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去世前饱受疾病折磨,临终遗言令人落泪,他究竟说了些什么?

安夏说老兵故事 2023-02-28 18:57:38
【前言】

1997年2月19日,北京市301医院的一个病房内,一位老人安静的躺在床上,身边围着他的家人和年轻时的战友们。

这时候正值春节期间,窗外隐隐约约有些鞭炮的声音,这让躺在床上的老人张了张嘴,但声音十分微弱,没人能听清他到底想要说什么。

同样已经年迈的妻子为了听清将耳朵贴了过去,老人的嘴轻轻抖动,说出了自己最后的遗言。

连接着老人的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这位叫做邓小平的老人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随后妻子卓琳向众人复述了邓小平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所有人听到之后都泣不成声。

邓小平留下的这遗言是什么?还有什么事情是让他放不下吗?

【革命生涯】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1904年出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他,年少时就饱受战争的摧残,为了让中国人民免于战火,年仅16岁的他就选择独自一人来到法国留学。

因为父母都是农民,留学的钱还是父亲卖了家中的粮食凑出来的,承担不起他在法国后续的费用了,所以当时的邓小平只能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用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开支,然而离开家之后的他,却没能再见到自己的父亲。

也就是在法国留学期间,邓小平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且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还结识了日后的革命战友周恩来。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邓小平只有十八岁,后来据周恩来回忆,当时的邓小平个子不高,人也有些胖胖的,看起来并不像是十八岁的年纪,但却非常的有才华。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邓小平为了挣钱经常到法国的钢铁厂打工,因为不是正式工人加上还不是法国人,导致他只能做些重体力活,而且薪水还少的可怜。

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开销,邓小平每天除了在学校上课,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要到工厂做工,后来邓小平谈到在法国的生活时,还经常自嘲说:“我在法国勤工俭学了五年,其中有四年都是在工厂打工的,我个子小跟重体力活干多了有很大关系。”

1924年7月,仍旧在法国上学的邓小平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开始负责起了在法国的中国共产党管理和宣传工作,参与创办了《赤光》并成为了一名编辑。

第二年年底,邓小平接到了组织上的一则通知,需要他前往苏联学习,于是他就在26年1月17日的时候踏上了苏联的领土,继法国留学五年之后,邓小平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苏联留学生涯。

两年后,邓小平结束在苏联的留学生活回到国内,开始担任一些党组织内部的重要工作,并且分别在广西发动两次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

【喜结连理】

1939年,当时的邓小平已经35岁了,但仍旧处于单身状态,身边的战友也经常劝他找个合适的姑娘结婚,但是邓小平对于妻子的要求却非常的高,面对战友们的劝说他总是以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姑娘为理由拒绝。

此时的红军已经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邓小平在一次与同志们商讨作战方案的时候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卓琳。

出生于南方的卓琳身上有一股南方姑娘特有的温柔,同时因为参加革命多年,具备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就吸引到了邓小平的目光。

一见到这个姑娘之后,邓小平就感觉自己找到了那个合适的姑娘,或许是害怕有人捷足先登,他立马就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曾希圣帮忙。

曾希圣得知好友有了心仪的姑娘之后,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邓小平的请求。

虽然曾希圣在邓小平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但是他是第一次帮别人做媒人,内心其实比邓小平本人还要紧张,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这个事情。

于是在找到卓琳之后,满脸通红的他一脸严肃的告诉卓琳,组织上有个人想要和她结婚,问卓琳愿不愿意。

然而因为他的表现,让卓琳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是曾希圣想要和自己结婚,她还在疑惑两个人都没有见过几次面,为什么曾希圣会有这个想法,于是便以自己还年轻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为理由拒绝了。

曾希圣也没有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就回去告诉了邓小平,说人家小姑娘没有结婚的想法。

虽然得到的答复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但是邓小平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争取一下,于是就再次请求曾希圣帮自己问一下。

结果这次依旧是得到了卓琳否定的答复,但是邓小平觉得问题出在曾希圣那里,就自己找到了卓琳,并且向卓琳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随着邓小平的表白之后,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经常找到卓琳一起畅谈人生理想,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两个人正式结为夫妻。

【复出工作】

1976年末的时候,邓小平进行了一次手术,经过这次手术之后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毕竟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但是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落后,并且继续一个能够主持大局的人出现,所以出现了很多支持邓小平复出的人。

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经过短暂的休养之后就又又开始工作,直到1977年7月,身体恢复的差不多的邓小平正式宣布复出。

自从邓小平出面主持工作之后,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在与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将阔别祖国百余年的香港收回。

然而如此忙碌的工作,也让他的病情越发严重,邓小平患上的是“帕金森综合症”,这个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依靠药物来缓解症状。

但是尽管如此,邓小平依旧每天都要做到办公桌前面,从早上忙到晚上,因为这个病发作的时候,手上会控制不住的颤抖,所以这也让他处理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来保持稳定。

慢慢的,他的睡眠质量也开始变差,经常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甚至需要依靠安眠药来维持正常的睡眠。

妻子卓琳见到他这样也是十分的心疼,想要让邓小平多休息休息,等到身体好一些了再继续工作。

然而面对妻子的建议,邓小平是这么回答的:“你也知道这个病治不好的,我就算休息最多也只是让它发展的慢一些,可是我都已经不工作了,那么让他发展的慢一些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趁着还能工作,尽量多为中国做一些贡献把。”

【最后的新年】

从1994年开始,邓小平就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病已经严重到了不能出面的地步,而是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开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此时的他一直居住在北京的四合院内修养,过着每天看看杂志、小说,时不时关注一下国家大事的悠闲生活。

这种退休生活持续了将近三年的事件,1996年年底的时候,邓小平一起床就发现了身体的不适,他的呼吸已经不是十分的流畅,就好像是一个破了的气球一样,每次呼吸都要非常非常用力,而且还会剧烈的咳嗽,就连最简单的喝水都非常困难。

被紧急送往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医生发现邓小平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并且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症状。

“帕金森综合症”本身就算是一种绝症,如今已经到了晚期之后,离开也只是时间问题。

邓小平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表现的非常平静,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一天会到来,只是不确定是什么时候而已,现在得知这个消息反而让他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唯一可惜的是他曾经答应过卓琳,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两人要一起到香港去看一看、走一走,可惜这个愿望如今应该不会实现了。

1997年元旦,北京的天空下起了小雪,住在医院的邓小平的精神也好了很多,甚至已经可以坐起来看电视了,不过还是有些看不清电视上的内容,于是他就问身边的护士电视里的人是谁。

护士看到邓小平手指的方向之后笑了,对他说那个人就是您,护士知道他的耳朵听不清,于是就趴到他的耳边告诉他,这是一部叫做《邓小平》的电视剧,讲的就是他的故事,还将电视剧里赞美邓小平的话在他的耳边又复述了一遍。

听到这些赞美的话之后,邓小平的脸上闪过一丝红晕,就像是小孩子被老师夸奖而感到害羞一样。

住在医院的时候,邓小平的话很少,也从来没有向身边的人交代过什么东西,这让护士感到非常好奇。

于是她就问邓小平:“您为这个国家做了这么多,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或者也没有什么话要对家人交代?”

面对护士的这个问题,邓小平只是淡淡的回答:“该说的话,早在来医院之前都已经说过了。”

1997年除夕夜,因为身体的缘故,邓小平依旧待在医院里,为了不让他感到孤单,值班的医护人员专门在医院包了饺子,简单的做了几个菜,陪着他度过了这个除夕夜。

此时坐在这里的人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邓小平的身体能够康复,起码要见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

【小平去世】

可惜他们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301医院逝世。

一代伟人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上下,每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流下了悲伤的泪水,无数人感叹他最终还是没能见到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那天。

在他去世的前几天,妻子卓琳就向组织上透露的他的遗愿: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设置灵堂,同时将自己的遗体解剖供医学研究,眼角膜也捐献出去,骨灰也要撒入大海。

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始整理他留下来的遗物,说是整理遗物,其实他留下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些他的衣服和书本,相比于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他留给下的精神财富才是最珍贵的。

在将遗体火化的时候,工作人员从他的衣服中看到了带着破洞的衣服,这不由得让工作人员落泪。

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1997年了,在邓小平的努力下,当时的中国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样一穷二白了,就算是老百姓也很少穿带着破洞的衣服了,可邓小平这么重要的人物,竟然还在穿带着破洞的衣服。

虽然他在临终前有遗言表示不想举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各地的人民都非常想对他进行一个告别,有人说他为中国做了这么多,不能让他一个人走,我们一定要送送他。

于是中央决定,举办一个小型的遗体告别仪式,只要一些主要领导人到场就行了。

1997年2月24日,邓小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的礼堂举行,庄严肃穆的礼堂中摆放着邓小平的遗像,他的笑容看起来非常的和蔼。

上午九点,邓小平的遗体被八名解放军战士抬起,缓缓的走出礼堂,前往几公里外的八宝山公墓。

虽然从医院的礼堂到八宝山公墓的距离非常短,但是这一路上还是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民群众,他们手持鲜花、眼含热泪,一起送别这位奉献了一生的老人。

2月份的北京正是被冰雪覆盖的季节,但是仍旧有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不顾严寒,顶着风雪也要来到这里,只为了送邓小平最后一程。

你说他们冷吗?他们当然冷,但是相比于身体上的寒泪,伟人去世的消息,让他们的心更冷。

送别的人群中,有一道横幅格外的显眼,上面没有什么歌颂和赞美,只有“再道一声,小平您好”这八个字。

这个横幅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们自发准备的,之所以会有这道横幅,是因为在14年前的阅兵仪式上,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们打出了一个“小平您好”的横幅。

时隔这么多年之后,学生们对他的不舍、感激、尊敬无论如何也说不完,千言万语,最终只能汇聚成这一句话“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3月2日,卓琳带着子女们来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这里存放有邓小平的骨灰盒,按照他的遗愿,他想要在自己去世之后将骨灰洒进祖国的大海里。

在最后看了看骨灰盒上面悬挂着的遗像后,卓琳抱着他的骨灰盒和遗像,来到了机场。

飞机来到祖国的大海上空之后,已经81岁的卓琳看着怀里的骨灰盒,缓缓捧起一小把,嘴里不停的念叨着爱人的名字,她不想和爱人分开。

可是人总要有分离的那一刻,尽管卓琳十分不舍,但还是将邓小平的骨灰一把一把的洒进了海里。

【结语】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是香港正式回归的日子,卓琳独自一人来到了交接仪式的现场。

在场上想起中国国歌的那一刻,卓琳想起了自己的丈夫,他生前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等到香港回归的这一天亲自来看一看。

从他去世的那一天到现在,其实连五个月的时间都不到,如果他能自己来看一看,那该有多好?

2009年7月29日卓琳去世,临终前她说出了自己的遗愿,她想把自己的骨灰同样撒入大海之中陪伴自己的丈夫。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0 阅读:7

安夏说老兵故事

简介:讲解历史人物。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