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海,本名李邕,生于公元678年,卒于747年,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人,是唐代宗室之后,李善之子。他的父亲李善,以对《文选》的精辟注释而闻名,这份深厚的家学渊源,无疑为李北海的艺术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少年时期,李北海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志向,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又融汇北碑及唐初诸家之长,形成了一种既传统又创新的独特风格。
《宣和书谱》曾赞誉李北海的书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出师表》墨迹中,也贯穿在他其他传世作品如《岳麓寺碑》、《李思训碑》之中,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书中仙手”之气。然而,李北海的书法艺术并非仅靠天赋,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不懈追求。他一生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这种刚正不阿的品质,正如他书法中那种“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的风格,两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杜甫曾作歌赞美他:“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这不仅是对李北海书法的赞誉,更是对他人格的颂扬。
“书如其人”,这句古语在李邕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李邕的书法之路,是一条融合传统与创新,追求个性与风格的探索之旅。初学书法时,李邕便以王羲之,汲取了王右军行书的精髓,以流畅自然、气韵生动著称,然而,李邕并未止步于此,于是,他参以北碑的刚劲与雄浑,融合唐初诸家楷书的端庄与行书的洒脱,北碑的粗犷与唐初诸家的严谨,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变化与深度,使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展现出了强烈的个性色彩。这种变法图新,不仅体现在笔画的形态上,更体现在整体的布局与气韵中,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是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
李邕的书法,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奇伟倜傥,笔力遒劲,既有北碑的雄浑,又有行书的流畅,更有唐初诸家的严谨与端庄。这种风格,不仅在技巧上达到了高超的境界,更在精神层面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无限可能。他的作品,如同他的人格,刚正不阿,充满力量,又不失细腻与温情,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对这位唐代书法大家的人格魅力,肃然起敬。
李邕《出师表》(传)行书 绢本 剪裱本 23.2×11.5cm×9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出师表》墨迹,行书,无款绢本,割裂成册。原本现今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此书前半部分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但后半部分及署款皆已残缺,因此难以考证书作者身份。然而,从书写的风格来看,书者名虽不可考,但其书势似李邕,清《滋蕙堂帖》曾刻,直署为李北海书。近人王壮为编入《中国书画》时,将其定为真迹。此册虽未见于宋明时期的著录,但其落笔结字庄峻有法,较《四言古诗卷》更为优秀。若与李邕的《法华寺》、《李思训》等碑相比,其神韵若合。然而,也有个别笔划不尽如意之处,如果此书并非李邕所书,则应为学邕书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