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评点|扶风《东坡一块石》

消费文化 2024-07-30 16:04:55

兴舟先生笔名东坡石,世人都熟闻东坡,未尝闻东坡还有一块好石头。收到兴舟先生新近出版的《耕雨堂脞谈》,短文集成,洋洋洒洒,第一印象便是一定好读。好读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用学友先生序言里的话说,思有趣。无论做学问还是写文章,能做到有趣,可以算是上乘境界了。所以闲下来读《耕雨堂脞谈》,每章几百千字,或如静水,或如惊鸿,或可意气,或可穷思,类似于晚明小品生活的散淡享受。

这些文章,作者夜于书斋,读书问事,思接八荒,记录下来,有些应该是在深夜或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有趣的之外,可能还会有宜于沉默的心领与神会。比如谈李贽,异端思想家的特立独行,常落得一股悲凉,沉思对思想锋芒的不容,则一定无文明发展的利器。关于读古书,兴舟先生能够从陈腐中提取出透彻来,再兼不加禁忌,可以通博采,教人有不一般的手段。周作人先生谈北平往事,说“糟了”两字,苦雨斋中人,顿有半世内涝之感。南方茶为饮,北方茶为食,其中趣味,虽都在草木之间,而口味迥然,所以潮流上多见南方影响北方,北方不大能影响南方,但北方一般能打得过南方。估计一到秋天,蝈蝈入户,其鸣曲曲,秋夜无眠之时,此可以伴若知己。三角湖公园里有个榴园,小而丰茂,颇得意趣,引申到石榴裙,作者寻章摘句而极其丽,甚是研究了一番,颇有少年若重来眼里伊有光的稍许遗憾与激情澎湃。所以夜是丰富而单纯的,属于单独的个体。

文人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也极擅于安顿,往往辟出一片田园,取个斋堂的雅号,于是就与外物拉开了距离。兴舟先生的堂,叫耕雨堂,从最初的窄书隅、勿厌蜗居而来,一步步从地理与精神上提升了很高的层次,耕雨合自孙犁与周作人两位先生,文风里自然融会贯通。谈苦雨一节,南北雨的不同,映照在心理上的审美情绪,便可以体会到地缘上的趣味。闲适大约是当代人最渴求也最不易得的,科技的进步应该让人更好地享受生活,但事实上好像恰恰相反,或许只是在某一地域中是这样,眼光放在极大处,身体安在极小处,如此则得闲适,也只能在某一群灵魂中是这样,而其知易行难,很大程度上是某一个上帝的故意安排。这就可以安排酒了。兴舟先生与酒,应该是不次于魏晋与唐的,饮酒的风度也是很少见的如未饮,只见其多饮,未见其醉,所以也未知其量。谈酒之难舍与趣,我虽然赞同,但每入口便苦如雨,享不得这般好物。兼好法师的话,有悠然之古中国风,与兴舟先生闲来无事整理旧瓶,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白净面目及文章与趣及酒之关系,文化性格上就同样兼好了乐观幽默包容睿智的且并不故意超尘于世的通达,不觉顿忘宦情。

文人过夜,容易引来妖魅,盖情思丰沛,内心戏多。也算是做文人的一大趣事。记录观霖沟中见鬼,在与唐兴顺先生众人作游中听到过,讲得栩栩如鬼在眼前,冷汗直流,而大白天如暗夜。兴舟先生与牧羊老汉谈鬼,不尽兴,次日复上山再谈,如此三番,人鬼之间,不觉平等起来,体会到不过形态不同、空间各异而已。但两者是互为转换的,夜间可以,白天不行,如果白天,朗朗乾坤,鬼到人间,便作出许多恶,人到夜间,化作为鬼,同样作出许多恶来。与鬼打交道,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因为不大好判断对面的是否在转换。聊斋谈鬼,是可见鬼,而幕后鬼,便是明白,亦徒然奈何,世间伤心事,根本便来源于此。谈完了鬼,还要说仙。这个就有了空灵飘逸,没有很多恐惧,且令人向往。入山便可为仙,仙倒也不是很难,做不到长生,没有什么法力,所以兴舟先生思来想去,做个人间仙挺好。他本山中人,虽然半生于城中,却每入山而忘返,稍不留意,便不知他隐到哪里去了,或者如王质观棋去了也未可知。所以看他的文章里,多少是带些人鬼神三者通风报信的痕迹与气息的,如对烂柯而恍惚,尝有开窍而豁然。

建安邺水朱华,曹氏经营多年,遗迹甚多,沿漳一带,有汉气蔚然。漳河岸边铜雀台,在演义中锁过二乔。我家杜诗人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句子,无论真假,诗是作得真好,借史喻世。其一篇《阿房宫赋》,一直认为足以作资政首篇,可惜代代不若代代,赋赋不若赋赋。兴舟先生记录的孟德遗事,分香卖履,我倒是认为可以是真的,建安的气度里面有大温情。谈孔北海语丕纳甄氏,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的冷幽默与大放荡,建安的风骨为魏晋风度开辟了一条如鬼如仙而为人的道路,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继春秋之后的又一思想巅峰。古人的好坏,君子小人,并不大可能从史书里看得清楚,但民间的记录往往从人的角度出发,探究出潜意识里的光明与阴暗。比如曹的可爱,安排后事的生动有趣,与孔的可爱,白眼斜眉的看不上,端的是两种各自风流。人是极复杂的,但现在基本上也少见这两种风流人物,所以以教授先生的话说,古人是好起来真好,坏起来真坏,现代人是好起来好得没有档次,坏起来坏得没有水准。兴舟先生读史,有他独到的地方,读小史而明大势,属于既要寻点,又要见面,还要得到趣味的一类。

兴舟先生是山中人,故乡自然是着墨较多的地方。故乡的村庄,名字取得很通文豪,叫东坡村。这便是他笔名的由来。不能不说,起名字是一个重大且有影响的事情,从东坡村走出来,命里就带着东坡的点拨。故乡的树,故乡的池与井,故乡的鸟,故乡的灰灰菜,故乡的板栗,凡南太行以东,林虑之一草一木、一品一物,自然汇聚笔下,竹杖芒鞋轻胜马。学友先生作的序,总结得很到位,趣得之于书,趣得之于慧,趣得之于性情。他身形高大英武,在古代从军可拜上将军。每与之同坐,心中常觉踏实,听之语言生动活泼,面目干净亲近,如他的笔意一般,天机自动,浑然一体,成为他独有的人文风度。(来源:安阳日报2024年7月29日第六版)

作者简介:扶风,本名杜兴盛,1974年生,河南淇水人,现居安阳。诗文散见于《新绿文学》《安阳日报》《向度》《诗刊》《作品》《黄河文学》《浙江作家》《中华茶人》《散文风》等刊物,入《散文中国年选》《杨柳青青·散文卷》等民间自选集。曾获中国作协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二等奖、河北省第三届西柏坡散文节二等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