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为何被李世民亲口尊称为“良佐”?

邓海春 2021-09-23 11:34:46

说起大唐的名相名臣,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人,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被李世民亲口尊称为“良佐”的妻子——长孙皇后。自她13岁嫁给李世民后,无论是随李氏家族建立唐王朝、经历玄武门之变、还是开创“贞观之治”,她都为李世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说是隐藏贤相也不为过。

长孙家族在北魏时期就是朝中重臣了,其父又在隋朝官至将军,生于这样的官宦之家,她自小受到的教育十分优质。而她本人也聪慧智识、勤勉好学,在圣贤书的熏陶下,长孙氏的身上无不散发着德才兼具、远见卓识魅力和气息。

唐朝建立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乃太子,李世民只能被封为秦王,这本无可厚非。可问题是,论文韬武略,李建成远远不及李世民,而且在建立王朝过程中,李世民统领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队中威望极高。

兄弟两人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在朝廷大臣、高祖妃嫔中极力争取支持者。在这件事上,李建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身为太子,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大部分妃嫔的支持。她们天天在高祖旁吹枕边风,挑拨他和李世民的关系,以致于高祖有一段时期对待李世民的态度十分冷漠。

丈夫遭到了冷遇,长孙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亲自出马。靠着自己的冰雪聪明和得体举止,“奉事高祖,承顺妃嫔,弥缝其阙,甚有内助”。高祖对这位儿媳满意得不行,在夸赞长孙氏贤惠时候,也会捎带嘉奖李世民,父子间的嫌隙在她的努力下渐渐消融。

然而好景不长,李建成觉得越拖下去越不利,因此决定彻底铲除李世民。得知此事,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长孙氏与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辅佐李世民共同促成了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领将士入宫授甲,长孙氏出面慰勉之。在秦王妃的激励下,将士们与有荣焉,恨不得肝脑涂地拼死一搏。

李世民即位后,秦王妃也顺理成章地升了皇后。作为正位中宫,长孙氏却并不恃权骄人,对待普通宫人平易体贴。李世民有位豫章公主,不幸早年丧母,长孙氏将其收养,视之为己出,给予的慈爱甚至胜过自己的孩子。

历朝历代后宫多为尔虞我诈之地,可长孙皇后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对患病的妃嫔极为体恤,亲自抚慰视察,又令人以药膳滋养,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宫中无人不爱戴。武德年间后宫妃嫔争风吃醋的混乱风气被她以一人之力扭转过来,让李世民处理政事全无后顾之忧。试问这样的女人,怎能不称得上是贤内助?

李世民作为“马上皇帝”,脾气自然有点暴躁,事有不顺便大动肝火,往往迁怒宫人。每到这时候,宽厚慈悲的长孙皇后会先顺着他,把宫人暂时关押起来,只拘留而不刑讯。待到李世民怒火差不多消了,她再慢慢替她们申诉冤屈,有长孙氏坐镇的宫闱之中,从无枉滥刑罚之事。

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在李氏晋阳起事前便与之相交,玄武门之变又力挺李世民,共举大事。即位后李世民想投桃报李,把长孙无忌安排为宰相,可是却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强烈反对。她列举了汉朝吕氏、霍氏外戚乱政的例子,屡次告诫李世民,说长孙家族已经有自己一位皇后位列紫宫了,要是再任命子侄兄弟遍布朝堂,于长孙家族、于大唐王朝都十分危险。正是长孙皇后卓越远见,贞观一朝才能完全避免了外戚干政局面,而李世民也更加愿意与她讨论国家大事。

这里必须提到一人,那便是魏征。魏征作为一名谏臣,难免有时搞得李世民下不来台,偏偏他完全不看气氛,把李世民骂得狗血淋头还不算完。李世民回到后宫往往都暴跳如雷,扬言道:“迟早有一天要杀了这老头。”每当李世民像这样耍性子时,长孙皇后就会据理力争进行规劝。

有次她问明原因后,换上皇后礼服向李世民表示祝贺,说:“我听说明君才会有正直的大臣,这魏征敢直言进谏,说明您是一位明君啊,我不敢不贺啊。”这番话既肯定了魏征,更颂扬了太宗,实在是高情商。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长孙皇后享年不永,在36岁时便病逝了。甚至在弥留之际,她还在叮嘱李世民自己的葬礼要一切从简,说:“古今圣贤皆崇尚俭薄,只有在无道之世,才有君主大兴土木劳费天下。我死后请因山而葬,不需要起坟,也用不着棺椁,所有礼器礼服都用木制瓦制即可。”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就泣不成声了。

长孙皇后生于隋末乱世,亲眼见证了兵荒马乱年代,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因而她短暂的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协助李世民治理江山,为唐朝社会的稳定,和“贞观之治”做出了无可非议的贡献,堪称李世民的隐藏贤相。

1 阅读:147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