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大笔如椽

郑懿 2023-04-05 20:21: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6/100天

大笔如椽(椽,音同船)

东晋的文士王珣,从小才思敏捷,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司马桓温聘为主簿。

有一次,司马桓温为了试试王珣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

幕僚们顿时惊慌失措,四处躲避,惟有王珣镇定自若,端坐不动。

司马桓温感叹地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

还有一次,司马桓温为了试试王珣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珣准备发言的文稿。

王珣发言时,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司马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

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

王珣的梦境马上成为事实。

就在当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驾崩。

由于王珣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谥议等,全交给他起草。

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成语“大笔如椽”便由此故事而来。

出自《晋书·王珣传》

释义

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也用来称颂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反思

01处变不惊

司马桓温故意骑马冲入大厅,王珣却镇定自若,端坐不动。

说明他心性稳重,有胸怀、格局,不因为一些事大惊小怪。

另外,他应该是看到骑马的人是司马桓温,所以才没动。

马并不是脱缰,所以还是可以被控制的,司马桓温肯定会尽量避免撞到人。

有时候,碰到这种突发情况,就是要稳重,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你也焦急万分,惊慌失措,还会起到反效果。

不旦让马更加受惊,也让骑马的人更加焦虑,让场面更加失控。

02博闻强识

王珣写出来的东西,是他真正弄懂了的,即便不照着稿子发言,也能说清楚。

只有自己思考的东西,记得才牢。

看书、听书,学到的新知识,其实只是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从别人那,传到自己的脑子里而已。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样,只是把知识再罗列一遍,加深一点印象而已。

这点印象,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忘掉。

自己思考,加深新知识的印象,同时关联旧知识,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更加多元。

03点滴积累

平时就要积累,通过一件件事情,让别人对你的评价不断提高,让别人认可你的能力,这样时间到了,才能被委以重任。

做事首先要符合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做事。

类似大器晚成、入木三分。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