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漫成一首》杜甫笔下的江夜诗情

古典文学部阿虚 2024-04-14 08:13:53

漫成一首

【唐 ·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译文

(1)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2)去人:距离人。

(3)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4)联拳:蜷曲着身子。“拳”通“蜷”,蜷身。

(5)拨剌:象声词,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扑哧一声,原来是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作品赏析

《漫成一首》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今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泊江景的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景象。诗人通过水中的月影和风中飘荡的灯笼,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显孤独的氛围。后两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则转向了江岸和船尾的描写。“沙头宿鹭联拳静”描绘了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的画面,而“船尾跳鱼拨剌鸣”则是通过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增添了一丝生动。

整首诗通过“一句一绝”的手法,每句写一景,句子之间似无关联,但实际上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诗中的“静”与“动”、“声”与“静”形成鲜明对比,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种陪衬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刻。

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

这首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杜甫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写景技巧,更通过夜景的描绘,传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