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陵王朱范址:当朝皇帝的高叔祖,活着的老祖宗,刲股奉亲的孝子

钱越说史 2023-07-07 12:14:02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这首随着摇摇车响彻街头巷尾的儿歌,意在教导小朋友正确称呼长辈,其中蕴含着家族成员的辈分与称呼。“辈分”一词,在城市化越来越厉害的当下,使用率也越来越低,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这些称呼已经很是陌生。不过在农村地区,辈分依然-盛行。原因很简单,辈分是和家族紧密关联的,体现的是家族成员、亲友之间的长幼与世系次第。城市中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又多为独生子女,除了直系外,少有旁系亲属。而农村依然保持着聚族而居的特点,周边邻居多为同宗。

国人亲戚关系称呼图

辈分,也作辈份,有长辈、平辈、晚辈之分。受兄弟间的排行、婚育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很多人明明年龄不大,可辈分却很高的情况,所以短视频中白发苍苍的老人给垂髻之年的儿童行礼这种段子,是有现实基础的。

家族之中长支或者说大宗,由于占据先发优势,其后代辈分相对较低,而幼支往往人小辈分大。在中国古代,皇帝一般都出身大宗,很多宗室成员不管年龄如何,辈分都比他高,这就出现了皇帝与宗室相见,到底该行君臣礼,还是行家礼的争议。我们今天的主角襄陵王朱范址,当朝皇帝见了都要喊一句高叔祖,可以说是活着的老祖宗。

活着的老祖宗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即位,他便是大明第十代皇帝明武宗。

当年九月,时任韩王朱旭櫏(音qian)上疏新皇帝,宣称本藩的第二代襄陵王朱范址读书守礼,在孝顺长辈、友爱兄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一、生母病重之时,他刲股和药,使得母亲得以痊愈。

其二、其父襄陵庄穆王去世后,他雕刻了一尊父亲的木像,一日三餐供祭,昏定晨省一如生前,每逢忌日,必然哀痛不已。

其三、友爱诸弟,与五弟镇国将军朱范堦关系尤为笃厚。

其四、赈济军校之中的贫困者,部分无力安葬贫困军校,在其资助下得以落土为安。

其五、守礼爱国,即便年已七十有七,每逢圣寿等节,不顾古稀之年,依然会拄着拐杖,列席随众叩拜行礼。

崆峒山

在韩王朱旭櫏看来,朱范址的这种品质足为宗室楷模,因此请求皇帝予以褒奖。“割股疗亲”、“刻木事亲”,在古代被视为孝道的最佳表现,朱范址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可为宗室的典范。故而朱旭櫏为他请求嘉奖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明武宗迅速做出回应,亲自去信对朱范址予以奖谕。他在信中对朱范址的称呼,彰显着对方辈分高得有些吓人:

“敬闻高叔祖襄陵王年高德盛,孝义彰闻,朕不胜嘉悦。夫宗室者,天下之表率。有此善行,宜用表扬。尚益懋初心,允终令德。俾诸后进有所观法,同归于善,庶于藩辅有光焉!”(《明武宗实录》)

朱范址,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二月初二,为襄陵庄穆王朱冲炑庶长子,韩宪王朱松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生母襄陵庄穆王夫人荆氏。正统三年(1438年)十月获得赐名,正统七年(1443年)四月受封镇国将军。

成化十三年(1477年)闰二月初八,襄陵庄穆王朱冲炑薨逝,享年77岁。朱冲炑子嗣众多,可没有嫡出的,故而居长的朱范址作为最佳继承人,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三月袭爵,时年50岁。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给各个支系排定了独立的字辈。燕王朱棣系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明武宗朱厚照的字辈为燕王支系字辈的第六代,为明太祖七世孙。

韩王朱松系的字辈为“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令绪价蕃维”。“范”为韩王支系字辈的第二代,与燕王支系的“瞻”字辈同属明太祖三世孙,也即襄陵王朱范址与明宣宗朱瞻基两人,虽然相差近30岁,可却是同一辈。

明宣宗剧照

《尔雅·释亲》详细记载了对各辈祖宗的称呼:“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也就是说高祖是祖父的祖父,通俗点讲就是爷爷的爷爷叫高祖。明宣宗是明武宗朱厚照的高祖父,襄陵王朱范址与明武宗爷爷的爷爷同辈,皇帝对他自然要客气地称一声高叔祖。

此时距大明开国已过去137年,据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已过去107年,明宣宗朱瞻基也已过世70年,当朝皇帝居然还能和自己高祖父一辈的宗室照面,可谓是见到活着的祖宗了。

正德年间明武宗的高祖辈宗室,并非只有襄陵王朱范址一人。据阿越不完全统计,不算信息庞杂难以查证的镇、辅国将军,单算宗王一级,活到正德朝的明太祖曾孙共有六人,除开朱范址,尚有:沈藩沈王朱幼㙾(音xue2)、内丘王朱幼(土寅)兄弟,辽藩长阳王朱豪㙷(音zhi2),唐藩承休王朱芝埌(音lang4)和伊藩光阳王朱勉坍。

刲股奉亲的孝子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朱范址刲股奉亲并非发生于弘治年间,而是在正统、景泰年间。当时他的生母荆氏罹患重病,朱范址忧惧不已,朝夕侍奉在侧,所进汤药必亲自饲喂。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荆氏得以逐渐康复。

然而没过多少时间,荆氏旧病复发,竟中风陷入昏迷状态。当时还是镇国将军的朱范址急地跪地向上苍呼号,向满天神佛祷告,表示愿意以自己的寿命换取母亲延年益寿。想到父亲当年刲股和汤治疗好祖母的情形,朱范址一咬牙,对自己的身体动起了手,像父亲一样割下自己的股肉煮给母亲食用,荆氏得以恢复健康。

景泰元年(1450年)七月,负有辅导责任的襄垣王府教授和琦等人,将朱范址刲股奉亲之事奏报朝廷,明代宗据此给予了奖谕。

“丁巳……襄陵王庶长子镇国将军范址性笃孝,事父及诸母曲尽爱敬。生母荆有疾,忧惧变色,昼夜侍卧所不离,汤药必亲供馈。少间,始归私室。未几,母复中风僵厥,范址触地呼号,祷于诸神,求以身代。刲股肉作汁灌口中。须臾,母病复苏。教授和琦等以状闻。遗书奖谕之。”(《明英宗实录·废帝郕戾王附录》)

所谓的“股肉”,并非指屁股上的肉,“股”在古代指的是大腿,比如“两股战战”就是指两条大腿哆嗦打抖。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刲股奉亲在古代虽然被视为天孝,做出这一举动的孝子往往会被人们所歌颂,且一再记录此举有效,然而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一举动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存在莫大的风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什么是“朊病毒”。所以这一行为不仅不值得提倡,反而应当严厉禁止。

对待父亲,除为其雕刻木像,一如生前般进行昏定晨省外,朱范址还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十一月,上疏朝廷为其求取身后名。他在奏疏中宣称庄穆王平生忠孝事迹,屡屡得到历代皇帝的褒奖。他请求让词臣撰写铭文篆刻于石碑之上,以表彰先王之德,彰显皇恩浩荡,借此向世人传递忠孝思想。大明制度之中并无郡王墓前立石的先例,但鉴于襄陵王的优异表现,明宪宗还是开特恩给予准许。

“己卯,襄陵庄穆王长子镇国将军范址奏:‘父庄穆王平生忠孝事迹,屡蒙列圣褒美。乞敕词臣撰铭刻石,庶以表潜德,而溥昭劝。’事下礼部,覆以非例。上特命立石。”(明宪宗实录)

朱范址的孝贤行为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优待。

首封襄陵王朱冲炑的岁禄虽然只有一千石,可经过多次追加调整,最终比例变为八分本色两分折色,也就八百石以米粮的形式发放,其余二百石则以宝钞、布匹等物。

朱范址作为嗣封郡王,岁禄虽然与父王相当,可照例应当变为米钞中半兼支,可朝廷只是削减了二百石,也就是说他每年可以领取六百石米粮。对此,他并不满足。

明武宗剧照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八月,朱范址以用度不足为由,上疏朝廷请求恢复旧有比例。结果被明宪宗以“狭西凶歉军民困苦”,身为宗王应当襄助朝廷安定百姓,岂可逆势而行打回。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已经升任曾叔祖的朱范址再次上疏朝廷,请求调整岁禄比例。这次当朝皇帝明孝宗终于松了口,同意将其岁禄中的一百石折色改为本色。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九月,就在朱范址因守礼笃、孝爱受到表彰的十几天后,在他的奏请下,明武宗赐予其新建的书楼“荣恩”之名。单凭这二字,就可见明武宗对这位高叔祖的态度。

阿越说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初十,襄陵王朱范址薨逝,在位28年,享年78岁,朝廷赐谥曰恭惠。

《明实录》对朱冲炑这位首封襄陵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素忠孝,以读书乐,善启迪后人,且节俭好礼,为藩辅之冠,玺书凡六见褒嘉。”正所谓一个优秀的家长,是一个家族家风的最好保障。襄陵恭惠王朱范址这位嗣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一生追随父亲的脚步,上尊孝道,中睦兄弟,下济贫士,也是一位贤王。

朱范址的个人修养,反过来也对家风施加了良性的导向。其嫡妻襄陵王妃刘氏一生以贤行著称,在韩王朱偕灊(音qian)的奏请下,去世后也获得了在墓前勒石表彰的殊荣。其孙辅国将军朱偕浰也因为刲股治愈嫡母的孝行,获得朝廷的表彰。

正是在几代襄陵王的共同努力下,才让襄陵王家族有了“韩诸王以襄陵家法为第一”的评价。

相关文章

襄陵王朱冲炑:忠孝两全,意欲逃离西北而不可得的贤王

韩昭王朱旭櫏:平凉延恩寺塔的主人,韩藩第一个年过半百的亲王

沈庄王朱幼㙾:大明最长寿的藩王,一生谨守本分,明朝标准的贤王

从晋爵亲王例不袭封,到再度复封,辽藩长阳王家族到底经历了什么

秦定王朱惟焯:年幼失怙,由叔祖母抚养成人的一代贤王

3 阅读:705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