活动,树立统治权威。

推崇祭祀音乐,维护社会秩序。《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自古就被视为“国之大事”。故明代祭祀仪式的种类及应用场合繁多,祭祀乐队的规模也不尽相同。由此可知,明代效仿周代,以礼乐治国,大力恢复雅乐之制,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政治地位。

衔接仪式步骤,规范用乐制度。朝贺仪式中设有诸多不同用乐情况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中的“奏乐”重点大都不在音乐本身,而是通过其达到引导和衔接仪式步骤的目的。

又因各仪式应用场合、受朝对象的不同,用乐规模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这些仪式中的乐队表演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明代宫廷中的“仪式用乐”制度具有重礼轻乐的倾向,突出了音乐服务于政治活动的功能。

(三)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

明代宫廷音乐机构庞大,乐队类型繁多,因而需要大量的乐官、乐工、乐舞生来维持。如专门掌管祭祀之事的太常寺,后又建立了专门负责祭祀乐舞的神乐观;专掌朝会之乐的教坊司;负责内廷表演的钟鼓司及掌管宫中女乐的女性音乐机构——司乐司。因此,选拔及培养优秀音乐人才是明代宫廷音乐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宫廷中的各个音乐机构选拔人才的条件不同,但必定都会选用知音善律者,故音乐人员的选拔条件比较严苛,每个乐官乐人都有明确的职能。如:“祭祀用雅乐,太常领之,协律郎、司乐考协之。”

明代最著名的协律郎当属冷谦,他知音善律,成就颇高:“谦深明音律,今乐器乐舞皆谦所制。”乐舞生也有明确的选拔条件,必须具备专业音乐技能,每十五年参加考试,优胜劣汰。除乐舞生以外,其他机构选拔人才的条件也是如此,均能人居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出了大批的音乐人才。

(四)完善宫廷音乐制度

宫廷乐队的活动与音乐制度息息相关。明宫廷的音乐制度虽大多制定于洪武年间,但其后的完善与发展都离不开宫廷乐队的实践活动,换言之,宫廷乐队亦促使了音乐制度的不断完善。

一方面乐器数量和用乐人数及应用场合等管理制度方面都有着明确规定,从机构的设立到乐队的规格,从乐官的职能到乐工的选拔,从用乐人数的增加到减少。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宫廷仪式活动较多,乐队用乐的次数也变得尤为频繁。为严格地管理乐队和更好地配合仪式活动的顺利完成,与之相关的音乐制度也会有不同变化。如明初,乐舞生皆由道童充当,后改乐生仍由道童担任,舞生则改为军民俊秀子弟。

洪武四年,改国子生或公卿子弟充当乐舞生,自此乐舞生不再使用道教子弟。除此之外,对于不合格的乐舞生也会进行裁革,“裁革太常寺乐舞生冒滥之数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完善宫廷音乐制度的作用。

0 阅读:7

安夏说老兵故事

简介:讲解历史人物。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