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4年参军,20年军旅生涯,后营级转业,母亲是我动力的源泉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3-12-16 17:50:03

文/董文建

而今,年近古稀,我也早已从地方退休,开始安度晚年了。

回望这一路走来,我总是感慨万千,也常怀感恩之心。在我的人生中,遇到过很多贵人,我的战友、领导等等,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携,或许就没有我现在的人生。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人比较特殊,她就是我的母亲。

这个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人,她用她的淳朴、用他那深沉的爱,一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最终成就了我。

回忆母亲是一件深沉的事情,每次想到她,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作为一名军人,算是合格的,但作为儿子却是不称职的。

如今,母亲也早已走了很多年,但她却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尤其是当年我在参军时,母亲的身影,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如今回忆起来,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日一样......

我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偏僻山村,家里靠着父母种庄稼维持家计。父母都很勤奋,父亲有时候还会帮工,补贴一下家用。

在读中学时,家里也还算过得去,可命运就是那么不公,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自此,我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我中学毕业后,便也没再读书,在家里帮着母亲分担家务。在家务农两年后,那种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让我开始有些厌倦。

因为即便再怎么努力,似乎都无法改变家庭的现状,生活常常也是捉襟见肘。

那时的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到何时才能让母亲过上不那么辛苦的生活?

而当我有了这种想法,心里也就愈发厌倦这样的日子。

直到,1974年底,征兵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大家都议论纷纷,因为我们大队已有好几年没能达到应征名额了。

那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吃的差,有些人生了病,也不及时看,导致人们包括年轻人总有这样那样的身体隐患,故而我们大队查体时大部分都会被刷下。

故而,对于今年的征兵情况也是好奇。

原本我没去了解过参军,加之当时也想着家里母亲还需要我帮忙照应,也就没有想法。

可一些事情就是那么奇妙,那年年底,我们大队所有的初检青年都去体了检,结果最后只有1个人通过了。

这事可把民兵连长愁怀了,当时他就想到了我,于是晚上专门跑我家。

当着我的母亲,便诉起了苦:“今年恐怕大队又不能达标了,要不?您让文建去试试,多一个十一个,如果真验上了,没准你们家的境遇就因此发生改变了呢?”

当时听民兵连长这么一说,我心里“咯噔”一下,仿佛那一刻被点醒了:或许当兵会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子,哪怕最终没能改变,也可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想到这,我看向一旁的母亲。

母亲是一个朴实的人,他从民兵连长的语气中,听到了帮忙的请求,再说当兵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可她并没有直接回答,转身问我想不想去当兵。

我当时动了心思,顺口回答道:“我想去试试!”

母亲一直是那么善解人意,也很尊重我的决定:“你想去那就是去试试吧。”

民兵连长听到这,一脸笑意:“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给你把名报上了。”离开时还叮嘱我明天不要忘记去验兵。

就这样,我莫名其妙的报了名参军。结果还真是天赐良机,给我蒙上了。

查体是在我们公社卫生院进行的,我早早赶了过去,检查很严格,每检查一个项目都有军地双方的人员具体操作和监督。

我哪见过这阵仗,当时就提心吊胆的依照流程体检了一遍,原本以为我也会被刷下来,结果出人意料,我通过了体检。

我兴致冲冲的跑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脸上闪过一丝凝重,但很快又挤出一个笑容。

我能感受到母亲那种复杂的心情,不舍却又不想阻碍我飞出这小山村。

可我心里清楚,自己不走出,闯一闯,可能这辈子都难有改变现状的机会了,只有改变现状,才能让母亲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不是吗?

这样一想,我又坚定了不少。

可身体合格并不表明万事大吉了,我听说接下来还要政审和家访。政审,我家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自然没啥问题。

挡在我参军道路上的最后的一关就剩下家访了。

为此,我还特意找到民兵连长询问情况,家访到底访个啥?

他给我解释说:所谓家访,就是带兵的首长和公社干部到应征对象家里去了解家庭情况,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支持孩子当兵。

了解情况后,我心里也有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回家,给母亲培训一下。

当然,我并不是担心母亲会不支持我,而是怕到时候接兵干部提出一些问题,她答不好又该影响最后的决策了。

那天,吃完晚饭,我帮助母亲收拾东西,便试探性的问道:“娘,过几天他们就要来家访了,到时候人家要是问你为啥让我去当兵,你咋回答?”

母亲一边洗刷着碗筷,漫不经心的问道:“这个我到没怎么想过,你说该咋说好?”

我在一旁琢磨着,脑海里闪过一堆说辞,什么保家卫国、什么报效祖国.....

母亲见我半晌没回应,索性拿我打趣:“我看你也不知道说啥,要不咱实话实话,就说在家连红薯干吃不了,当兵就是为了吃顿饱饭!”

我被母亲这句话搞得哭笑不得:“别别别,你要是这样说,那这兵我指定就当不成了!”

母亲这是也哈哈笑了起来:“行啦,行啦!我不跟你贫了,我知道该怎么说,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我半信半疑,但看到母亲那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就没再说啥了,我的培训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对于一个想参军的人来说,等待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苦等了两天,第三天的下午,家访人员如约来到我家。

一共三个人,一个是公社团委书记(姓吴),另一个是接兵干部(姓陈),还有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伙子,手上拿着一本笔记本,估计是陪同做记录的。

我和母亲热情的迎上去,招呼落座,母亲又赶忙去给几人到了一杯热水。

坐定后,简单聊了几句后,接兵干部果然问起了那个让我最为担心的问题:“大娘,家里孩子就一个,你舍得让他去当兵吗?”

我听了心里一紧,担心母亲会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可是我多虑了,因为母亲之后的一番回答,着实惊讶到了我。

母亲缓缓的说道:“健儿他爹吧,去的早,公家没少给予咱们照顾,我才得知把他拉扯大,这次如果能去当兵,就叫他给公家出一份力去吧!这也是应当的。”

说这句话时,母亲语句抑扬顿挫,而且表达的准确又自然,完全就是肺腑之言,就连我听到了,当时都有些动容。

毫无意外,书记和接兵干部听了也很动容,满意的点了点头。而这一幕,也被那位年轻小伙记录了下来。

家访进行的很顺利,我如愿通过了所有流程。

更让我惊讶的是,家访时,母亲的表现,还被公社记录到了征兵工作见报里,成为了宣传的典型。

我想母亲为这一刻,应当准备了好久吧!她大字都不识几个,如果不做一番准备,怎么能说出这样一番令人动容的话呢?

这一点点细节,何尝不是沉甸甸的母爱的体现呢?

几天后,我顺利拿到了入伍通知书,随着临走的日子到来,我能感受到母亲的那种不舍,尤其是临走那天,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毕生难忘。

那天,一大早,母亲便起来给我做了一顿饺子。

准备出发时,她一直强笑着,不时用手为我整理着身上的军装,却又默默无语,可在她的眼神里,我能看到不舍和牵挂。

当真的要大家挥手再见时,母亲再也压抑不住了,激动而又悲伤的泪水决堤而下。

她伸过那双温柔粗糙的手,拉着我,依依不舍的看着我,而后哽咽道:“到了部队要好好干,不要担心家里,不要害怕吃苦……”

而后泣不成声了,说不下去了。我知道,不善言辞的母亲,显然已经无法把用言语表达出来了此时的心情了。

但这简单的几句话,却也足以让我感受母亲心中的那份不舍和期望。

我上前,为母亲拭去两颊的泪痕,第一次这样抚摸母亲的脸颊,才发现脸上竟一爬上了些许皱纹。

那一刻,我脑海中竟萌生出留下了的冲动。脑袋空白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母亲,只是一个使劲地点点头,强忍着眼泪说:知道了,儿子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而后便转过身离开,没再回头,任眼泪无休止地滑落……

直到人群远去,看不清人脸的时候,我才忍不住再次回头,看着妈妈仍站原地,我不禁感到一阵无言的内疚,也暗自下定决心,到部队一定要作出一番成绩来,让母亲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新训的日子是难熬的,可每当想起母亲,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我也因此越练越勇,以突出的表现结束了新训。

时光荏苒,在这份远方的激励下,在之后入党、提干,在部队一干就是二十个年头,最后以营级转业,改变了人生,也让我母亲过上了好一点生活。

但唯一遗憾的是,身已许国,难再许家,陪伴在母亲身边,侍奉于前的时间太少了!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母亲!

(注:图片选自网络)

0 阅读:2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