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出海OR不出?是个问题

凯斯经历 2024-08-20 20:16:54

中国制造,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不管是多么高端的制造品,到了中国,都能给你卷过剩了。医疗器械也类似,当年心脏支架很高端,如今人工骨骼,眼部植入晶体,心脏瓣膜等也是“just so so”(一般般)。

大健康领域所有的行业都怕集采,不管是高级耗材还是仿制药,原因就是集采让表面看是平和的企业间竞争,突然放到台面上。过去医药企业也卷,但卷的方向是医药代表,各家药企销售费用居高不下,而如今的内卷就都放在价格上。

国内卷,那么出路当然在国外。中国有很多产业就是从国内卷到国外,比如游戏产业,比如电商,比如CRO,比如光伏和锂电池车。当然,只要你想出海,就会有阻力,今年4月份,欧盟就对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展开了调查,法案有14个月窗口期,所以现在还没有结果。只是这种调查和未来可能到来的摩擦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尽管如此,中国医疗器械还是要走出国门,在国内卷是不会有结果的,再者说,国外也并非只有欧美,虽然美国在医疗上开支是最大的,但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意愿缺医少药,中国高性价比医疗设备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医疗器械近今年的投资逻辑,根本上说有两条:一条叫做高技术壁垒的国产化自主,另一条叫做出海。而从筛选的角度,大致三条思路:

其一是在欧洲营收规模比较低的医疗器械,参考标的包括澳华内镜、迪瑞医疗、海尔生物、威高股份等。

其二是高技术壁垒,即便被限制,也无法拒绝的中国医疗器械,参考标的包括迈瑞医疗、开立医疗、联影医疗等。

其三是已经在欧美开始布局,出海初见成效的一些企业,包括新华医疗、三诺生物、英科医疗、鱼跃医疗、美好医疗等。

总体上,出海是医疗器械的出路,和医药不同,医疗器械的创新点没有那么多,我们知道,技术上如果没有突破口,那么企业的出路就是规模化,通过销售规模来摊薄产品成本,提高利润率。在国内产品报价下滑的趋势下,国外市场的增量将是这些企业很好的补充。且由于医疗是刚需,出海需求非常稳定。只要占领了市场份额,几乎不会流失。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0

凯斯经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