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一男子被亲生母亲关在铁笼中46年,母亲:我是个罪人

文史大师姐 2024-03-05 17:12:57

我们总说,天底下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诚然,可是当您看到我这个标题,或许就有了疑问,既然母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那这位母亲为何要将自己孩子囚禁笼中呢?

难道笼中的孩子不是这位母亲亲生的吗?这其中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这是曾经发生在河南的一起真实案例。

案例中的母亲名叫彭外妹,是彼时郑州国棉一厂的一名会计,而笼中的孩子确实是彭外妹的亲儿子,名为彭伟庆。

彭外妹和丈夫彭精是通过自由恋爱认识的,均是海外侨胞,虽然他们的祖籍一个在广东,一个在河南,但是打出生起就在马来西亚工作生活。

婚后不久,彭外妹就怀孕了。可等到十月怀胎后,见妻子诞下的是个女孩,等候在产房外的彭精的表情立马沉了下来。

彭外妹知道丈夫的心思,虽然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国外生活,但他心底一直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

于是,彭外妹忍着刚生完孩子后的不适,耐心安慰起丈夫,表示到时再生一个肯定就是儿子了。见此,彭精总算恢复笑颜了。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彭外妹不是在生娃就是在准备生娃的路上,短短几年,彭外妹就相继又生下了两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女孩儿……

这下,彭精的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就为了生儿子这件事,隔三差五就会和彭外妹发生争吵。

彭外妹一边要忍受着丈夫的埋怨,一边又要照顾三个孩子,根本没有办法上班,再加上随着孩子的增多,国外养育孩子的成本明显变高,最后夫妻俩一商量决定返国回到彭精老家河南生活。

回到河南后,由于彭外妹和彭精有着之前在国外的丰富工作经验,没多久便顺利进入了当时的郑州国棉一厂上班。

有了稳定又有保障的工作,这时,彭精又向彭外妹提起了生孩子的事。彭外妹本来不太想生,可看着丈夫殷切的眼神,又想想尽管有了三个女儿,回国后的生活的确变好了许多,于是一咬牙便答应了。

次年,也就是1963年,彭外妹果真又怀上了。

幸运的是,经过又一轮的十月怀胎,彭外妹这次还真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俩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如释重负,特别是彭精,对着刚出生的儿子一阵逗玩嬉闹,完全不在乎孩子是否听得懂,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孩子很健康,也很可爱,彭精给他取名为彭伟庆,寓意着孩子未来必有一番作为,且福运绵延。

夫妻俩都在国企上班,又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一大窝孩子,有儿有女,一时间,彭家的家庭情况成为当地许多寻常家庭艳羡的对象。

然而,一切美好都停留在了1967年的一个早晨……

那天,彭外妹和丈夫一大早就被不满3岁的彭伟庆吵醒,孩子吵吵着不舒服,并一个劲儿喊着“热”。

彭外妹侧身朝儿子额头摸去,感觉十分烫手,但彭外妹并没有多少慌张,因为对于已经生过三个孩子的她来说,小孩子发个烧,咳嗽咳嗽,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不足为奇。

接着,彭外妹就按照之前的方法将一块凉毛巾搭在小伟庆额头,又给他喂了点退烧药,之后便将孩子交给公婆,而自己则和丈夫照常上班去了。

等到彭外妹下班到家后,却发现彭伟庆仍躺在床上,蔫蔫的样子,顿时心里还纳闷:不至于啊,应该能下地撒欢了啊!

接着,她走到伟庆床前,随手摸了下孩子额头,高烧仍旧没有退去。彭外妹决定换另一种退烧的土方法,做好后,便准备晚饭去了。

可晚饭还没吃上,在里屋玩耍的大女儿就嚷嚷着:“弟弟在发抖,妈妈你快去看!”

彭外妹急忙冲到房间,看着床上奄奄一息的彭伟庆时不时抽搐一下,嘴里还说着听不懂的话,这才慌了。她急忙招呼丈夫一起将孩子送到了就近医院。

好在医生医术高超,很快,彭伟庆就退烧了。可就在彭外妹夫妻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医生却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孩子虽然抢救过来了,也退了烧,但由于之前在家里高烧时间过长,已成脑炎,后续即使出院了,也会伴有癫痫的症状,很难治愈……

彭外妹夫妻听后如遭雷击,医生的话意味着儿子余生可能要与痴傻和癫痫为伴了。彭外妹一时难以接受,当即晕厥过去。

等她醒来后,依旧怀疑这一切都是梦。可日子终究是要过的,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等着照顾。在丈夫的安慰下,彭外妹很快便恢复了情绪。

之后的日子里,彭外妹夫妻为了给儿子治病,没少折腾,医院跑了无数,一些民间的治疗方法也试了多次,却始终没有找到治愈孩子疾病的方法。

眼见家底即将被掏空,又看看家里那三个可爱的女儿,再想想上面两个老人,彭外妹及时劝住丈夫,不再折腾了,只能将孩子放家里静养,希望通过悉心照顾陪伴,孩子的病情能稳定住也是一种选择。

之后,看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彭伟庆,彭外妹倾注了她大部分的爱。早上要比伟庆患病前足足早期近一个小时,用于给伟庆准备早餐,然后彭外妹给他一勺一勺地喂食。

一开始,彭外妹还按照伟庆之前的饮食准备,可她发现患病后的伟庆变得极易暴躁,且吞咽、消化能力也有明显减弱。稍微硬一点,难消化一点的食物,彭伟庆根本就不吃,即使哄着入了嘴,很快又会因为伟庆的傻笑从鼻子里蹦出来了。

见此,彭外妹只得做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米粥之类给伟庆喂食。

给伟庆喂食完后,彭外妹再收拾伟庆遗洒的食物残渣,之后便将孩子交给公婆,自己和丈夫上班去了。

等到中午,彭外妹再和丈夫轮流回家给伟庆准备午饭。晚上,彭外妹都是先将彭伟庆哄睡后才去照顾其他三个孩子,而等到自己洗漱时往往都已是凌晨。

头两年,彭伟庆还小,虽然痴傻,但活动范围以及手劲都相对较小,可随着彭伟庆的不断长大,他的脾气也慢慢变大,经常跑到外面对着路过的行人扔石块,经常砸伤行人。为此,彭家没少赔医药费。

时间久了,外面的人都知道彭家有个见人就打且不知轻重的“疯子”,人们纷纷绕开他家行路。

而每每见此,彭外妹都会耐心劝诫彭伟庆,不知是彭伟庆听不懂还是听不进去,见母亲一脸严肃,彭伟庆总会扭动着因疾病折磨变形的脑袋,一边嘶吼,一边用拳头砸墙。

一开始还只是用拳头砸墙,到后来竟演变成用木棍、石块在自己身上乱戳乱砸,彭外妹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一天傍晚,彭外妹刚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习惯性地朝里屋搜寻着儿子的身影,想看看他在干啥。不料,这一看吓彭外妹一跳,只见彭伟庆拿着一把水果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划弄,即使有血滴出,他还在那傻笑,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彭外妹急忙上前要夺走那把水果刀,不料这一举动竟激怒了彭伟庆,虽然水果刀被彭外妹抢了过来,但她的手指也划伤了,左眼甚至在抢夺过程中被儿子打得流血。

等安顿好儿子后,彭外妹这才慌张去医院看眼睛。医生一边给她检查,一边自言自语道:这位置再偏一点,你的眼睛就没用了。

也正是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后,为了家人的安全,门前过路行人的安全,彭外妹找附近木匠做了一只木笼子,在里面铺上布垫,之后将彭伟庆哄了进去,又上了一把锁。

一开始,彭伟庆还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后十分暴躁,对笼子又锤又踢,甚至还用牙齿咬。

彭外妹则站在笼外直掉眼泪,一边轻声安抚着,一边递给他一些玩具。彭伟庆这才老实了许多。

可一段时间后,彭外妹发现彭伟庆个子长得很快,彭伟庆站在这只木板做的笼子里经常是佝偻着的状态,动不动会撞到头,或行动不便,彭伟庆则会再次暴躁起来。

于是,彭外妹又找人换了一直笼子。这次,笼子依旧是木质的,只不过由原先的木板换成了实心圆木,高度也增高了不少,并且还不用担心被彭伟庆踢坏。

然而,很快就又出事了……

一天深夜,正在睡觉的彭外妹突然被一阵哭声惊醒,点亮灯烛才发现是房间角落里的儿子彭伟庆的头正卡在笼子中间的宽缝里动弹不得,而他的嘴角带血,仔细一看,两颗门牙不翼而飞,嘴里满是木头碎屑。

彭外妹知道,儿子这是还没有适应这个新制的木笼,挣扎时啃咬笼子上的木头,把牙齿蹦掉后,又试着将头伸出笼外,不料却卡在了宽缝中缩不回来。

来不及多想,彭外妹在丈夫的帮助下,拿来锯子锯断了一根竖木才将彭庆伟解救出来。

看着儿子满是血迹的嘴巴以及脖子、拳头上那道道伤痕,彭外妹心疼地抱紧了儿子,一边流着泪一边轻声抚慰:“儿啊,妈也是没办法,都是你这病闹的……”

见原先的木笼子有缺口,且极易被儿子啃咬,万一那些咬掉的木屑木块被吞进肚子里可就不好了。因此,彭外妹又找人给儿子做了一个1.6米高的铁笼子,上面没有封顶,就四周和底板有铁棍封连,不仅宽敞了许多,也结实了许多。

之后,为了使用方便,彭外妹的丈夫又在铁笼子底下焊了四个滚轮,这样,笼子就可以被推着移动了,俨然一个大号的婴儿床。

彭伟庆似乎很喜欢这个高大宽敞的铁笼子,之后果真老实了许多。

看着母亲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爱都倾注在了彭伟庆身上,彭外妹的三个女儿也曾对她有过埋怨。而每当这时,彭外妹总会对女儿们说:“你们是姐姐,他是弟弟,他身上有病,需要妈妈更多的陪护。”

看着女儿们似懂非懂点着头表示理解的样子,彭外妹内心陡然生起一股对女儿们的愧疚之情。

之后,随着彭外妹三个女儿的逐渐长大,她们也开始主动揽下一些照顾弟弟的活儿,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一开始,彭伟庆还十分抗拒,毕竟这么多年都是母亲全权照护他,所以当姐姐们试着给他喂饭时,他总是故意将饭喷的到处都是,甚至还趁姐姐不注意,打翻她们手中的碗筷。

而每当这时,只要彭外妹及时出现,彭伟庆狂躁的情绪就会瞬间平静下来。

夜深人静时,彭外妹也曾自责过,如果当年自己及时将儿子送医,那儿子也不会是如今这副模样,是自己害了儿子一生。

可彭外妹明白,自责也没有用,生活总得继续。就在彭外妹重拾心情尽心尽力地照护着儿子时,丈夫彭精却突然病倒,并且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彭精临终时,撑着最后一丝气力,没有对几个女儿说什么,却反而表示要看看儿子彭伟庆。一旁的三个女儿,心中既难过又无语,她们难过的是,父亲即将不在了,无语的是,就连这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着的还是那个虽活犹死的弟弟。

等彭外妹将尚在铁笼中的儿子推到彭精床前,彭精用仅存的力气握住了笼中儿子的手,欲言又止,而一旁的彭庆伟则只是在那玩弄着父亲的手指傻傻地笑着。

好半天,彭精才对着早已哭成泪人的妻子嘱咐道:“不要抛弃他。”

彭外妹一边抹着泪,一边哭着对丈夫说:“你安心走吧,我不会抛下伟庆不管的。”

丈夫走后,落在彭外妹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许多,好在有三个女儿的共同照护,但这种局面也没能维持多久。随着三个女儿陆续出嫁后,担子一下子又全压在了彭外妹一人身上。

三个女儿中,只有二女儿嫁的比较近,还能时不时回娘家来帮着照看一下弟弟,而大女儿和三女都是远嫁,只是在过年或者母亲生日时才回来一次。

女儿女婿们也曾提出过要将母亲和弟弟接过去照顾,可这被彭外妹一口拒绝了。

彭外妹觉得,大女儿和三女儿就不说了,距离远,来回也折腾,而三女儿虽然离自己近,但她总归有自己的家庭。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彭外妹心里一直对三个女儿有愧,毕竟她在儿子身上倾注的爱和耐心要远远超过对她们的。

可像彭外妹这样的家庭情况,一碗水怎么也端不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这样,彭外妹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呵护着痴傻的彭庆伟,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心底深深的自责,挥之不去。

而随着年数的增长,彭外妹自己身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慢性病,有时就连给儿子洗澡换衣服这一套动作下来,彭外妹往往需要好几天才缓过劲来。

每当这时,彭外妹都无可避免地会想到生死的问题,不是彭外妹怕死,而是她害怕要是自己死在了儿子前头,那儿子又由谁照顾呢?

毕竟当时每个月靠着彭外妹的退休金以及儿子的补助一起也才不到2000块钱一个月,交由养老院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所幸,随着彭外妹左右街坊的发声,很快,便有媒体记者注意到了彭外妹家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报道。从2013年春季开始,就有许多各界爱心人士对彭外妹一家发起了捐款。

尽管如此,彭外妹对这些善款没有动过一分,她打算将这些钱都留给儿子,因为假如有一天她先走,她有很大很可能还是将儿子交由二女儿照顾。

紧接着,郑州市侨联也将彭伟庆接到了公立养老院照顾,全年不收一分钱。

这一下子解决了彭外妹的后顾之忧,她在感叹国家好政策的同时也喃喃道:“只要我的幺儿能好好活着,这下我也可以放心走了。”

通过彭外妹的案例,笔者看到了深沉且伟大的母爱,尽管儿子的病和她有一定关系,但是后期,她倾注在儿子身上那种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的爱是那么的纯粹且厚重。

可怜天下父母心!

11 阅读:3037

文史大师姐

简介:专业历史女博士,记述自己的历史见解,分享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