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上下其手

郑懿 2023-04-16 20:58:4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27/100天

上下其手

春秋时期,楚国出兵侵略郑国。

郑军大败,楚军将领穿封戌活捉了郑军奖励皇颉。

穿封戌带着皇颉回国领赏,谁知在回国的路上,楚王的弟弟公子围把皇颉夺走了,准备抢夺功劳。

穿封戌不服气,就向楚王告状。楚王也不知道谁是谁非,就把这件事交给伯州犁来处理。

伯州犁把穿封戌和公子围都找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意见,结果二人都说自己有理。

其实伯州犁一问心里就明白是谁捉住了皇颉,但因为公子围是楚王的弟弟,他心里就想袒护公子围,于是他就对这两个人说:

“这件事情最好问问俘虏自己,因为俘虏最清楚是谁把他捉住的。”

伯州犁命人把皇颉带来,说:“ 你仔细听清了,穿封戌和公子围两人都说是自己活捉了你,到底是谁俘虏了你,你心里最清楚。你是一个聪明人,你要如实回答。”

接着伯州犁向上高举着手,恭敬地指着公子围对皇颉说:“这是公子围,我国国君宠爱的弟弟。”

然后,他把另一只手放低,指着穿封戌说:“他叫穿封戌,是城外的一个县官。你清楚这两个人都是谁了吧,你说说,究竟是谁俘虏你的?”

皇颉因被穿封戌俘虏,本来就很恨他,此外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不敢得罪公子围,便指着伯州犁抬高的那只手,说自己是被公子围所俘虏。

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释义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反思

伯州犁虽然知道要帮公子围,但不能明说出来。

因为明说,就直接表明他做假,不旦得罪穿封戌,也让公子围没面子,都不讨好,等于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所以伯州犁为了传达出他的意思,通过身体动作和语言,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传给皇颉。

皇颉领悟了,说自己是被公子围打败的。

01

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态度。

比如叫人吃饭。

我和家人说时,语气是恭敬的、温和的。

和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说时,还会做个手势,请他们过去。

和朋友吃饭时,我的语气就平和一些,表达友好的态度。

和同事、领导吃饭时,态度不卑不亢,语气也是平和,表达谦逊的态度。

02

一碗水端平是对的,但有时候也要有区别,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比如老师教学生,单纯的把知识说明白,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吸收,要因材施教。

比如扶贫脱贫,要根据当地情况以及个人家庭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这不是光给钱就能解决的,没有从源头上解决,之后还可能返贫。

比如对不同的人说话,就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刀。

对待上级、领导,必须要态度恭敬,这不是谄上欺下,而是应有的。

地位高,和学问高、品德高,是一样的,都享有别人的尊敬。

毕竟地位高,能力大,发挥的作用就大。

03弦外之音

伯州犁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意图,皇颉却通过捕捉到的信息,思考明白了。

这说明思考能力很重要,就是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才能采取正确的决策。

比如朋友失恋,你却在聊自己最近新交往的对象,朋友肯定会伤感。

这时有另一个朋友给你使个眼色,你就该明白,不能继续说。

比如谈恋爱的时候,你想牵对方的手,先轻轻的碰一下,看对方的反应,然后再牵手。

比如“指鹿为马”,赵高指着鹿,说这是马。

大臣们就该想清楚,赵高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而是想测试他们是否听令于他。

如果没想明白,直接就指正,那就是头脑不清醒,肯定会受到打压。

如果想明白,就自己做出选择。或讨好奉承,或刚正不阿。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0 阅读:1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