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林徽因,很多人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的,无非她与徐、梁、金是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
有人说她对感情不忠,有人甚至将她抹黑成“绿茶”。
群星璀璨的民国才女中,被人误解最多的,莫过于林徽因。
但穿过历史烟云,走进林徽因的人生深处,你终将发现:
她除了倾城的容貌,还有出众的才情,更有志存高远的建筑理想,以及不逊男子的朗朗风骨。
尽管诋毁她的流言很多,但却丝毫不能撼动她的美丽,终其一生,她始终清醒、优雅。
她说:“你对我喜欢或是敷衍,我心如明镜。”
行走在纷纭复杂的人世,她始终坚持:无论和谁交往,都不逢迎攀附,只以真心相待。
她深深懂得:人与人相识,只能吸引,不能追逐;人与人相交,可以成就,不可迁就。
才华互敬为朋友《荀子》说:“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
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是怎样的人。
相互吸引的人,必定有可堪匹配的才华。
林徽因的童年,其实并不幸福。
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才子,浪漫多情,而母亲则是没有读过书的传统妇人,沉默寡言。
父母关系不和,父亲长年流连小妾房中,没时间管她,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不愿管她。
在爹不疼娘不爱的环境下成长,林徽因没有自我放逐,而是选择用书籍来拯救自己。
她相信,以书为友,可以治愈童年的伤痛,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可以领略远方的风景。
她的阅读范围很广,不拘中西,既研读古代经典,也阅读西方名著。
有人说:“善于读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会长成一株屹立的树,在绝境中开出素雅的花。”
林徽因正是这样,在晦暗阴郁的家庭中,她靠着书籍的滋养,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正如那句: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当一个人有了吸引人的特质,就会出现欣赏你的人。
父亲林长民惊觉时,林徽因已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了。
她的作品多次出现在报纸上,她是新月社的常客,频频现身在北京知识界的社交圈。
泰戈尔访华时,她负责接待和陪同,他们的合照刊登在报纸上。
配文写道:“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
她便是三友图中的凌霜傲雪的梅。
林徽因的身上有很多标签:诗人、作家、建筑学家……
梁思成说:“徽因是个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
因着自身的出众,她的朋友圈也都是胡适、沈从文、卞之琳、梅兰芳……这样的知名人物。
林徽因和他们的相交,始于才华,敬于才华。
虽有吸引人的颜值,却偏要以才华相吸,这便是林徽因的交友之道。
颜值只是一时的,才华却是一世的。
才华互敬的友谊,更具高级感。
性情相投成闺蜜有人说林徽因的朋友圈,都是男性,没有女性。
其实不然。
虽然在男性中很受欢迎,但并不意味着林徽因没有自己的“闺蜜圈”。
在美留学期间,她和陈意女士相识,成为很好的朋友。
回国后,无论在北平还是昆明,她们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林徽因晚年身体不好,很少出门,但却会去陈意家做客。
女性解放的倡导者陈性仁也和林徽因是闺蜜,她们都是文学爱好者,志趣相投、彼此钦佩。
后来,俩人都患上肺病,林徽因寻找治病良方时,总惦记给陈性仁抄一份。
除此之外,林徽因还和外国女性费慰梅成为了最亲的密友。
因着海外留学的经历,林徽因身上少了传统女性的拘谨束缚,多了现代女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特质。
所以当她效仿西方,在家里开办沙龙时,就出现了来自传统大家闺秀的批评指责。
这其中以冰心为最。
她在《大公报》上发表《我们太太的客厅》,含沙射影批评林徽因:虚荣风流,哗众取宠。
形容她是年老色衰的姨太太,混迹风月之地的交际花。
听过一句话:“朋友是需要交换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
人与人的相处,离不开三观。
在三观不同的人眼里,你做什么都是错;在三观一致的人眼中,你始终是发光体。
同样身为“太太客厅”客人的费慰梅,却看到了林徽因身上的闪光点。
那时的林徽因确实不年轻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在动荡的时局下,她拖着多病的身体,操劳一大家的生活起居,为孩子、丈夫、老人忙碌着。
然而在这样的繁忙之中,她竟然还能腾出时间、抽出精力筹办“太太的客厅”这样的文学沙龙。
费慰梅开始了好奇的探寻。
她发现,大多数的女性,纵然在少女时期有再多的美好,可一旦结婚生子,步入中年,就日渐被柴米油盐消磨尽光泽和质感。
而林徽因却是个例外。无论生活多么忙乱,她会生活其中,却不会沉浸其中。
她将双手奉献家庭,将心灵留给诗歌、音乐、建筑艺术。
她的独自美丽,无疑刺痛了当时很多妇女的心,她们羡慕却也嫉妒。
但费慰梅是发自内心地欣赏,赞叹道:“林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
林徽因是豁达通透之人,惟愿与同频的人共处。
看到冰心公开的嘲讽之后,她没有唇枪舌战。
而是买了一瓶酸味十足的山西陈醋,托人捎给冰心,无声结束了这段友谊。
民国时期文人之间的有趣的公案不在少数,孰是孰非不是关注的重点,像林徽因这样冰雪聪明的处事方法,的确令人折服。
对于志趣相投的费慰梅,林徽因则主动与之交心。
她们的友谊从“一见钟情”到“至死不渝”,终其一生没有变质。
人之一生,遇见的人形形色色,若是三观相同、性情相投,要珍惜。
遇见三观不合、话不投机的人,要学会转身,遗忘是最好的结局。
灵魂相吸结伴侣有一句歌词:“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年轻时,总以为爱情是一见钟情,是轰轰烈烈,是炙热燃烧。
阅历增长后,才明白真正的爱是热烈中有担当,甜蜜中有成长,灵魂相契彼此成长。
徐志摩一见林徽因,便发起了热情而猛烈的追求。
那时林徽因只有16岁,徐志摩于她而言,是兄长、是才子、是导师。
她在慌乱之中,喜悦、眩晕、羞涩、害怕,不知所措。
除了父亲之外,她没有和别的异性说过太多话,尚不能分清爱情和友情的界限。
就在她快要沦陷时,她得知了徐志摩已婚的事实。
林徽因童年的不幸,正是源于父亲另觅新欢、迎娶小妾,造成父母关系失和。
尽管思想开放,但林徽因却绝不允许自己插足别人的婚姻,去伤害另一位女性。
所以,她最终拒绝了徐志摩。
也正是这次经历,让她开始思考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伴侣,携手一生。
梁思成正是在这个时候,走进林徽因视线中的。
无论是出身教养,还是文化构成,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有太多的契合之处。
有时候林徽因一开口,梁思成眼中就闪烁起调皮的火花,她就不再继续,因为他已完全听懂了她的所思所想。
还有时候,林徽因发现梁思成说的话,正是她想说的,却让他说了出来。
梁思成虽不善言辞,却具有幽默感,林徽因和他在一起,常常忍俊不禁。
梁思成的笃诚宽厚,也让林徽因感到心安。
他们都富有才情,林徽因擅写诗,写文章,是公认的才女,梁思成也不遑多让,会拉小提琴、会弹钢琴、会画画,体育也好。
他们还有共同的理想,对建筑学心驰神往。
在梁思成眼里,林徽因秀美、灵动,在林徽因眼里,梁思成优秀、可靠。
他们灵魂相契、志趣相投,林徽因终于确定了心之所爱、携手一生的伴侣。
在异国他乡,他们携手与共,彼此激励,一起完成了学业。
战乱时,他们又相濡以沫,为彼此撑起温暖的心居。
林徽因肺病缠身,梁思成包容她的阴晴不定,体贴她的喜怒无常。
梁思成被脊椎病折磨得形销骨立,林徽因对他精心照顾。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那个追求自由恋爱,不顾婚姻责任的时代,他们把爱情和婚姻装饰成最美的模样。
▼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有人说,林徽因是民国才女中最幸运的一个。
倾城的貌、绝世的才、顺遂的命,全占了。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的好命,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努力和选择罢了。
她想要朋友,便努力读书,增长见识,用才华相引;
她追求爱情,便绽放光芒,认真筛选,用心灵相吸。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她只吸引,不追逐,发自己的光,相遇同频的人。
愿你往后余生,也能像林徽因一样,活出诗意的人生,吸引美好的人。
作者 | 诗漫·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